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是怎樣傳遞的》的教學反思
在前五課,學生不斷的經歷給物體加熱的活動,也體會到水、氣體和液體都會熱脹冷縮,尤其是在研究固體上,學生感受給銅球、金屬條加熱,手握的地方會變熱,熱從哪裡來,展開本課的教學,對於本課反思:
1、尋找生活經驗,完善概念
學生在平時就有用金屬勺子浸泡在熱湯中會慢慢變熱的經歷,大部分的勺子在手柄位置都會放置塑膠等減慢傳熱速度,這不僅僅與本節課的教學有關,為下一節課傳熱速度也打下鋪墊,對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需要合理的轉化,設立疑問,為何會這樣呢?孩子們感受到金屬的導熱性。
2、聯絡先前經驗,加深學習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經有了熱水袋中的水怎樣被加熱升溫?學生初次感受溫度由高到低傳遞,再加上實驗操作,感受越接近熱水,金屬湯匙的溫度就越高,讓孩子們在猜測中驗證熱的傳遞方向和溫度變化。
3、課件演示,獲得新知
在本節課教學前,對於材料準備比較缺乏,因而採用課件的方式讓學生感受熱的傳遞方向,孩子們在直觀課件中獲得對熱傳遞方向的再次感受,也加深自己對本節課教學重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