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裝在套子裡的人》教案3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裝在套子裡的人》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裝在套子裡的人》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正確認識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時代意義。
二、學習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理清小說結構,分析別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體內容。
二、初步體會小說的諷刺意味。
整體感知
《裝在套子裡的人》寫於1898年。小說主人公別里科夫是一個典型的“套中人”形象。
他不光用一切陳規陋習“套”自己,而且還去約束別人。他是沙皇專制統治的產物,又是沙皇專制統治的社會基礎;既是令人畏懼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風的可憐蟲。作品問世以來,別里科夫已經成為那些害怕新事物、保護舊事物、反對變革、阻礙社會發展者的代名詞。作者用誇張變形的漫畫手法和強烈的對比手法,造成的幽默諷刺的效果,有力地鞭撻了反動勢力的可厭可憎,無情地嘲笑了他們的極端虛弱。
教學步驟
1、導人新課
老師出示諷刺詩《“老掌櫃”難捨芭蕉扇》
“老掌櫃”難捨芭蕉扇
陳顯榮
要我換電扇,且慢復且慢!
不怕花錢多,就怕擔風險: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觸電;
倘若螺絲松,飛來大刀片,
重者削腦袋,輕則上醫院。
還是穩妥點,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搖,照舊能解汗!
這位難捨芭蕉扇、懼怕電風扇的老掌櫃,僅是一位老實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遲鈍。現實生活中,不少人與他相似。詩人“幽他一默”,希望這些人思想解放一點,別老捧著那本老皇曆不放。詩人對老掌櫃的典型心態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絲松,飛來大刀片”一句,令人叫絕。從這位難捨芭蕉扇、懼怕電風扇的老掌櫃害怕新事物這一點上,我們想起嘴邊總是掛著“一代不如一代”名言的九斤老太,想起只要鎮上不點什麼動靜就總是憂心忡忡地擔心“可別出什麼事啊”的奧楚蔑洛夫。今天,我們一同來學習契訶夫的另一篇小說《裝在套子裡的人》,領略一下契訶夫筆下的別里科夫是個什麼樣的形象。
2、快速理清課文結構
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別里科夫哪些事?根據情節發展可以把課文分成幾部分?
明確:故事的主要情節是別里科夫的戀愛以及最後失敗,按照情節的發展可以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別里科夫的外表、生活習性和思想性格(1—5段)
第二部分:別里科夫與華連卡戀愛以及最後失敗(6—37段)
第三部分:埋葬別里科夫,但生活中還有許多“別里科夫”(38—40段)
3、與我國小說不同的是,有很多外國小說在故事開始之前,先對故事主人公作—個全景式的描寫。本小說也是如此,在具體敘寫別里科夫的婚事之前,花了很多筆墨去介紹別里科夫的特徵,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初看起來,好像這樣入題慢,前後聯絡又不緊密。然而,作者在寫婚事之前,先對別里科夫加以描繪和議論,突出別里科夫與眾不同的、甚至是怪異的生活習性和思想,先聲奪人,給讀者以強烈的印象。既有利於直接揭示別里科夫的醜惡腐朽本質,又能激發讀者的閱讀慾望一一這種人,竟然還“差點結了婚”,一箭雙鵰,安排巧妙周到。
4、請學生反覆誦讀文章第一部分,認真體會其諷刺意味,並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去表現別里科夫的“套子”特點?
作者以嚴肅的態度,用誇張、比喻和反覆的修辭手法,極力地刻畫別里科夫與常人迥異的“套子”式的生活習性和思想,在發笑中達到否定的目的。
在生活習性方面,主要從穿、住、行等方面表現其“套子”特點,其中穿著修飾方面寫得最詳盡;居住方面著筆不很多,但寫得逼真;至於“行”,則突出其與人隔絕、與世隔絕的特點。在思想方面,則主要寫其評判是非的標準及語言。他的標準,就是要服從政府的禁令。凡是政府明文禁止的事情,他都擁護;甚至於連政府已批准或默許的新鮮事物他也要遏止。他的口頭禪是,“千萬別出什麼亂子”,表明了他的恐懼心理“,對於現行秩序、既成傳統以及代表著這種傳統秩序的官方、政府的恐懼。
《裝在套子裡的人》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正確認識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時代意義,認識沙皇專制統治的反動與黑暗。
學習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教學重點
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教學難點
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正確認識人物形象及時代意義,
教學方法
點評、研討
教學過程
一、講析第二部分。
思考:第二部分有幾個相關情節?
