查文庫>論文> 固定資產的論文範文

固定資產的論文

固定資產的論文範文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裝置、器具、工具等。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固定資產的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引言

  面對製造業產品逐步同質化、利潤空間逐漸縮小的社會環境,企業正式向或已向集團化、跨國聯盟經營的方向闊步前進,以實現空間、時間上的利潤轉換。在走向國際化市場的發展道路上,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等,首當其衝的是要強化自身,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是其實現“發展夢”的基本保障,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享有一席立足之地。

  哲學上有句話說的很好“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因此,筆者認為,企業強化自身,狠抓內部管理是關鍵。企業內部管理,是指一個企業或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而在企業或單位內部採取的自我約束、決策、評價、控制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固定資產管理是企業強化內部管理的核心部分之一,它具有投資金額大、種類多、使用週期長、存放地點分散等特點,因此管理起來難度相對較大,另外,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不僅能協助企業高管層快速地掌控固定資產投資的總體狀況,避免重複購置及浪費,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還有利於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從而大大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基於此,文章將從固定資產管理的實際工作經驗出發,剖析、論述固定資產管理的風險 ;並從固定資產管理的職能部門設計、流程管控兩大方面,進行探索、研究固定資產管理的方法與對策,協助企業實現固定資產規範化管理的目標,提高企業整體應對風險的能力。

  由於固定資產的內容較為廣泛,所以文章只針對製造企業機器裝置固定資產的規範管理進行研究。

  近 5 年來,為更好地管控固定資產管理當中存在的風險,集團公司成立專項檢查組,對裝置整體管理情況,進行了近 10餘次的輪迴專項檢查,現在總結實戰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風險及應對的策略研究如下 :

  二、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風險

  (一)內控制度執行環節出現的問題

  1. 裝置相關內控制度未落實,流於形式現象嚴重。

  2. 裝置相關內控制度執行不到位。

  (1)採購預算流於形式,根本未發揮實質作用,管理層不加重視,普遍存在憑空定預算的現象。

  (2)相關責任人隨意簡化採購程式,緊急裝置採購業務屢屢發生,大型裝置採購前又未進行相應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採購時也未執行招標及重大合同評審程式等,存在盲目投資的現象,事後又未及時採取有效的挽救措施,造成大批裝置長期閒置不用,有的.已經生鏽,給集團公司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3)財務部門資金總體調配能力不足,因資金短缺造成的裝置採購合同違約事件 3 起,帶來經濟損失 XX 萬元。

  (4)驗收環節,不嚴謹。僅使用部門、裝置管理部門及裝置供應商,三方參與,財務部門未參與驗收,造成付款、收貨兩條線相平行無對接的現象。

  (5)裝置採購後 :後期資料歸檔不規範。

  (6)不重視對裝置的保養,或用修理來替代保養,無形中縮短了裝置的使用壽命。

  (7)對非正常原因造成的裝置報廢,未進行責任追究。

  (二)內控制度設計環節出現的問題

  1. 制度存在多重標準現象。集團內部,內控制度與質量體系檔案,對裝置管理都作出了要求,且標準不一致,造成裝置管理雙重標準共存的尷尬局面,給實際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2. 裝置管理臺賬制度缺失。存在已報廢裝置編號又重新起用、重複編號等的現象,造成新舊裝置賬目不清,引起管理的混亂。

  3. 裝置保養及大小修制度設計存在缺陷。內容過於寬泛,條款不周全、不具可行性,如新數控裝置的保養、大小修處於失控狀態等。

  4. 裝置保險制度等缺失。即對大型裝置未進行投保,轉移或規避因不可抗力因素髮生而給企業所帶來的經營風險。

  三、企業應對固定資產管理風險的對策研究

  (一)職能部門設計方面

  為防止職責不清,責任不明,造成的責任推卸、扯皮現象,企業可以設定投資評審小組、招標工作小組、使用部門、裝置管理部門、財務部門、採購部門等 6 大部門,共同完成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並對其職責與許可權進行如下界定 :

  1. 投資評審小組,應當履行並完成但不限於如下工作 :

  (1) 稽核使用部門上報的年度固定資產預算並上報董事會審議。

  (2) 稽核年度固定資產大修理計劃。

  (3) 組織重大裝置專案的可行性研究。

  (4) 在授權範圍內稽核固定資產購建申請等。

  2. 招標工作小組,應當履行並完成但不限於如下工作 :

  (1) 總體負責固定資產招標工作,確定、審查投標單位的資格條件。

  (2) 選擇並確定預中標單位等。

  3. 使用部門,應當履行並完成但不限於如下工作 :

  (1)提出固定資產購置、大小修理、報廢、閒置退庫申請。

  (2) 對擬購置裝置進行調研、選型及技術洽談及購後驗收。

  (3) 負責固定資產的保管、保養及日常維修。

  (4) 協助裝置管理部門進行裝置管理工作等。

  4. 裝置管理部門,應當履行並完成但不限於如下工作 :

