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觀後議課的五要五不要的教學反思

觀後議課的五要五不要的教學反思

觀後議課的五要五不要的教學反思

  課堂觀察之後的“議課”,是課堂觀察的重要環節,是課堂觀察取得實效的關鍵要素之一。“觀堂”結束之際,“研究”開始之時。而“議課”是團隊研課的重要活動。要提高議課的有效性,應注意“五要五不要”。

  要圍繞中心,不要面面俱到。課堂現象是紛繁複雜的,一次研課是不可能什麼問題都研究的,只能抓住某個“中心”來進行。課堂觀察主張研究的問題具有指向性,課後的議課不能漫無邊際,漫無邊際的議課看似面面俱到,卻不能獲得深刻的效果。這裡的“中心”,可以是課前確立的觀察視點,議課圍繞著視點展開;也可以是課後商定的某些教學情境,從多個角度去解讀這些情境。但這裡的“視點”與“情境”都不可求多,而應追求“少而精”。

  要基於情境,不要籠而統之。課堂觀察之後議課,必須是基於情境進行的。情境是什麼,情境就是現象學所謂的“實事”,而“面向實事本身”是現象學的基本原則。課堂觀察議課的基本原則是“面向情境本身”。議課基於情境,就要求我們描述課堂的相關情境,分析情境所蘊含的意義,提供情境性的建議。“大概”、“印象”之類籠而統之的訴說及抽象、去情境的話語不利於議課工作的有效展開。

  要道明原理,不要只說事實。只有事實的羅列而沒有原理的分析,這是議課中該避免的又一弊端。揭示事實的意義,是提高議課深度的關鍵。當然,這裡的“原理”絕對不是脫離事實的空談,而是從事實中間生髮出獨到的'見解。這樣的見解是生根的,它的根就是課堂實事;這樣的事是有意義的,意義在議課者的慧眼中。

  要提出建議,不要只說意見。課後的議課會有“破壞性”的意見,但不能停留在“破壞”,對於教師來說,更需要的破壞之後的“重建”。在議課中,我們必得一起去尋找改善課堂的良方,一起貢獻自己的智慧,一起來進行課堂教學的“再設計”。如果一場議論之後,我們對於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依然束手無策,那麼,這種議課的效率是低下的。

  要互動對話,不要自言自語。集體的議課應該與合作文化相互依託:在良好的合作文化中提高議課的質量,在議課中促進合作文化的形成。因此,在議課的過程中,應展開充分的對話,在互動中進行,包括觀課者與觀課者的互動,也包括觀課者與執教者的對話,形成一種相互啟迪、相互補充、相互理解、相互提醒、相互融合的合作文化,而不是“各歸各”的自言自語。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