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築類的實習報告3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建築類的實習報告3篇,歡迎大家分享。
建築類的實習報告 篇1
實習正式提供了一個從學生變成員工,從學習變成工作。從學校走進職場的機會,讓大家真實的接觸職場。為大家分享了建築施工實習報告的例文,歡迎借鑑!
透過這次實習活動,讓我從實踐中對自己即將從事的專業有了更深的認識,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透過生產實習使我進一步的瞭解了建築工程的流程以及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透過撰寫實習報告,提高了我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我對這次實習的內容做的總結如下:
一、 實習目的及任務:
1、透過參觀實際建築,進一步提高自己對建築文化、建築知識以及建築施工、建築材料的認識,鞏固和擴大所學理論知識,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2、透過參觀在建工程及閱讀施工圖紙,進行現場比較,進一步培養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識讀工程圖的能力。
3、透過實習,瞭解建築工程施工工藝,熟悉房屋構造,瞭解建築材料的特性及應用。
4、透過實習,鍛鍊自身勞動技能,發揚理論聯絡實際的作風,為以後從事建築工程教育教學工作上水平。
二、 實習計劃和實習要求:
計劃
A、瞭解該建築物的地基及基礎型別、構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B、試分析柱、梁、樓板、牆等的模板受力狀況、荷載及傳遞路線。
C、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縫留設原則是什麼?對不同的結構構件應如何留設。如施工縫、變形縫和後澆帶。
D、觀察在工地現場中看到哪些建築及裝飾材料。
E、磚牆臨時間斷處的接槎方式有哪幾種?有何要求?
要求
A、服從帶隊教師的領導,遵守實習紀律。
B、遵守建築工地的各種規章制度。
C、遵守施工操作規程,在工地現場時要注意安全。
D、尊重工地工程技術人員及職工,虛心向他們學習。
E、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三、實習內容及體會:
1、地基基礎
2、結構形式。
當今的建築主要採用的是框架結構或者是框架剪力牆結構,磚混結構也採用但用的比較少。我們所參觀的兩個施工工地一個採用的是剪力牆結構;另一個採用的是框架結構。第一個河北科技大學青年公寓是剪力牆結構體系的典型應用,充分發揮剪力牆結構的長處,既能為建築提供較大好的整體性,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效能,有相當大的剛度。另一個是石家莊二中教學樓是典型的框架結構,框架結構在平面佈置上比較靈活,容易得到大空間結構,可以滿足不同的使用功能的空間分割,滿足教育教學、實驗、辦公等功能。
建築的結構型別有多種形式。有磚混結構,有框架——剪力牆結構,框架——異型柱,框架與磚混結合。框架結構的跨度比較大,適用於公共建築,在財富名門花園主要是用於商場,酒店等。框架——異型柱主要用於住宅,異形柱與牆體相同的厚度,在保證了承重與抗震的同時,有效的提高了房屋空間利用率,因此,在高層住宅中這種形式被廣泛採用。磚混結構一般用於多層住宅,這種結構的抗震效能沒有框架結構的好,因此對房屋高度有限制。像一些建築下面幾層是商場上面幾層是住宅,如果住宅層數不高,就可採用框架與磚混的複合形式。如果上部住宅層數多,則適合採用框架—剪力牆的結構形式。
3、施工縫、變形縫和後澆帶。
施工縫:受到施工工藝的限制,按計劃中斷施工而形成的接縫,被稱為施工縫。混凝土結構由於分層澆築,在本層混凝土與上一層混凝土之間形成的縫隙,就是最常見的施工縫。所以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縫,而應該是一個面。因混凝土先後澆注形成的結合面容易出現各種隱患及質量問題,因此,不同的結構工程對施工縫的處理都需要慎之又慎。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他們的作用是保證房屋在正常溫度變化、基礎不均勻沉降或地震時有一些自由伸縮,以防止牆體開裂,結構破壞。而後澆帶是在高層建築中來代替變形縫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縫寬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縫隙暫時不澆注混凝土。縫中鋼筋可採用搭接接頭,等荷載差不多穩定時,一般是結構封頂兩個月後再澆注混凝土。後澆帶都是用於建築長度大於50米的建築。而當建築長度小於50米時並且是框架結構,這時為了保證建築物的整體性和一定的剛度,就的設定單元牆來增加建築物的整體性和剛度。
後澆帶的施工工藝具體是A、由於施工原因需設定後澆帶時,應視工程具體結構形狀而定,留設位置應經設計院認可。
B、後澆帶的保留時間。應按設計要求確定,當設計無要求時,應不少於40天;在不影響施工進度的情況下,應保留60天。
