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聞類實習報告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1
XX年8月1日,一個普通的星期一,我開始了在XX人民廣播電臺的實習過程。經過分配,我被分到了文化體育臺(波段是FM105.7)由經驗豐富的記者張xx指導我的實習工作,以下簡稱張老師。文化體育臺是XX人民廣播電臺下分的一套以文化類和體育類新聞採訪為主的節目,電臺還有其他的波段如新聞臺FM100.8,都市之聲FM93.1,音樂臺FM106.7,交通臺FM103.3,財富臺FM99.1,少兒廣播。
在經歷了5個多月的實習工作後,我的收穫很多。在電臺實習期間,我的實習工作主要是負責廣播稿件的編輯,以及採訪物件的背景材料的蒐集和節目後期錄音的編輯。我不僅參與了體育類的《開利兄弟體育直播室》欄目(16:00——17:00),而且也參與了文化類的《105.7文化廣場》(18:00——19:30),《新教育時空》(6:00——6:40)欄目的編輯製作。
我參與制作的節目有:
《開利兄弟體育直播室》
1採訪球迷《大話球迷》主持競男XX年10月6日
2採訪《體育快訊》主持競男XX年10月12日
3人物介紹閻松,實德官員《感動XX實德專訪》主持競男,甲闖XX年11月22日
4人物介紹馬帥,權磊《感動XX實德專訪》主持競男XX年11月23日
5《感動XX實德專訪》片花及節目宣傳文案
6人物介紹趙旭日,朱挺《感動XX實德專訪》主持萬生XX年11月24日
7人物介紹季明義《感動XX實德專訪》主持甲闖XX年11月26日
8人物介紹翟彥鵬《感動XX實德專訪》主持甲闖XX年11月29日
9《球迷訪談錄》評述XX實德隊主教練福拉多XX年12月5日
《105.7文化廣場》文化生活訪談類節目之
1《一位愛唱歌的老大媽》採訪孫玉香XX年10月10日
2《XX的歌星》採訪文體臺客串主持文揚XX年10月15日
3《XX藝人的故事》採訪盲人劉立生的藝術之路XX年20日
4《老教授合唱團的故事》採訪大工老年人合唱團XX年10月25日
5《笑韓看師傅排戲》採訪陳寒柏徒弟XX年11月30日
6《賣奶工的快樂》XX年12月10日
7《新教育時空》
8《山裡的孩子還好嗎?——莊河之行系列節目》
採訪莊河5中校長,收穫主要是心理上的和技術上,以前雖然有過在xx晨報實習的經歷但是報社和電臺畢竟不一樣,感受是很深的。
心理上,剛開始實習的時候,由於有過在半島實習的經驗所以我每天很早的時候就來到電臺,但是電臺的人都很忙也沒有時間和我說話,有的時候給我安排好了一點工作後,就讓我回家了,過了幾天他們告訴我最近不忙可以不用來,有事的時候就給你打電話,於是我在家一等就是一個星期,沒有人給我電話,我開始著急了,按照這樣發展我的實習將不會有什麼收穫,我還要考研,如果繼續這樣沒有事情做的話也不可能完成實習的要求,消極的心態不利於實習,所以我主動找到了張xx老師,和她談了我的一些想法,不僅如此我也改變了以往的方法,我開始主動的找機會做事,我對足球比較感興趣所以我提出從體育類節目開始鍛鍊,所以我開始在《開利兄弟體育直播室》這個欄目工作,主要負責體育新聞的蒐集編輯和要採訪的人物事件的資料蒐集。
開始的時候我就是從網路上搜集材料,漸漸的我決定要和身邊的記者學習最基本的改稿,就是把一篇報紙上的新聞改為廣播新聞。廣播新聞一般比較口語化,我以前雖然在課堂上學習過,但是具體動手實踐的時候就發現沒有平日的反覆練習,突然來寫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把在網上摘下的體育新聞改寫成為一篇廣播稿成了那段時間我每天都要練習的內容。練習了近一個多月,電臺的人也沒有給我機會真正的改一次稿,都是我自己找自己改或是改一些記者選的新聞,但是往往都是改完就完了沒有下文。這個時候我覺得自己在做無用功,心裡有些迷茫,每天做一些相同的事情但是卻得不到什麼回報。我是不是不應該在繼續下去?
