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黃河象》教學設計方案

《黃河象》教學設計方案

《黃河象》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瞭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變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據。

  2、簡要複述課文重點段落。

  3、運用推理想象,對琥珀形成的情景進行推測。

  教學重點:

  瞭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變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據。

  教學難點:

  運用推理想象,對琥珀形成的情景進行推測並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

  一、複習、質疑、匯入新課:

  複習:上接課我們已經學習了《黃河象》這篇課文的第一段,回憶一下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裡黃河象骨架化石有什麼特點?

  (高大、完整)

  質疑:由此,你還想了解什麼?

  (為什麼這麼高大、完整?)

  (是什麼時間?誰?在哪?怎樣發現的?)

  (為什麼叫黃河象?)

  (是怎樣形成的?)

  二、指讀第四段:

  1、你讀懂了什麼?能回答以上的哪個問題?

  指答:

  時間、地點:73年春,甘肅省幾個農民發現的。

  名稱:因為在甘肅省,所以叫黃河象。

  完整:死後沒有被移動過,在上級指揮下發掘,人們有文物保護的意識。

  2、品詞:區別發掘與挖掘。

  挖掘:往深處發掘出來

  發掘:把深藏的東西挖掘出來,有目的的,小心謹慎地挖掘

  3、用畫出黃河象出土一剎那的句子。

  板書:斜插腳踩

  三、科學家由此進行了假想,想到了哪幾方面內容?有什麼依據?

  1、自己默讀第二部分思考

  2、指答:板書:熱、渴、喝、陷

  3、說一說科學家推測的思路:陷、喝、渴、熱

  4、過渡:文章是怎樣將這些方面聯絡起來又生動地再現當時的情景的?

  四、小組研究性學習:(小組任選一方面)

  1、讀書想到什麼依據好詞佳句

  2、彙報:

  據沙土和礫石?(水)

  斜斜地說明什麼?(失足)

  (1)天氣炎熱

  (2)地理環境一條彎彎的小河緩緩地流著(形成淤泥)

  (3)老象渴

  指讀、範讀、齊讀:撲踏(有氣無力、慢、沉重)

  指讀:跑(高興、喜悅、急切)

  男女生對比讀:男生讀疲憊,女生讀興奮

  老象急著要幹什麼?讀出老象興奮的語氣,評讀。

  (4)過渡:老象想的多好啊!可這美好的願望不但沒有實現,反而促使

  它失足落水,我們看看它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深淵的。

  出示課件:觀察老象失足落水的順序,理解側和栽

  滿懷希望的老象萬萬沒有想到在這短短的一瞬間陷入了深淵,我們也為老象感到

  讓我們帶著沉重的感情讀描寫這部分的`語句。

  指名讀、齊讀。

  (5)複述:課文按照天氣狀況、地理位置、老象失足落水情景的順序抓住老象的動作和心理活動進行描寫,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按照這樣的順序,簡要複述。

  自練、指名說、評議。

  五、師過渡第八自然段:陷在淤泥裡的老象終於不能再動彈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隨著時間的流失、地殼的演變,老象的屍體與空氣隔絕而腐爛,它的骨胳和牙齒變成了像化石一樣硬的東西。

  六、師生對讀第九自然段:

  二百萬年過去了,大地,往日的草原上升成,一座座山嶺,一條新的大河。

  這條新的大河就是現在的黃河,黃海象由此得名。

  七、《黃河象》這篇課文是一篇科學小品,回憶一下寫作順序,

  指名說一說:首先介紹了黃河象骨架化石的特點,接著假想了它失足落水的情景及地殼的演變過程,最後介紹了它的發掘情況及科學家假想的依據。

  八、總結:

  科學家以科學知識為依據對黃河象化石的形成過程進行推測、想象,這種思路在21世紀更為重要,我們從中受到啟迪,自然界是有著密切的聯絡的,我們要依據科學展開想象,探索自然的奧秘。

  九、想象推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1、課內外延伸、資料的收集:還了解哪些有關推理的事例?

  2、對琥珀的形成進行推理

  要求:假想要合理,對情景的想象力求生動。

  可將推理的順序列出提綱,重點詞語寫一寫

  自願結成小組分角色說一段話。

  3、小組彙報:

  4、評議:

  十、作業:

  1、對琥珀的形成過程或黃河象尾骨的失落情況進行推測,用一段話寫出來,力求生動、形象。

  2、簡要複述課文。

  十一、板書:

  26 黃河象

  斜插      腳踩

  陷

  熱      喝

  渴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