C、後澆帶的保護。基礎承臺的後澆帶留設後,應採取保護措施,防止垃圾雜物掉入。保護措施可採用木蓋覆蓋在承臺的上皮鋼筋上,蓋板兩邊應比後澆帶各寬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牆豎向後澆帶可採用砌磚保護。樓層面板後澆帶兩側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構造柱
二次砌築結構設計中 ,為了加強建築物的空間剛度和整體性 ,使建築物在地震中避免或減輕破壞 ,根據抗震規範 ,我們設定一定數量的連梁和構造柱 ,來增強和提高建築物的抗拉、抗裂效能構造柱的設定位置的規定:規範規定無論房屋的層數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應在外牆四角、錯層部位橫牆與縱牆交界處、較大洞口兩側、大房間外牆和內橫牆交接處。.樓梯間四角最好設定。上人屋面的女兒牆也應設定構造柱。.跨度比較大的梁,如果不設定牆垛或墊塊,也應有構造柱。
建築工程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學科。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其目的是透過實踐,學習有關本專業的實踐知識,增強感性認識,以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作為一名剛剛接觸一點專業知識的大學生來說,如果能在學習專業課之前直接接觸一些深奧的專業知識是不現實的,我們現在只能從實踐中對我們專業獲得一些感性認識,為以後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四、總結:
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實習指導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我們所有人都做到了:
(1)嚴格遵守實習紀律和實習工地的有關規章制度;
(2)嚴格遵守實習期間的時間安排;
(3)記錄參觀施工情況、
心得
這幾天裡,我們接觸了有關土木工程的很多知識:
1、瞭解建築物的結構形式、構造特點、建築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級等;
2、瞭解建築物的地基及基礎型別、構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瞭解建築物的牆體型別、結構佈置、細部構造及施工特點;
4、瞭解建築物板、梁、柱等的型別,配筋方式及其與牆、梁的連線構造,還有樓地面、屋面構造及頂蓬構造特點;
5、瞭解建築的樓梯、陽臺等的詳細構造;
6、瞭解建築物的建築裝修構造;
7、瞭解水泥、磚、砂子、鋼筋等主要材料的規格、標號、特性及使用要求;
8、瞭解混凝土、砂漿的配合比、標號、生產工藝所用裝置以及養護要求;
9、瞭解各種鋼筋加工情況和磚混結構施工工序,現澆構件的施工工序;
10、建築工程與安裝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還有土建工程與安裝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透過本次實習,我對建築工程的現場施工和管理有了直觀地認識,增強了對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並綜合運用自己所學過的知識,詢問了工程師一些工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並且在本次實習中,我對建築工程的各方責任和角色有了更切實際的瞭解,深刻體會到工程建設中的種種限制、種種實際問題。比如,鋼筋的綁紮,底層基礎鋼筋的綁紮首先要放樣,每一跨度裡鋼筋的接頭數只有25%,即4根鋼筋裡只有一個接頭,另外,接頭要儘量放在受壓區內。在砌牆的過程中,如遇到牆要轉角或相交的時候,兩牆要一起砌起來,在留槎的過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則必須留陽槎,且要有拉結筋,不能留陰槎。在進行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熱的時候要注意養護等等。在工地上所見所聞,更加激發了我對本專業的熱愛和憧憬,也深深體會到要在建築這個行業上有所作為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不僅僅是在理論上,更是在實際的應用中。與此同時,我也深深的體會到一份責任,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增瓦,實現自身的價值。在這次實習中,我們的各個方面都有了進步,相信這次實習給我們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很大的幫助!思考:展望未來,建築工程必將面臨許多新興的事物和挑戰。地球上可以居住、生活和耕種的土地和資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長的速度是不斷加快的,人類為了爭取生存,必然要發展新的可以居住的空間。