我自己問自己。可是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夠做些什麼,心裡想:還不如到報社實習呢!於是我又開始了迷糊狀態。我開始討厭每天做別人喜歡的事的感覺,大概人總是會這樣,奉承別人的時候畢竟不是自己喜歡的。或許我每天給記者們端茶送水,他們也覺得這個人真的沒有什麼用,就只能做這些了,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也只能充實當代新聞單位的各種雜務勞力了,至於具體的工作,那要等你熬啊!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2
在實習單位的兩個多月來使我受益良多。我的實習公司是Xx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經國家相關部門核准備案設立,為Xx地區首批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
我很榮幸能進入到這家公司成為其中一員。在實習期間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都對我幫助很大,這也使我能夠更快的融入到工作氛圍中。
實習的目的是增強自己專業的實際操作能力,將在學校三年的理論知識結合並付諸到實踐中,以便能夠達到拓展自身的識知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獲得更多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親身感受一個正規公司運作模式,體會並理解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員工,為以後自己畢業能夠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而打好基礎。
由於本人所學專業是新聞學,對新媒體推廣維護以及文案策劃方面較為熟悉,所以公司領導經過考慮,給我安排了文案策劃、新媒體平臺運營維護的相關工作。例如負責運營微信公眾平臺,蒐集整理圖片,編輯傳送文章,推廣關注度;企業官方微博的運營及推廣、網站微博的運營及推廣等等。在文案策劃方面,我在創意總監的指導下撰寫有關鉅合平臺宣傳用語,其中包括海報主題、雜誌硬軟廣告、導購手冊文字編輯、pop廣告等,用品牌思路寫相應廣告文案。在這段時間裡面我學會很多有關廣告方面的知識。這些工作在校期間就有所涉獵,專業教師也傳授了相關知識,所以工作起來並不陌生。
但是學校所學知識畢竟是理論居多,而且範圍也是有限的,所以公司安排了相關的培訓課程,例如Potoshop軟體的應用、Vxplo軟體的應用以及有贊微商城的運營等等。這些培訓課程使得我在工作中對於以前所學的專業知識有了重新的認識和了解,也明確了我的未來發展方向。
實習是一種對用人單位和實習生都有幫助的人力資源制度安排。對接受實習生的用人單位而言,這是一種發展人力資源的有效措施,也可以讓公司低成本、大範圍的選擇人才,培養和發展真正符合用人單位要求的人才,同時也可以作為公司的一種公關手段,讓公司的知名度有所推廣提高。
對於我個人而言,實習可以完成我從學生身份到職業化角色的轉化,發現自己的潛力和興趣,以奠定良好的事業基礎,同時也為自我成長豐富了閱歷,以便我能更好的融入社會。
在學校的學習是為了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透過學習知識以完成工作,為社會做出貢獻。然而從象牙塔步入社會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夠以進入公司實習作為緩衝,是一件幸運的事。透過實習工作了解到公司的實際需求,使得學習的目的性更明確,得到的效果也更令人滿意。
在本次實習過程中,共在微信公眾平臺編輯文章72篇,如《《琅琊榜》其實是在給我們講一個投資的故事:資訊+眼光+策略=投資成功》、《屠呦呦與黃曉明的收入差距源於人性》、《港囧上映三天票房近7億 電影商人徐崢的鍊金術》、《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學習的》、《幾個知道奮鬥的富二代:王思聰做PE不敗家 王夫也刷臉拉LP》、《又到剁手季 理財達人教工薪族如何讓財富增值》、《他顛覆了美國教育, 拒絕10億美元, 比爾蓋茨都是他的粉絲》等等,最高閱讀量達到六百三十次。在企業官方微博推送訊息230條,粉絲關注漲至426。完成調研報告兩篇:《關於“人人投”的調研報告》、《同類私募網站的對比分析》。完成廣告文案一篇—《鉅合網,你不該錯過的投資首選》。
透過這次實習讓我認清了自身的很多不足,比如缺乏工作經驗、工作態度不夠積極、思考問題不夠全面、知識面狹窄等,在未來的工作學習過程中,仍需紮實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3
在大一的暑假裡我有幸的來到了吉林省延邊日報社政教新聞中心,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實踐學習。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以另一種身份和視角來觀察這個行業。在單位前輩的關照下,我順利的完成了此次實習活動,並有了一定收穫!
