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中班結構遊戲《兒童樂園》

中班結構遊戲《兒童樂園》

中班結構遊戲《兒童樂園》

中班結構遊戲《兒童樂園》1

  活動目的:

  1、初步學習按簡單的命題和圍繞主題進行有目的的構造,享受集體建構的樂趣和成就感。

  2、培養幼兒分工、合作的能力。

  3、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熟悉兒童公園的遊戲設施。

  物質準備:花片、積木、積塑、竹棒、竹籤、稻草、線筒、紙盒、風車、樹枝、自制花、幼兒繪畫小人作品、裝有顏xx水的礦泉水瓶、圍牆等。

  活動過程:

  1、以談話引入:我們上次搭建了什麼?

  2、提問:你覺得遊樂園裡什麼最好玩?

  3、出示繪畫小人圖,引導幼兒說說其作用。

  4、引導幼兒商討:今天你要和誰合作,拼搭什麼。

  5、教師提出遊戲規則。

  (1)場地分割槽動作要快。

  (2)搭建的物品要牢固。

  (3)遊戲中要和同伴合作、愛護玩具、不大聲喧譁。

  6、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開始遊戲,教師重點指導幼兒進行合理的分工。

  7、教師小結評價。

  (1)讓幼兒自由說說今天和同伴一起遊戲中的快樂。

  (2)教師對幼兒的作品進行整體的評價。

  活動延伸:

  提出下次遊戲的要求。

  《中班結構遊戲教案兒童樂園》摘要:地分割槽動作要快。2搭建的物品要牢固。3遊戲中要和同伴合作、愛護玩具、不大聲喧譁。6、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開始遊戲,教師重點指導幼兒進行合理的分工。7、教師小結評價。1讓幼兒自由說說今天和同伴一起遊戲中的..

中班結構遊戲《兒童樂園》2

  活動目標:

  1、體驗獨自建構和合作建構的不同。

  2、培養合作意識,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3、積極愉快地參加遊戲。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積木、插塑、彩色皺紙、各種紙盒、易拉罐等建構材料若干,設有四個獨自遊戲的活動區域和兩個合作遊戲的活動區域。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小朋友都喜歡到兒童樂園去。今天我們用各種材料來建一些兒童樂園,小朋友可以一個人去建造兒童樂園,也可以合作建造,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兒童樂園建得最好!

  2、合作建構兒童樂園。

  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形式,並進入活動區域。在活動中教師發現,進入合作遊戲區域的幼兒雖然想透過合作建構遊樂場,卻不知道該怎樣合作。如:趙悅說:“我搭一個木馬。”其他小朋友也都跑著來搭木馬;看到周儀在造滑梯,大家又都過來忙著造滑梯……這時,教師以遊戲參與者的身份啟發引導合作遊戲的幼兒在建構前先協商選擇好各自建構的內容。如:我來建城堡,你來造碰碰車。明確任務後,再操作,作品建好後,再協商討論擺放的位置。

  3、觀摩評價建構作品。

  (1)老師帶領幼兒觀看獨自建構的兒童樂園,邊觀看邊討論:這樣的兒童樂園你喜歡不喜歡?為什麼?

  (2)老師帶領幼兒觀看合作建構的兒童樂園,邊觀看邊討論,這樣的兒童樂園你喜歡嗎?為什麼?

  4、老師小結。

  一個人建構兒童樂園時,因人少力量小,不能造出很,而合作建構兒童樂園,因人多心齊力量大,所以建造的多,玩起來就更有趣。

  活動反思:

  建構遊戲是幼兒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再現,是融操作性、藝術性、創造性於一體的活動。本次活動均以建構遊戲形式進行,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以啟發誘導的方法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不同遊戲形式所產生的不同的結果,體驗獨自建構和合作建構的不同感受,進而使幼兒自覺產生合作的願望。在整個活動中,沒有空洞的說教,幼兒是在感性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了合作意識,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教學效果較好。幼兒透過自己或與同伴的共同活動,把自己感興趣、最喜愛的東西反映出來,從中學會相處,因此,建構遊戲是培養幼兒合作行為的最佳活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自主、愉快的氣氛。透過遊戲幼兒親身感受到了團結的力量,感覺到成功的遊戲離不開朋友,體驗到了合作遊戲的快樂和甜蜜。使幼兒形成了較好的合作意識。

中班結構遊戲《兒童樂園》3

  活動目的:

  1、鞏固畫各種動態人物的技能,學習簡單的畫面佈局。

  2、進一步培養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3、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感受到繪畫的魅力,喜歡繪畫。

  活動準備:

  1、春天樹林的背景圖一幅。

  2、教師用吹塑紙剪制的大型運動器具(如滑梯、鞦韆、蹺蹺板、攀登架、小火車等)以及用油畫棒繪製的兩個動態不同的人物。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出示背景圖。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畫,你們看美不美?(引導幼兒從造型、色彩、構圖等方面講述自己的感受)

  2、這是公園的一角,這裡有一片美麗的樹林,樹林裡有塊空地,想一想,這裡可以放什麼呢?(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講述)

  3、出示剪制的大型運動器具。我們把這些大型運動器具搬到樹林裡去,好嗎?

  二、討論畫面佈局

  1、滑梯放在哪裡比較合適?(滑梯比較高大,如果放在前面會把後面的物體擋住,因此放在後面比較合適)

  2、攀登架放在哪裡比較合適?(可以放在中間靠左處,與滑梯前後交錯)

  3、蹺蹺板放在哪裡比較合適?(可以放在前面,因為它比較低)

  4、小火車放在哪裡比較合適?(可以放在畫面的最前面,並靠邊)

  5、鞦韆放在哪裡比較合適?(掛在樹上)

  6、你們瞧,現在的'公園更像什麼了?(兒童樂園)

  三、學習繪畫不同動態的人物

  1、兒童樂園真好,不過好像還缺少點什麼,怎麼辦?(自畫、自剪人物,然後貼上去)

  2、出示範例(如圖一)。老師請了兩位小朋友來玩,你們能看出他們正在玩什麼嗎?

  3、教師根據幼兒意見,將兩個範例分別放到相應的運動器具上,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動態與器具特點的關係。

  4、教師示範畫出坐、跑、攀登等動態人物。

  5、幼兒繪畫各種動態的人物,要求幼兒顏色搭配要和諧,塗色要均勻,人物要剪得光滑、細緻。

  6、幼兒把自畫人物“送”到兒童樂園去玩,教師按幼兒的意願,將其作品一一貼在相應的運動器具上。

  7、教師選擇一件作品,從其色彩,動態等方面進行講評,然後請幾名幼兒參加講評。

  四、遊戲

  1、幼兒根據教師口述的要求,模擬相應的動作。如教師說“現在玩蹺蹺板”,幼兒立即說“蹺呀蹺”,邊模仿玩板的動作。

  2、我們一起造的兒童樂園太好玩了,讓我們以後再一起玩吧。

  活動反思:

  兒童樂園呈現的是小朋友在兒童樂園裡遊玩的情節。情境圖共分為四部分:左上部分呈現了很多小朋友在蹦蹦床上玩的情境,包含“我蹦了23下、我蹦了66下”等數學資訊。左下部分呈現了坐龍船和飛天輪的情境,包含“坐龍船的由17人,坐飛機的由24人,我們一共來了50人”等數學資訊。右上部分呈現了玩碰碰車的情境,包含門票每位10元、汽水5角、礦泉水2元等資訊。右下部分提供了坐小火車的情境,包含時分、圖形、長度單位等數學資訊。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觀察畫面,在明確基本圖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使學生能全面地發現圖中隱含的資訊,瞭解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併為下面按知識板塊整理知識做好準備。之後,我再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數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