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查報告> 淺談全球意識調查報告

淺談全球意識調查報告

淺談全球意識調查報告

  地理課程標準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現了地理課程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健全人格”為準繩的要求。它說明課程的功能絕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正如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培養優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我們應當透過課程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傳統的地理課程過於關注知識和技能,使得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成為了附屬,變得可有可無,結果是片面強化了知識,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強調學生探求新知的體驗,儘管這種體驗有時一無所獲,但卻是學生學習、成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這個過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應當成為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課程目標強調要形成正確的全球意識。隨著國際合作和國際競爭的勢頭越來越強勁,全球觀念的培養顯得越來越重要。當我國國門敞開之後,人們深深體會到由於國際知識的缺乏,在改革開放中走了不少彎路。當前國際經濟向一體化、區域集團化方向發展,我國的`經濟建設也必然會加入到國際經濟的大迴圈中去,要走向世界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就面臨更廣泛的國際協作和更激烈的國際競爭。而且從人類已經面臨的種種挑戰來看,無論是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問題,還是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問題,都遠遠超過了個人的範圍,甚至超過了地方和一個國家的範圍,成為全球面臨的挑戰。怎樣使現在和未來的年輕一代不僅具有較高的智力和創造力,而且具有豐富鮮明的個性和情感,樹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責任感,學會共處、合作與同情,從只關心自我的圈子裡跳出來,關心社會、關心世界,是時代賦予教育的神聖使命。所以在地理課程目標中對全球環境發展問題、國際合作、全球意識給予重視也就成為必然。讓學生較早具有國際意識,關心國際事務,對一定國際問題展開分析、討論,發表評論與展望,樹立國際責任感,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每個團體、每個國家所擁有的權利和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並不斷培養學生參與國際交往、國際協作和國際競爭的意識和能力。

  課程目標十分強調樹立正確人地觀、環境倫理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養成關心和愛護人類環境的行為習慣。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嚴重威脅著人類發展。如何在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生態環境,使全球性的資源、經濟和生態與人類活動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格局,已經成為全人類面臨的緊迫而艱鉅的任務。地理教育中許多內容是有關資源、環境、人口、經濟、社會與發展的知識,地理教育對於培養學生的正確人地觀、可持續發展意識等負有重要責任。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