  (1) 負責固定資產供應商管理,建立合格供應商名錄。

  (2) 編制固定資產購建預算和計劃,並組織實施。

  (3) 組織固定資產的預驗收、終驗收。

  (4) 編制裝置年度大小修理預算、裝置保養計劃,並組織實施等。

  5. 財務部門,應當履行並完成但不限於如下工作 :

  (1) 開具固定資產購建工作令號。

  (2) 建立固定資產臺賬並進行規範賬務處理。

  (3) 參與固定資產的驗收、檢查、報廢和處置工作等。

  6. 採購部門,應當履行並完成但不限於如下工作 :

  依據企業內控制度要求,具體負責固定資產採購工作等。

  (二)程式控制方面

  建議企業依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定重點與普通裝置的界定標準。

  具體細節操作上,可以對如下關鍵點進行環環管控。

  1. 固定資產採購控制

  (1)固定資產採購預算管控

  ①預算編制環節。

  裝置使用部門應於每年末提出次年的年度固定資產採購申請 ;裝置管理部門,進行確認,並編制年度固定資產採購預算 ;投資評審小組進行預算初步論證並上報預算管理委員會稽核、董事會審批。

  ②預算執行與考核裝置管理部門應與財務部門聯手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考核,以合理保證預算的有效執行。

  (2)固定資產請購管控

  ①使用部門應依據年度預算提出請購申請。

  ②裝置管理部門對請購申請進行初審,並依照授權審批許可權要求,對請購事項進行逐級上報審籤。

  ③財務部門應根據審批透過的固定資產請購單,開具工作令號,並傳各使用部門、裝置管理部門等相關部門備案。各部門據此作為辦理固定資產賬務處理的依據。

  (3)供應商選擇管控

  ①裝置管理部門應建立固定資產合格供應商名錄,並確保每類固定資產採購的合格供方至少 3 家及以上。

  ②各使用部門、裝置管理部門、採購部門都可以推薦裝置採購供應商,但應經投資評審小組批准後,方可進入合格供應商名錄。

  ③採購部門應從合格供應商名錄中選擇供應商,進行採購。

  ④裝置管理部門,應組織財務部門、各使用部門等,共同參與供應商的考評工作,以合理保證企業採購到物美價廉的裝置,並防止舞弊現象的發生。

  (4)採購方式及程式管控

  因固定資產採購業務涉及金額較大,建議儘量採取招標的方式,以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對特殊情況確實無法招標的,可以採取比價、零星等方式採購。

  ①招標採購。

  a :企業應依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及自身實際情況確定招標標準。

  b :招標工作小組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確定自行或委託招標。

  c :定標後,裝置採購合同、協議簽定時,應經過企業內部或外部專業人士的評審,裝置管理部門不得擅自做主,以防風險事件的發生。

  ②比價採購。

  a :企業首先應確定比價採購業務的金額標準。

  b :確定比價採購應選擇的合格供應商數量,如可以規定至少選擇 3 家及以上供應商進行比價採購。

  c :比價採購過程要有記錄,謹防走過場現象的發生。

  ③零星採購。

  通常來講,零星採購是最易產生舞弊的一種採購方式,筆者認為企業應儘量避免採用。

  (5)固定資產驗收管控。

  ①重點裝置驗收。建議驗收時儘量分預驗收、到貨驗收、終驗收三個階段完成,以防禍患的發生。

  a :裝置預驗收時,儘量派裝置管理部門、使用部門、研發中心等人員到供應商處,對裝置配置、執行情況、技術狀態等過程進行預驗收,並出具預驗收報告。

  b :裝置到貨驗收時,至少應由裝置管理部門、使用部門、財務部門人員的參與,並在供應商業務人員到達現場時進行開箱驗收,並出具現場驗收報告,所有上述參與人員應簽字確認,以便責任到人。

  c :裝置終驗收,在裝置安裝、除錯結束並正常運轉一定時間後,由裝置管理部門負責,組織財務部門、使用部門等相關責任部門,按照技術協議相關規定進行驗收,並出具終驗收報告,同時確保所有參與人員進行簽字確認。

  ②一般裝置驗收,程式上可以簡化,但必須確保至少應由裝置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及使用部門的共同參與,以實現賬、物的同步控制,防止脫節現象發生。

  (6)付款管控。

  ①企業財務部門,統籌安排企業所需資金,準時按照合同規定支付款項,儘量杜絕違約情況的產生。

  ②裝置款項支付時,應認真檢視合同付款規定,並對內部付款申請的授權審批情況進行監督。

  2. 固定資產日常管理控制

  (1)建立固定資產臺賬和檔案管控制度。

  ①裝置管理部門、財務部門、使用部門,應分別建立固定資產臺賬並進行登記,依據各部門管控的側重點不同,臺賬建立可以依據實際需要設定。

  ②裝置管理部門、財務部門以及使用部門,應定期進行自查,核對相關賬簿、記錄和檔案等,財務部門應不定期對裝置管理部門及使用部門,固定資產管理臺賬及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③使用部門對每臺重點裝置,應建立裝置維修記錄臺賬,登記裝置的故障檢修、換油、保養等資訊,從而為裝置是否進行大小修、裝置投入產出總體效益分析等,提供詳實的參考資料,以便管理者做出理性決策。