明確:在別里科夫戀愛過程中,有漫畫事件、騎腳踏車事件、當面交鋒及一命嗚呼這樣幾個相關情節。
提問1:在這些情節中,別里科夫是怎樣表現的?作者是怎樣刻畫的?
討論歸納:這一部分描寫的特點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細節,用幽默諷刺的筆調刻畫出別里科夫頑固保守,誠惶誠恐,害怕新事物,反對生活中哪怕是微小變革的思想性格。例如:如果教師騎腳踏車,那還能希望學生做出什麼好事來?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倒過來,用腦袋走路了!這荒唐的別里科夫的邏輯說明了他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點。再如,他從樓上跌下來的時候,情願摔斷脖子和兩條腿,也不願意成為別人取笑的物件,這種奇特的心理狀態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點。
提問2:別里科夫是怎麼死的?他的死說明了什麼?
討論歸納:別里科夫是在華連卡的.笑聲中倒下的。因為別里科夫最擔心別人取笑他,而華連卡的笑聲,是對他迂腐落後思想的最大嘲諷,這是別里科夫從來沒遇到過的打擊,他在笑聲中結束了一切。別里科夫的死說明腐朽保守的勢力實際上不堪一擊。
提問3:從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華連卡姐弟是怎樣的人?從人物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什麼?
討論歸納:在小說中,華連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說敢為的年輕人,代表了一種新生的進步的力量。柯尼連科和別里科夫的衝突,展示了新舊兩種思想的矛盾鬥爭,而且淋漓盡致地鞭笞和諷刺了別里科夫腐朽反動的本質。儘管別里科夫的死並不等於反動腐朽勢力的滅亡,但華連卡姐弟的出現,卻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
二、講析最後兩段。
學生個別朗讀最後兩段,學生畫下關鍵語句,並思考其含義。
提問1:別里科夫死後,大家有什麼反應?
明確:大快人心,從心裡感到自由。
提問2:可是為什麼一個禮拜沒完生活又恢復舊樣子了呢?課文最後一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討論歸納:只要沙皇專制度沒有推翻,就會在這塊土壤上不斷滋生出新的別里科夫,所以生活還是老樣子。作者啟迪人們,沙皇專制統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剷除,就永遠存在著別里科夫這樣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須從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動的統治。
三、討論課文中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歸納:諷刺是用漫畫或嘲諷的語言描繪刻畫物件,以達到否定和貶斥的效果。課文中的諷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誇張的語言和漫畫式的勾勒,如大熱天穿雨鞋帶雨傘,穿暖和的棉大衣,從樓上摔下卻安然無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謬的生活邏輯。如別里科夫將教師騎腳踏車與學生用腦袋走路聯絡起來,反映他腐朽落後,害怕變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對比,如別里科夫轄制著全城,人們都戰戰兢兢,反過來他自己又是戰戰兢兢不能入睡。這些描繪和刻畫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別里科夫腐朽醜惡的靈魂。同學們讀這類文章,笑過以後要將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內心,認真進行思考,才會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諷刺以外,作者還用了一些傳神的細節來表現人物,
四、小結
五、佈置作業
用幽默諷刺的手法描寫生活中的一個人物,或選一幅較幽默的漫畫讓同學們寫一段話,練習幽默諷刺的手法。
《裝在套子裡的人》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裝在套子裡的人》一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係單純,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了一遍,作為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於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卻並不能準確深入地瞭解和把握,《裝在套子裡的人》教學設計|教案。因此,我在教這篇課文時,採用合作互動的教學模式,打破常規,力求創新,特設計瞭如下教學方案:
教學目的和重點:
1、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及其社會典型性。
2、思考小說主題,並聯系實際擴充套件其豐富的內涵。
教學難點:準確深入地把握小說主題,並聯系實際擴充套件其豐富的內涵。
難點突破:組成“別里科夫之死”專案調查組,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興趣盎然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為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做好充分準備,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設計提要】
一、簡介作者和文章寫作背景。
二、組成“別里科夫之死”專案調查組。討論合作,寫出調查報告並交流。
三、寫出“結案報告”並交流。
四、把握人物形象,領悟小說主題和它的現實意義。
【設計實施】
一、簡介作者和文章寫作背景。
[意圖]明確學習內容,識記必要的文學常識,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操作]
1、關於作者契訶夫:他的成就、作品、小說風格和創作特點。
2、寫作背景(略)
二、組成“別里科夫之死”專案調查組。討論、合作,寫出調查報告。
[意圖]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在合作互動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民主討論中積極創新,從而為學生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打好基礎,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裝在套子裡的人》教學設計|教案》。
[操作]
1、板書: 自殺?他殺?
