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案模板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事課文,主要講湯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釣到的大鱸魚重新放到湖裡的故事,告訴人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嚴格遵守社會公德的道理。課文語言淺顯,層次分明,敘事清楚。還有一個明顯的特色,就是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細膩傳神。
學情分析
透過學生反覆的讀書,要能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要用心體會,讀出感情,讀出味道,在朗讀中讓人感受到那種喜出望外的神態和心情。同時要認識到:雖然湯姆感到很遺憾,但他並不後悔,爸爸堅定的話語給他以深刻的教育。
教學目的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湯姆為什麼必須把釣到的大魚放掉,並教育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遵守社會公德。
3、練習用“允許、必須”造句。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湯姆心情的變化。
2、透過辯論的'形式,使學生明白為什麼必須放掉這條魚,從而使學生知道人人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德。
教學難點
1、透過辯論,使學生知道為什麼必須放掉這條魚。
2、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
教學準備:
幻燈片、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讀題,你有什麼問題要提出嗎?
2、小結:‘學貴有疑’,問題是思考的產物。你們的問題提得很好,很有質量,這是善於思考的結果。
二、初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努力讀得正確、流利。
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三、討論:課題為什麼要加引號?
四、讀課文,提出問題。
五、鞏固生字,描紅書寫。
第二課時
(一)圍繞課題設疑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0課“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2、指名朗讀課題
討論:課題為什麼加引號?“你”指誰?
3、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同學們提了很多問題,老師歸納了一下,共有以下三個:
(1)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
(2)為什麼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3)結果怎麼樣?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圍繞以上問題,學生自學課文
一邊讀課文,一邊畫出有關問題的答案。
(三)交流自學情況
1交流第一個問題
(1)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從哪裡可以看出鱸魚的大?
“從未見過、魚竿彎成弧形、大傢伙”
指導學生讀好句子,體會湯姆的“驚喜”。板書“湯姆”“驚喜”
(2)看到兒子釣到這麼大的魚,爸爸的表現怎麼樣?
板書“爸爸”“讚賞”
(3)你能不能從爸爸讚賞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當時心裡是怎麼想的?
“我的兒子真聰明、真能幹,釣魚技術這麼熟練。”
(4)從哪裡看出湯姆釣魚技術熟練?
學生自讀第2自然段,畫出有關動詞。
指導學生讀好這幾句話
2交流第二個問題
(1)為什麼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同桌學生討論,理解這是公園的規定。
(2)比較句子
a你要把這條魚放掉!
b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說說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你認為哪句話比較好,為什麼?
指導學生同“低沉、嚴肅”的語氣讀好第二句話。
(3)對爸爸的這個決定,湯姆的表現怎麼樣?
板書:不情願
理解詞語“允許、必須”,練習造句。
指導讀好這句話
3交流第三個問題
(1)既然湯姆這麼不情願,那麼能不能不放這條魚呢?
下面,我們要舉行一個辯論會。哪些同學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請你們儘量找出理由來說服湯姆放掉魚;哪些同學同情湯姆的,也要儘量找出理由來說服爸爸不要放掉魚。
四人小組討論
(2)全班同學自由組合進行辯論
提示
湯姆:
a這條魚很大,很難釣到,如果放了,以後可能再也釣不到了。
b離允許釣鱸魚的季節只有兩個小時了,這麼短的時間,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沒有人看見我釣到鱸魚,不放也沒關係。
爸爸:
a雖然魚很大,時間也很短,但規定必須遵守,不能隨意改動。
b在有人看見的情況下要遵守規定,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更要遵守規定。
c做人要誠實、自覺,要嚴格要求自己。
(3)透過剛才的辯論,我想大家都已經明白了為什麼必須把魚放掉。現在讓我們來讀讀課文5-12自然段,看看湯姆是怎麼做的?
板書:斬釘截鐵
(4)從湯姆的行動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5)當爸爸看到湯姆釣到一條大魚時,投去了讚賞的目光。我想,當爸爸看到湯姆把魚放了時,心裡會為湯姆感到更加自豪。他會想些什麼呢?
(6)再讀課文5-12自然段
同桌練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4學習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1)從那以後,湯姆再也沒有釣到過這麼大的魚,他後悔了嗎?
出示最後一句話,指名朗讀。
“那晚的情景”指什麼?為什麼那晚的情景一直銘刻在他的記憶裡?
“爸爸堅定的話語”指什麼?一直迴響在他的耳邊說明什麼?
(2)齊讀最後一段
(四)總結課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覺得爸爸是個怎樣的人?湯姆又是個怎樣的人?
2你從這篇課文中得到什麼收穫?
板書:必須自覺遵守規定
(五)作業
練習複述課文
板書
20“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湯姆:驚喜→不情願
爸爸:讚賞→斬釘截鐵
必須自覺遵守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