  (2)裝置的使用管控。

  ①重點裝置,操作工必須經過特殊培訓並考試合格,方可操作裝置。

  ②人力資源部應聯合裝置管理部門,對使用部門新、老操作工人,進行不定期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理論水平及實際操作能力。

  (3)裝置的維護保養管控。

  ①裝置管理部門,應建立裝置定期維護保養規範制度,並嚴格執行。

  ②裝置管理部門,應建立裝置保養考核細則,並嚴格執行。

  (4)重點裝置管控。

  ①加強對重點裝置的日常管理,建議張貼“重點裝置”標識牌,並實行日、周巡迴檢查制度。

  ②建立重點裝置技術狀況普查制度。要求使用部門每半年或每一年應對重點裝置狀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並將結果上報裝置管理部門,裝置管理部門應對檢查結果進行情況分析,並進行相應的妥善處理,以合理保證重點裝置的安全性。

  ③採取風險共擔的方式,為重點裝置購買保險,減輕或轉移水災、火災等不可抗力因素髮生,給企業經營帶來的風險。

  (5)裝置維修管控。

  ①日常維修,由使用部門及時進行修理,並如實記錄故障修理情況,裝置管理部門負責檢查監督。

  ②裝置大修。

  a :裝置大修申請控制 :使用部門依據提出大修計劃申請,裝置管理部門負責監督申請的合理性、科學性。

  b :大修執行時,財務部門應如同新採購裝置一樣,開具工作令號,作為安排大修工作,歸集大修成本的依據,裝置管理部門進行監督。

  c :大修完成後,裝置管理部門、財務部門、使用部門及維修單位,應聯合參與驗收,以防推卸責任、扯皮現象的發生。

  3. 固定資產盤點控制

  (1)盤點方式管控。

  建立賬實突擊盤點制度。不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對裝置使用部門,產生一種無時無處不在的被監督壓力,迫使其不敢違規作弊。

  (2)盤點計劃管控。

  財務部門應加強與裝置管理部門的橫向溝通,聯合制定盤點計劃,並付諸實施 ;企業內審部進行監督。

  (3)現場盤點及結果分析管控。

  裝置管理部門應對實物盈虧差異進行分析,並出具固定資產盤點情況報告 ;財務部門應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對上述情況作出賬務處理。

  4. 固定資產調撥、轉移、處置控制

  (1)使用部門內調撥及使用部門之間調撥管控。裝置管理部門負責整體協調工作,應透過固定資產地點轉移單來控制,以免造成管理的混亂現象。

  (2)固定資產報廢管控。

  ①使用部門對已達到報廢標準的固定資產,應提前提出申請,不得擅自進行報廢。

  ②裝置管理部門,負責組織開展裝置報廢技術鑑定工作,並經企業內部相關領導層審批後,進行報廢處理。

  ③報廢固定資產的處理。

  a :實物處理。應當採取拍賣的形式,對固定資產殘餘物資進行處理。

  b :賬務處理。裝置管理部門應配合財務部門進行後期的賬務處理、實物卡片登出等工作。

  (3)閒置裝置控制。

  ①對於不需要的固定資產,使用部門應作退庫處理。

  ②裝置管理部門應對閒置裝置實行統一管理,以合理保證閒置裝置的安全性。

  ③對閒置裝置處置。

  a :實物處理。裝置管理部門,應依據企業生產經營變化提出處理建議,高管層應召集投資評審小組,公司招標工作小組負責閒置裝置的公開拍賣或變賣處理工作。

  b :賬務處理。招標工作小組協助財務部門,進行固定資產後期的賬務處理工作。

  四、管理之道

  現在很多企業在搞精細化生產,推行 6S、TNPM 等管理模式。這些管理模式,尤其是 TNPM,已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運用,並受到各國企業界的歡迎,然而真正能推行成功的企業又有多少家呢?眾所周知,矛盾都有其特殊性,由於企業環境不同、民族習慣不同、生產行業不同等等條件的約束,管理萬不可生搬硬套,筆者認為,“拿來主義”固然有它的好處,但更為重要的是,拿來後後期的消化、吸收、創新,制定出一套適合自身的管理方式來,這才是搞好裝置管理的關鍵,才是管理制勝的“秘方”。

  總之,固定資產管理,首先應明確管理的目標,之後,合理設定職能部門、建立健全管控流程、不折不扣地執行、就事論事地監督並考核,做好這五件事,實現管理上的閉環,同時根據實際情況變化,不斷地作出相應調整,形成有效的聯動機制,這就是筆者研究得出的固定資產風險管控的“法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2] 王德敏,王剛,付偉等 . 企業內控精細化管理全案 [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3] 賀志東編著 . 新企業會計準則操作指南全書 [M].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4] 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制定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