----“別里科夫之死”專案組調查報告
2、導語激趣,引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的男職工宿舍裡,發現一具中年男屍。據查,死者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後,20xx年春天,沙中高二153班學生特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調查。 調查涉及四個選題:案發背景、現場勘查、 本人檔案資料、有關人士採訪 。要求:6人一組,討論決定其中的一個選題。然後小組討論,一人執筆,共同寫出該項調查報告。15分鐘後,確定組內一人宣讀。
3、學生討論、合作。
4、各小組宣讀調查報告,師適時點評,鼓勵學生的創新。
三、寫出結案報告並交流
[意圖]這一步是把前面的氛圍推向高潮,是對課文理解的理性總結,是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的前奏。
[操作]
1、每個學生寫出本案“結案報告”。
2、交流所寫內容
3、教師小結
別里科夫之死既屬於他殺的範疇,又屬於自殺的範疇。一方面,從別里科夫日常穿著與習慣,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思想是極為保守的,僅僅是看到華連卡兄妹騎腳踏車,他便無法接受,而華連卡並無惡意的笑就足以讓他想不開,以至鬱郁而死,因此,思想的保守和頑固,是促使別里科夫自殺的原因之一,或者說,正是這種極端保守頑固的思想殺死了他。另一方面,別里科夫的死亦屬他殺。華連卡的一笑是別里科夫致死的直接原因,但從根本上說,原因卻是沙皇統治者採取的高壓政策,可悲的是,別里科夫本人甘當統治者的鷹犬,心靈僵化死亡,這才是殺害別里科夫的罪魁禍首。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做出最終裁定:可憐的沙俄人民應當奮起推翻沙皇的殘酷統治,從根本上解除人們思想保守之源,而保守的人更應該張開開放之眼,明眼看世,摒棄一切腐朽的舊制度,讓思想重現生機。
四、把握人物形象、領悟小說主題和它的現實意義。
[意圖]教學至此學生對別里科夫這一人物形象已經把握得相當完整準確,教師水到渠成引導學生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操作]
1、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要注意到別里科夫性格的複雜性:“一切裝在套子裡”是可惡,可憎的,是沙皇統治的維護者,同時,他結婚的悲喜劇表明了他是可悲,可憐的,是沙皇專治的受害者。而這個人物形象的社會典型性就在於他代表了生活在19世紀末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害怕變革,苟且偷安甚至甘心充當沙皇鷹犬的可惡、可憎、可悲可憐的知識分子形象。
2、領悟小說主題。“推翻沙皇的殘酷統治,從根本上解除僵化陳腐的思想,要讓生活有新氣象,必須變革社會,革新思想”。而小說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的語言更深化了這一主題。
3、聯絡實際擴充套件其豐富的內涵。結合課後練習第四題,討論: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這樣或那樣的“套子”?如果有,套子是什麼樣的?“套中人”又是怎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