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城裡來了大恐龍》及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城裡來了大恐龍》及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城裡來了大恐龍》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城裡來了大恐龍》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感知恐龍來到城市後給城市帶來的一系列麻煩和便利。

  2、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運用已有經驗,改編故事結尾,大膽講述恐龍來到城市後可以幫助人們做哪些事情。

  3、體驗恐龍不同的心情,感受作品種語言的豐富、優美,建立樂意為別人做好事的美好願望。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掌握了一定的有關恐龍的知識。如對恐龍的形體特徵有所瞭解。

  2、幼兒繪畫作品《如果城裡來了大恐龍》

  3、多媒體課件:《城裡來了大恐龍》

  4、自制小圖示若干。

  活動過程:

  教師

  幼兒

  觀察記錄

  一、利用幼兒的繪畫作品匯入活動,透過與幼兒的談話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如果城裡來了大恐龍,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

  2、我們來看看這裡的恐龍來到城裡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根據畫面內容請個別幼兒講述

  二、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用邊講邊問、分段講述的方式講述童話故事,讓幼兒在聽聽、看看、猜猜、講講的過程中瞭解童話故事的內容與情節,感知恐龍來到城市後給城市帶來的一系列麻煩和便利。

  1、當講到時停下來,提出問題,並一一出示小圖示:

  (1)、大恐龍來到了城裡,他去了哪些地方呢?、它做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這樣?

  (2)、既然大恐龍給城裡人帶來這麼多麻煩事,如果你是這個城裡的人,你接下來將會做什麼呢?我們聽聽故事裡是怎麼說的?

  2、當講述到“恐龍吃飽了就在十字路口打起

  瞌睡。”時再次停下來,提出問題:

  (1)、城裡人是怎樣做的?

  3、播放動畫到最後結束。

  (1)、大恐龍變成什麼了?

  (2)、城裡人喜歡恐龍立交橋嗎?他們為什麼喜歡呢?他們是怎樣說的?

  記憶故事內容

  引導幼兒設身處地地感受

  三、播放多媒體課件,請幼兒完整欣賞童話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體驗恐龍不同的心情,以及樂意為別人做些事情的美好情感。

  1、恐龍給城市帶來許多的麻煩之後,它的心情怎麼樣?它是故意給城市造成的麻煩嗎?那是什麼原因呢?

  2、當恐龍發現自己變成立交橋的時候,它又是什麼樣的心情?它為什麼會很高興呢?

  在完整欣賞中感受恐龍的心情變化以及建立樂意做好事的情感態度

  四、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繪畫作品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我想請大家把你們畫的恐龍做好事的事情也像這樣編成故事,可以嗎?”

  1、根據小圖示與教師共同創編一個小故事。

  2、在教師逐漸退出的基礎上,建構第二個小故事。

  3、獨立建構第三個小故事。

  五、佈置作業

  “恐龍很喜歡城裡,它還想為城裡人多做點事,小朋友想一想,恐龍還可能會走到城裡的什麼地方?還會幫人們做些什麼事情呢?請將你想到的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並請他們幫你們記下來。”

  活動反思:

  《城裡來了大恐龍》是一個生動、有趣、極富有想象的'兒童文學作品。在設計教案之前,我以談話的形式試探性地對幼兒進行了一次有關“恐龍”的知識經驗摸底。結果令我大感意外,孩子對恐龍的瞭解極其豐富,起碼比我瞭解得多得多。更加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他們就自發地帶來了許多與恐龍相關的資料,比如:恐龍圖片、圖書、玩具等。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活動中,我發現大家的參與性、積極性都非常高,甚至一些平時注意力不太集中、缺乏自信不願回答問題的孩子也都積極地投入了進來。他們的這種學習熱情打動了我,同時也喚醒了我的工作激情。我和孩子一起看關於恐龍的繪本、一起繪製“侏羅紀公園”、家長和孩子一起創編故事《如果城裡來了大恐龍》

  所以,在設計《城裡來了大恐龍》這個活動方案時,我並沒有把它作為一個孤立的活動來設計,而是根據本班孩子的現有經驗和發展需要建構起來的。在幼兒與家長創編過故事、與老師繪畫過故事的基礎上,透過對作品內容的理解與語言的欣賞,用優美的語句完整講述自己的繪畫作品。這是本次活動的活動目標,也是主題需要。正因為我過多地考慮了主題活動的需要,所以忽視了文學作品本身的核心價值,導致大家覺得這更像一個講述活動。對於大家對我提出的諸多建議,比如:提問要一步到位、把握好上課時間、切不可以錄音代替老師的原聲朗讀等等問題,我在以後的工作中一定加強摸索和反思。謝謝大家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