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分式的加減說課稿

分式的加減說課稿

分式的加減說課稿

  說課,是教師以語言為主要工具,向同行闡述自己對某一教學內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設計以及施教效果的預測與反思等的一種教學研究方式。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分式的加減說課稿”,希望能幫助到您。

  分式的加減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初二下冊第16章第二節第二課時《分式的加減法》,屬於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它是代數運算的基礎,分兩課時完成,我所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及簡單的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數的加減法運算,同時也學習過分式的基本性質,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掌握好本節課的知識,將為《分式的加減法》第二課時以及《分式方程》的學習做好必備的知識儲備。因此,在分式的學習中,佔據重要的地位。本節課中掌握分式的加減運演算法則是重點,運用法則計算分式的加減是難點,掌握計算的一般解題步驟是解決問題是關鍵。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識和結構與心理特徵,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制定如下:知識與技能:會進行簡單的分式加減運算,具有一定解決問題計算的能力;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分式加減運演算法則的過程,理解其算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探究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有條理思考及代數表達能力,體會其價值。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載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設計思路。

  三、說教學方法

  教法選擇與手段:本課我主要以“複習舊知,匯入新知,例題講解,拓展延伸”為主線,啟發和引導貫穿教學始終,透過師生共同研究探討,體現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過程。學法指導: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觀察思考、猜想歸納、例題學習和鞏固提高”四個層次的學法。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在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預設的教學過程是:觀察匯入、例題示範、習題鞏固、歸納小結和作業佈置。第五環節:分層作業各位老師,以上所說只是我預設的一種方案,但課堂是千變萬化的,會隨著學生和教師的靈活發揮而隨機生成的,預設效果如何,最終還有待於課堂教學實踐的檢驗。

  分式的加減說課稿(2)

尊敬的評委:

  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三節《分式的加減法》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具體闡述我對這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說教材

  (1)本課在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的加減法》這節課是代數運算的基礎,分兩課時完成,我所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及簡單的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加減法運算,同時也學習過分式的基本性質,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掌握好本節課的知識,將為《分式的加減法》第二課時以及《分式方程》的.學習做好必備的知識儲備。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會進行簡單的分式加減運算,具有一定的代數化歸能力,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②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分式加減運演算法則的過程,理解其算理。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探究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有條理思考及代數表達能力,體會其價值。

  (3)重點、難點。

  ①重點:掌握分式的加減運算。

  ②難點:異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

  二、說教法

  本課我主要以“創設情景——引導探究——類比歸納——拓展延伸”為主線,啟發和引導貫穿教學始終,透過師生共同研究探討,體現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過程。

  三、說學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歸納和鞏固提高”四個層次的學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第一環節:提出問題

  問題一:某人用電腦錄入漢字文稿的效率相當於手抄的3倍,設他手抄的速度為a字/時,那麼他浸入3000字文稿比手抄用多少時間?

  問題二:從甲地到乙地有兩條路,每條路都是3km,其中第一條路是平路,第二條路有1km的上坡路,2km的下坡路。小麗在上坡路的騎車速度為Vkm/h,在平路上的騎車速度為2Vkm/h,在下坡路的騎車速度為3Vkm/h,那麼。

  (1)當走第一條路時,她從甲地到乙地需多長時間?

  (2)當走第二條路時,她從甲地到乙地需多長時間?

  (3)她走哪條路花費的時間少?少用多長時間?

  老師活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再共同研究。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探究、發言。

  設計意圖:透過創設這兩個問題情境,引入分式的加減運算,既體現了分式加減運算的意義,又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建立分式模型的過程,並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環節:同分母分工相加減。

  想一想:(1)同分母的分數如何加減?如:2/3+5/3=(2+5)/3,……

  (2)猜一猜,同分母的分式應該如何加減?如:b/a+c/a=,……

  老師活動:鼓勵學生透過類比、探究並大膽猜想分式的加減運演算法則。

  學生活動:分組進行討論、交流,並多舉類似例子進行類比,而後,小組發表意見,說明自己的推測。

  在學生透過交流得到猜想的基礎上出示做一做:

  做一做:(1)1/a+2/a=_____________

  (2)x2/(x—2)–4/(x—2)=___________

  (3)(x+2)/(x+1)–(x—1)/(x+1)+(x—3)/(x+1)=___________

  教師透過讓學生練習“做一做”的題目,加以驗證和領悟,法則的形成打下基礎,並匯出分式加減運演算法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老師活動:引入習題“做一做”,適當糾正學生的語言,並板書法則。

  學生活動:透過個體練習,領悟規律,再小組交流,形成法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透過類比分數運算方法,大膽猜想分式的加減法則。

  (二)主動探究,拓展延伸

  第三環節: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

  想一想:(1)異分母的分數如何相加減?如:1/2+2/3=?……

  (2)你認為異分母的分式應該如何加減?如:1/a+2/b=?………

  老師活動:提出問題,引導、啟發學生透過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類比得到異分母分式相加減的方法。

  學生活動:參與交流、討論、歸納異分母分式加減的方法。

  設計意圖:進一步鍛鍊學生的類比思想;同時透過討論解決分式的通分,使學生掌握異分母分式轉化為同分母分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為下節課做好準備。

  (三)例題教學

  第四環節:解決問題

  (1)回到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

  問題一:3000/a—1000/a=2000/a

  問題二:1/v+2/3v–3/2v=1/6v

  (2)例題1:計算(課本P81頁)

  老師活動:出示習題,巡視、引導、糾正。

  學生活動:自主完成。

  設計意圖: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能力。

  (四)隨堂練習

  第五環節:鞏固深化。

  課本P81隨堂練習1、2

  老師活動:巡視、引導。

  學生活動:個體練習、板演。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方法。

  (五)課堂小結

  第六環節:提高認識

  (1)同分母分式加減法則。

  (2)簡單異分母分式的加減。

  老師活動:引導

  學生活動: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鍛鍊學生及時總結的良好習慣和歸納能力。

  (六)作業佈置

  第七環節:反思提煉

  課本P81習題3、4第1、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