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三年級《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

三年級《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

三年級《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有餘數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節課《有餘數的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二、三課時,是小學數學第一學段數與代數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學完了表內除法和除法豎式的基礎上學習有餘數的除法,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餘數這個概念,從教材來看內容抽象、概念性強,它是表內除法的延伸和發展,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所以本節課的內容的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從學生方面看:學生剛學過表內除法,比較習慣用乘法口訣求商,而有餘數除法不能直接從乘法口訣求商,要用豎式算。並且豎式中每一步的意義及具體寫法學生較難理解,雖然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認識和經驗,但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的過程。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掌握這樣知識跨度較大的內容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本節課選用合理的操作活動,可以讓學生豐富感性認識,獲得鮮明表象,從而建立“餘數”的概念,理解“餘數是分到不能再分以後餘下的部分”;讓學生透過數字、影象、語言及數形結合等方式多方位體驗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掌握有餘數除法計算方法及感知餘數比除數小的規律。

  【設計理念】

  陶行知先生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手和腦一塊兒幹,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時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了充分的操作、實踐,從而來發現規律,實現了知識的再創造。在教學中我注重從直觀、形象、具體的材料入手,讓學生經歷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在觀察、猜測、操作和歸納等活動中,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感知概念的形成,從而為計算教學做好準備。

  【教學目標】

  1、透過平均分的活動,認識餘數,知道餘數的含義。

  2、在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掌握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學會試商,使學生感受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透過分橡皮過程,初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觀察、比較、綜合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正確地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難點:理解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每組一盒橡皮、課本、筆、練習紙

  【教學方法】

  教法:引導法、觀察法、猜測法、操作和歸納法。

  學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觀察、分析、比較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猜一猜)

  (1)猜一猜。出示:各位同學好各位同學好……

  (2)請同學們利用已經學過的找規律的知識,猜一猜第10、17、31……個字各是哪個字?然後教師逐一作出回答,學生共同進行驗證,發現老師說的很對,學生很驚奇。

  (3)適時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師為什麼能很快猜出來的?因為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奧秘,想知道是什麼嗎?等你們學會了今天的知識,就能破解這個奧秘了。

  二、動手操作,建立表象(分一分)

  (1)有6盒橡皮,數量不等(15、16、17、18、19、20塊),每個小組各一盒橡皮。

  (2)小組合作:把你的哪一盒橡皮平均分給每一個同學,該怎麼分?有剩餘嗎?並在小組裡交流分的過程。

  (3)合作把你們分的過程用圖表示出來,並說出是怎麼分的。

  (4)各小組輪流彙報分的過程和結果?並說一說發現什麼?

  根據學生所說的,教師引出: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分配有餘,這就是數學中的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列一列)

  (1)根據你所分的過程,能不能試著列出橫式和豎式,學生試列,教師進行點拔。

  (2)評價所列的式子,說一說為什麼要這樣列,每個數各代表什麼?誰能說一說怎樣列豎式計算?被除數是幾?除數是幾?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組幾個?所以商幾?寫在什麼地方?實際上分掉了幾個?被除數17下面寫幾?還剩1個,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1"我們叫它""餘數"(板書:餘數。跟讀兩遍)

  (3)指導列和讀算式,並說一說各部分表示什麼?

  橫式結果的寫法17÷4=4……l怎樣讀這幾個算式呢?

  強調:為了分清商和餘數,在商的後面先寫6個小圓點,再寫餘數,讀作“商4餘1”。讓學生再齊讀一遍。

  (4)說一說你的試商方法?(用乘法口決來試商)

  (5)對學生所列情況進行更正,並強調正確的列法。

  四、教師引領,知識內華(算一算)

  (1)教師出示例題2。

  23÷5=4……3

  (2)不用分,根據你剛才的經驗,你能直接列出以下幾個算式嗎?

  分別有21、22、23、24、25塊橡皮,平均分給5人,每人可分幾塊,還餘下幾塊呢?

  (3)說一說你是怎麼列的,為什麼?教師出示結果。

  (4)觀察這些算式中除數和餘數的大小,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15÷5=3(塊)

  16÷5=3(塊)……1(塊)

  17÷5=3(塊)……2(塊)

  18÷5=3(塊)……3(塊)

  19÷5=3(塊)……4(塊)

  20÷5=4(塊)

  21÷5=4(塊)……1(塊)

  22÷5=4(塊)……2(塊)

  23÷5=4(塊)……3(塊)

  24÷5=4(塊)……4(塊)

  25÷5=5(塊)

  發現:除數是5,餘數是1、2、3、4,餘數比除數小。

  (5)教師反問:“餘數可以等於或大於除數嗎”?學生舉例說出理由。

  強調: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餘數必須比除數小。

  五、綜合實踐,學以致用(練一練)

  (1)第52頁的“做一做”。(判斷題,進一步明確“餘數要比除數小”。)

  (2)判斷開放題:想一想在一道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是8,餘數有可能是幾?如果餘數是6,除數有可能是什麼數?

  (3)解決問題。(課件出示)

  (4)首尾呼應,拓展延伸

  (現在你們能想出老師為什麼會很快猜出你們前面第10、17、31……個字各是哪個字?你們也能運用今天學的“有餘數的除法”知識,很快地猜出第24個、第30個字是什麼嗎?)

  六、暢談收穫,迴歸生活(說一說)

  (1)小朋友,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你體驗最深的是什麼?

  (2)找一找生活中有餘數除法的例子,說給你的同伴聽!

  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23÷5=4……3

  在有餘數的除法時,餘數必須比除數小。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