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漢語拼音> 淺談漢語拼音和發音說話教學

淺談漢語拼音和發音說話教學

淺談漢語拼音和發音說話教學

  發音器官訓練和說話技能以上好語言技能課為基礎,堅持經常訓練、天天訓練,不斷提高訓練程度。本文淺談漢語拼音和發音說話教學,歡迎閱讀。

  【摘要】漢語拼音是聾兒學習發音說話學詞識句輔助工具,也是聾兒掌握有聲語文的基礎工程。聾幼兒一旦學會了漢語拼音,掌握了拼讀音節的方法之後,見到注有音節的漢字,藉助拼音就有科讀,為學詞識句帶來方便。

  【關鍵詞】拼音;發音;教學

  聲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掌握以後,非常有利於正音,使聾兒的發音說話更加清晰、準確,有利於聾兒在認識事物的同時學會說話。因此,我們組織和指導聾幼兒進行發音器官和說話技能訓練訓練是叫聾兒進行發音說話的第一步工作。如果不會運用發音器官,就無法掌握有聲語言。由於生理缺陷,他們從小就聽不見或聽不到別人說話,因而也就不會說話,他們的發音器官完好無損,但由於長期不用,更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所以,聾兒的普遍現象是肺活量減弱、呼吸短促、不會換氣、聲帶萎縮、舌頭硬化,根據觀察和了解,這種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由此可見,造成聾兒不會說話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聽覺技能失調而引起語言障礙。根據大腦皮存在著高度可塑性原理,可以透過視覺、觸覺、運動覺給予功能補償。例如,我們利用視覺看到發音器官的某些動作,對著鏡子可以看到自己的發音動作。利用皮膚(觸覺)可以感到發音器官的一些伴隨現象(如:發a音時聲帶的顫動、發m、s是鼻腔的顫動),把手放在口前感受到氣流是否撥出,從而幫助掌握髮音方法。他們可以利用語言動覺,控制和調節自己的發音動作。又殘餘聽力的聾兒還可以利用聽覺分析器(耳)調節自己的發音部位和方法。這些都說明聾兒進行發音器官訓練時可能的,他們仍有學習語言的可能性。因此,為了給發音做準備,就要透過各種訓練來鍛鍊他們的靈活性,增強他們發音器官的能力,訓練的內容和方法若以下幾種:

  1 發音器官

  1.1 唇齒練習:(唇齒體操)

  (1)嘴巴慢慢張開,開到最大程度,然後逐漸閉合,開與合越慢越好。

  (2)上齒接觸下唇,然後離開、接觸、離開、接觸……(由慢逐漸加快)

  (3)上下唇緊閉、離開、緊閉、離開,然後慢慢復原,再展開,在復原。

  1.2 舌頭體操:(1)伸縮運動; (2)左右運動; (3)抵齒運動; (4)抵顎運動; (5)抖動運動; (6)轉動運動; (7)捲舌運動; (8)舌根抵軟顎―離開。

  1.3 聲帶聯絡: 學生用手背接觸自己的`喉頭,嘴張大發a音,感覺到聲帶的顫動為準,發音時間可長可短,振動時喉部肌肉要放鬆,防止發怪音。

  1.4 呼吸練習:指導學生用鼻子吸氣,儘量吸,再用嘴慢慢撥出,可以鼻吸鼻呼,也可以鼻吸口呼,吹紙片、吹蠟燭、吹風車……呼氣時要學會控制氣流量和氣流速度,以保證說話的需要。

  2 說話技能訓練

  2.1 語言呼吸訓練。 先練一口氣連續發一個短音、兩個、三個……再逐步增加短音數目,從少到多。

  (1)深呼吸運動; (2)吹蠟燭; (3)吹肥皂泡; (4)吹喇叭; (5)吹氣球; (6)吹風車; (7)吹哨子;(8)一口氣數出:

  a u i v i u a

  a o u i v a o u i

  i u a o v i u a o

  2.2 嗓音練習

  吸足一口氣: a―― 吸足一口氣: u―― 吸足一口氣:i――

  吸足一口氣,斷續發出a、a (兩個音節)

  吸足一口氣,斷續發出a、a、a(兩個音節)

  吸足一口氣,斷續發出a、a、a、a、a、a(多音節)

