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課教學評比《探尋地震的秘密》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優質課教學評比《探尋地震的秘密》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xx南通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優質課評比教學預案啟東市紫薇小學李莉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本課選擇五年級的學生作為學習物件,五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比如本課中用到的數學知識確定位置已經在四年級已經學習,有一定的蒐集資訊的能力,但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還不夠強,因此需要教師做好課堂的引導者,帶領學生在海量的資料中探尋地震的奧秘。
1.認知目標:活動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地震的各種資訊,明白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在認識其災害嚴重性的同時消除過於恐慌的心理。
2.情感目標:感受地震帶來的災難是慘重的,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方法、思路,激發他們探究與思考的慾望。考察科學發現的歷程,感受並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必備的精神和品格。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蒐集資訊、處理資料、動手操作、交流、彙報資訊的能力。透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對資料處理結果做出推測和預判的能力。
4.德育目標:在瞭解保護措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愛心教育。樹立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以正確態度對待地震災害的發生。
重點與難點20xx年8月8日21時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地震時地球上頻發的自然現象和災害,但人們對地震的認識很少,尤其是對地震的預測成為當今社會研究的重點。要預測地震,就必須探尋地震的奧秘,作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想到的和做到的就是抓住時機,進行引導和教育,並以學生為主體,從較多的地震資料中發現規律……主題隨之產生。
重點:激發學生情感和問題意識,體會合作探究的優勢,體味研究成果的現實意義,感受在專題研究過程中個人、集體的成長與進步。
難點:學生活動實施和研究過程中個體與團隊關係的處理。
教學準備關鍵:透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合作交流制定逐步成熟的活動計劃,學生活動全程教師及時以參與者身份進行指導和協調。
1.中國地圖,0.3mm透明pet板材,描點筆,學習單;
2.教師準備:必要的工具、PPT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運用與設計意圖。
一、主題確定
1、同學們,在今天這節課開始之前,老師給同學們欣賞一組照片(展示九寨圖片)……看了這照片之後你有什麼感受?對,很美。這是四川的九寨溝,到過九寨溝的人,都愛說這句老話:“九寨歸來不看水,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溝以它天然不加任何雕琢的美,征服了天下人。
2、新聞影片。發生了什麼?(地震(板書)再來看這一組圖片(對比照)。
3、看了這組資料,同學們有什麼想說想問的?剛才同學們所談的感受非常深,的.確,地震的問題與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財產息息相關,那麼對於地震,難道我們只能任憑其肆虐?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探尋地震的秘密。(板書探尋秘密)欣賞優美九寨圖片,定格地震時間,讓學生回憶地震的發生。透過對比照片的引入,深入學生內心,探尋地震秘密。
展示九寨系列圖片,為地震後的九寨對比作鋪墊。
幻燈片出示:截至20xx年8月13日20時,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傷,6人失聯,176492人(含遊客)受災,73671間房屋不同程度受損。
透過地震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深切感觸到地震的威力。
二、任務分解
1、確定位置的方法。剛剛我們看到了九寨溝的地震情況的介紹,可能大家心裡只是感知到了地震給我們帶來的損害,而要讓我們所有人能真正直觀清晰地向別人展現此次地震情況,你們還有什麼好方法讓人們清楚直觀地看出這次地震的地理位置呢?(討論最後統一在地圖上用描點的方法記錄地震,即透過經度、維度來確定它的座標)
2、地震的大小一般我們會用圓環表示地震波及的範圍之廣,我們是否可以用別的方法替代區分地震大小呢?(討論用顏色區分)學生思考描述地震位置的方法地震波及範圍如何表示小組合作,自主思考,發散思維,建立方法。
三、資料篩選
1、課前讓大家在網上搜集了一些地震的資料,來說說你從你的資料中知道了些什麼。
2、大資料出示:較少的資料顯然是不足於我們去發現地震是否有規律存在,所以老師從網上搜集了從1900-20xx年的地震資料。(很多,用一節課去研究應該來不及)。
3、篩選。擷取其中一段時間的地震資料。再選取5.5級以上會造成影響的地震去研究,餘震的發現。
4、對剩餘的資料進行分工合作,學生探討篩選有代表性的資料。
四、活動開展
1、明確活動要求,教師參與指導;
2、小組完成資料研究,展示其成果,並做出推測;
3、8組成果匯合。每個小組精心處理了我們的地震資料,並且有了自己的推斷。接下來,讓我們把歷史合併,隨著時間的變遷我們慢慢融合;
4 、同學們,你們的驚歎聲是出自於什麼樣的感受?(你們找到的其實就是中國的四大地震帶。中國有四大地震帶,它們是:
1)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
2)華北的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
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
4)西部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5)找到地震帶對我們有什麼作用呢?(預測、推測地震將要發生的地點或者時間段);
6)介紹地質學家李四光及他對中國地震研究做出的貢獻;
(同學們,為我們的個個都是小科學家鼓鼓掌吧,你看我們團結協作的力量有多強大!)小組合作,完成地震圖的描繪。
五、昇華總結
1、繼續對地震中的資料進一步篩選,對大地震發生的時間間隔或者順序做出猜測。也可以後將00年到17年間的大地震資料一起比較。
2、再來看一條新聞。(智利5.7級地震0傷亡0財產損失)你有什麼想說的?(逃生自救(小影片)、房屋建築、馬路設施,監測裝置(古今對比))(智利人相信“地震自身並不殺人,只要你不給他提供毀滅物件”,只要建設好生命的護欄,我們就不再畏懼這樣的天災,重任在肩,同學們,我們任重而道遠!)
3、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有著怎樣的收穫?老師看到的是同學們在面對災難面前不僅僅有對他人的同情,更有對問題本身更深層次思考和探索,這才是我們學習的意義所在。
學會研究方法,激發其拓展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