1、透過實習,我對新聞行業和新聞工作有了更具體、更直接、更深刻的認識。
實習,不僅僅是實踐,更重要的是透過實踐獲得一種認識,從而能指導以後的實踐活動。從這個方面說,這次認知實習基本目的達到了。
在實習中給我感受最強烈的就是“做記者的辛苦”。不管什麼樣的天氣,也不管是工作日還是休息日,只要有任務,就得出發。在實習中加班趕稿對於記者來說是家常便飯。因此,回過頭看,我深深感到,勤奮對於一個新聞工作者的重要,唯有勤奮才能做一個稱職的記者。
透過實習,我認識到了作為新聞記者,勇敢無畏氣概和勇往直前精神的必要和可貴。根據我切身經歷得出了結論:記者一定要“大膽,多問,帶著闖勁”;“年輕人要敢闖敢拼”;“不能懷疑自己的能力”。勇氣是從事新聞工作最基本的素質,是新聞工作的起點。新聞工作看似風光無限,實則處處都有挑戰和風險。要是沒有敢於拼搏、無所畏懼的氣概,就不可能採訪到有價值、有份量的新聞,也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新聞工作的使命。
此外,透過實習,我也深刻意識到了知識積累、創新精神和個人主觀能動性對新聞工作的重要。
實習雖然短暫,體會卻是深刻的,在報社的實習只有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和第一天來報到的時候一樣,當我離開的時候,我仍然是一個學業未成、仍在上學的學生,但不同的是我心間增添了那份將來要致力於新聞工作的堅定信念,明確了將來回到學校後的努力方向。或許以前,我更多的是把新聞當成一個專業來學習,而如今,我已經把它當成一種使命。我希望自己可以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
2、實習給了我一個得以將課堂所學予以運用和發揮的機會與平臺,鍛鍊了自己的新聞業務技能。
在此之前我還並沒有過類似的經歷,還沒有體味過辦公室的滋味,是這次實習給了一次真實的,零距離的接觸體會新聞工作的機會。實習前期先是熟悉一下工作環境,瞭解了延邊日報社這個機構、瞭解了政教新聞中心的職責、瞭解指導老師高主任、還了解了新聞工作的各個環節。這個過程大底是從看報、蒐集素材、日常雜務等內容中度過的,說實話,這個過程極為枯燥,但是後來發現,這對日後的新聞寫作幫助很大,俗話說“讀百遍其義自現”新聞寫作也是一樣,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有點門路了。之後的工作就有意思多了,老師帶我一塊出去採訪,由於我們是部門的性質關係,所以出去的採訪也就是跟著領導們開會,回來後先自己摸索著寫一下報到,然後再給老師修改。
在具體的採寫過程中,我對新聞敏感、新聞價值、新聞的時效性、新聞的真實性、客觀公正原則等新聞理論中的基本術語有了切身具體的感受。“做記者,真實報道固然重要,可如果空有滿腔熱情,不能做到跟到、心到,不能在採訪過程中機智地發現問題並深入進行追蹤,那麼,或許好新聞就會一次次地和你擦肩而過。”“新聞不是文學,不要唯美主義,……作為記者,不單純是要報道事實,更要去感化和引導受眾,用自己的報道去影響社會。”“對一個人而言,感情豐富是件好事,它可以幫助你去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但是對於一個記者來說,感情豐富卻會壞事,因為它會使你在採訪的過程中攙雜了多餘的成分,不能反應出事物的本質。當記者,業務知識需要精通,而對情緒的控制則更是應該把握分寸,拿捏到位。”這些天的具體事例讓我對這些話銘記於心,使我在實習過程中將新聞理論得到了消化與吸收,它們不再是空洞的教條,而已成為了我切實生動的人生體會。
在接下來回到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我要進一步學習思考怎樣去做好新聞,並根據自身體會總結一些採寫方面的經驗了。如“如何找選題”,“如何進行一項具體的新聞策劃”,“如何制訂一個完善的採訪計劃”、“如何寫導語”、“如何擬標題”,等等。
3、實習還鍛鍊了我的社會活動和交往能力。
認知實習不僅是在專業領域給了大家一個實踐認識的機會,同時,也為我們觀察社會、接觸社會提供了一個平臺。如果說我們以前的社交圈主要限於老師、同學、親友,那麼,在這次實習中,作為體驗記者,大家的舞臺一下子變大了很多。從實習單位的確定到實習,過程中的一次次採訪,從小心翼翼的跟隨到獨立執行採訪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到我與社會打交道的能力,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有了提升。在這裡我也體會到了“真誠”的重要性:“初來報社只覺得這裡人情淡薄,後來才漸漸悟出了一個道理:要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別人。要別人真誠對你,你首先要對別人真誠。”“做記者本來就是需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只要你拿出真誠對待其他人,換得的是更豐厚的人生禮物。”怎樣在挫折中前進、怎樣化不利為有利,怎樣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任務,在處理這些問題中我得到了寶貴的人生經驗。
實習帶給我的是多方面的綜合的收穫,這將是我們一生的財富。相信等我回到學校後,老師同學們一定能夠感受到我身上所發生的種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