  2.3 擬聲語

  (1)開火車

  (2)學小雞叫:教師出示小雞彩圖,引導學生髮出ji――、ji――、ji――

  (3)學小鴨叫:出示小鴨彩圖,誘導學生髮出ga、ga、ga、ga……

  (4)小狗叫:wang、wang、wang、wang……

  (5)烏鴉叫:wa、wa、wa、wa、wa……

  (6)開汽車:教師拿出汽車彩圖,組織聾幼兒邊表演開汽車動作邊發音:

  di――、di――、di――、di――、di――,didi――、didi――、didi――

  (7)打壞蛋:教師組織全班幼兒拍手,拍兩下後,一邊做瞄準動作,一邊發出ba――、ba――

  2.4 唱音練習

  (1)長音練習:a――儘量延長

  (2)短音聯絡:吸足一口氣,發出a、a、a、a、a、a……要求斷續發音,中間不能換氣。

  (3)長短音聯絡

  先長後短:pa――pa――pa―― ma――ma――ma――

  先短後長:da、da、di―― di、di、da――

  a、a、a、a―― ya、ya、ya、ya、ya――

  (4)強弱音練習

  例:a o a o √ o a o a

  e i u e √ e i u e

  a o a o √ o e e o

  2.5 四聲練習

  ā á ǎ à

  在發音教學中,要充分引導聾兒用多種感官進行學習。聾兒對世界的認識是透過眼、耳、鼻、舌、身等器官產生的視、聽、嗅、味、觸五種感覺進行的,他們用手戳新買來的花氣球、打翻杯子、拿上東西咬、斯、擠、推、把手裡的東西往地上扔等等,在我們看來是不該做的事情,在聾兒看來,可能是他想知道他一旦這麼做了,會發生什麼後果。在聾兒第一次撕作業本或課本之前,他不知道這東西用兩手一拉會分開,還會發出響聲,他可能要對手裡的彩色畫圖進行多方面的探索:用手摸挺光滑的;放到嘴裡,挺硬,也不好吃;甩甩,還那樣;兩手上下一用勁,拉開了……這一切都是聾兒的好奇心,但也是他正在學習。這些方面,聾兒和正常孩子沒什麼差異,幫助鼓勵聾兒,利用所有感官,尤其是利用視覺、殘餘聽覺、觸覺來學習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利用視覺感受發音器官的外部動態,利用聲帶觸覺感知聲帶、鼻腔的振動,感知氣流的強弱,運用運動覺感知喉頭肌肉、口腔變化等運動,對有殘餘聽力的學生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聽覺提高對聲音的警覺性來學習發音說話。具體方法如下:

  (1)觀察法:在教學中教師做發音示範,讓聾兒用眼睛觀察,也可以讓聾兒和老師一起站在大發音鏡前一邊看老師示範,一邊跟著模仿,糾正自己的唇形和舌位。例如:發a音時,張大嘴,舌頭居中,聲帶顫動。教師先示範,再組織聾兒觀察模仿。

  為了便於觀察,教師在示範時,也可以把動作適當的誇大,以突出其特點。例如:教i時,儘量將嘴角向兩邊展開,使上下唇呈扁平狀,還可以用發音模型、鏡子等讓學生反覆觀察,進行模仿。

  (2)比較法。如:b和p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基本相同,只是b不送氣,p送氣。可用紙條放在嘴邊觀察、比較,加以區分。利用這種比較法還可以進行d和t、j和q、和k、y(聲帶顫動)和sh(聲帶不顫動)等的發音教學和正音工作。

  (3)觸感法:在指導學生髮音時,教師可利用聾兒的觸覺器官幫助發音。例如:發a時聲帶顫動,教師可讓聾兒把一隻手背放在教師的喉部,把另一隻手背放在自己的喉部感知聲帶的顫動。教m和n時,把手放在鼻翼的兩側,感知鼻腔的振動。

  (4)侷限法:教學時用手勢、發音模型做演示,幫助學生掌握髮音要領。例如:發前鼻韻母an、en、in時,手向前推,發後鼻韻母時,手向後縮,幫助發音。

  拼音教學中一定要加強拼讀練習。因為拼音是聲母快速連讀、拼成一個音節,拼音教學是掌握音節讀音的關鍵,又是難點,教學中要十分重視。教拼音可採用兩拼法,以聲母本音和韻母拼讀為宜,即先讓學生擺好聖母的發音部位在發韻母的音。拼讀時,聲母念得輕而短,韻母要念得重而響亮,快速連讀,氣流不中斷。另外,音節教學時,要與表示它意義的插圖和實物相結合,切實做好音義結合,逐步形成語言能力。

  要多鼓勵、調動學生髮音說話的積極性。聾兒一入學就開始學發音,有的不肯把嘴張大或不出聲,有的發音難聽,甚至出現怪調的現象,老師的表情一定要親切,要多表揚他們說得好,提高聾兒參加訓練的積極性。要重視使用鏡子(教室裡應有大鏡子,個人應有小鏡子)觀察,模仿發音動作,矯正自己的口形和舌位。

  教複韻母時,應把每一個複韻母當作一個整體來教。複韻母是複合音,是由連個以上的音素組合成的,發音時,嘴的形狀和舌尖的位置都有一個變化的過程,要把每一個複韻母當做整體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