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區域性寫生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小學美術第七冊第五課《腳踏車區域性寫生》,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透過對腳踏車區域性的寫生引導學生學會精確的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二、學生分析:本課的教學物件是四年級小學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並且四年級的大部分同學會騎腳踏車,腳踏車給他們帶來了方便和樂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
三、教學目標:本著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線造型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技能與技巧目標:瞭解腳踏車的基本結構,學習造型的表現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線造型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索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透過本課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以及認真細緻的觀察習慣。
四、教法學法: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先導”的教學思想,透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創作的快樂,進一步提高創造力。
五、教學過程:1、匯入階段:我首先提出問題:“你會騎腳踏車嗎?你喜歡腳踏車嗎?腳踏車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本課課題:《腳踏車區域性寫生》
2、新課教學階段:⑴我讓學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來了解腳踏車的基本結構和用線表現的方法。我提出問題(出示課件):腳踏車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線條有什麼不同?教師透過啟發讓學生說出腳踏車是由車身、車把、車輪、車座等組成。線條也有很多變化,比如:車條是直線、車筐是交叉線等。⑵教師演示腳踏車區域性寫生的方法,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線的變化和線的銜接等。⑶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上的學生作品,讓學生說一說教材上的學生作業哪部分畫得好?對你有什麼啟發?透過這一環節讓學生知道教材上的作品觀察仔細、表現具體、線條豐富。
3、實踐階段:提出作畫要求後,組織學生到學校的腳踏車場地進行寫生,教師現場指導作畫。
4、讓學生把畫好的作品放到寫生的腳踏車旁進行展示,同學之間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同時對其他同學的作品進行簡單評價,教師相機進行補充。
5、教師小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收穫很大,以後在生活中要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用你的畫筆去描繪美好的生活。
6、最後有秩序的將學生帶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