因此,建築工程未來的目標就是為人類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高空延伸,即將建築向高層發展,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築將拔地而起;向地下發展,把建築往地下修,以後人類在地下修築的建築也許不會亞於在地面上的建築;向海洋拓寬,人類現在對海洋的利用還十分的有限,地球大部分面積都是海洋,充分利用海洋的空間可大大增大人類的居住空間;向沙漠進軍;不論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都有廣闊的沙漠,由於水源的缺乏而不太適合居住;向太空邁進,隨著科技的巨大發展,人類向太空發展的夢想並非不可實現。不管我們朝哪個方向發展,都離不開建築材料,就向在建築工程的歷史發展一樣,建築工程的未來同樣也離不開建築工程材料的發展,建築工程材料仍然將引領建築工程走向輝煌的未來。同時,"綠色,環保,節能,智慧化"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得到了越來越多認得認可和接受。例如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建築工程的使用材料在未來必將會採用汙染少、更重複利用的材料,諸如纖維聚合物等;在結構的使用功能上,智慧化建築、仿生建築將比當今的普通建築會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兩種建築都是功能上以人為本、使用上方面舒適、耗資上既節能又可提高工程利用率;近年來,由於災害的頻繁發生,結構抗災效能的提高已成為結構發展的首要課題,未來的建築工程可能不僅可以抗震、抗風,甚至可以抗暴、抗海嘯、防火、防撞、防輻射等。總之,未來的建築必然是走"綠色,環保,節能,智慧化"和以認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路線,以及更加科學和合理的建築工程經營,相信建築工程必然會有輝煌的未來。
緊張的一個月實習生活結束了,在這一個月裡我還是有不少的收穫。這次實習讓我深刻體會到讀書固然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途徑,但是多一些實踐,也是一種絕好的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選擇。我堅信透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所獲得的實踐經驗將使我終身受益,在我畢業後的實際工作中將不斷的得到驗證,我會不斷的理解和體會實習中所學到的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把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斷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來,充分展示自我的個人價值和人生價值,為實現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建築類的實習報告 篇2
透過設計院實習,瞭解建築師基本工作程式、工作方法、職業素質要求,畢業後能更好適應市場發展和社會要求,同時,也是檢驗學生在校學習下成果,彌補課堂學習之不足,提高綜合設計技能,以達到專業培養目標。以下是一篇建築設計實習總結範文,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是我們在大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大三的時候,我有幸到慈溪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在將近幾個月的實習期裡,我大三的時候,。透過這次實習,在設計方面我感覺自己有了一定的收穫。實習主要是為了我們今後在工作及業務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進的作用,我們今後在工作及業務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增強了我們今後的競爭力,為我們能在以後立足增添了一塊基石。實習單位的王工王工也給了我很多機爭力,為我們能在以後立足增添了一塊基石。實習單位的王工也給了我很多機會參與他們的設計是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難以解決的問題,會參與他們的設計是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難以解決的問題,將來從事設計工作所要面對的問題。這次實習豐富了我在這方面的知識使我向更深的層次邁進,實習豐富了我在這方面的知識,要面對的問題。這次實習豐富了我在這方面的知識,使我向更深的層次邁進,對我在今後的社會當中立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我也認識到,對我在今後的社會當中立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我也認識到,要想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單靠這這幾天的實習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一點面的工作單靠這這幾天的實習是不行的,一點的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才行。我面前的路還是很漫長的,一點的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才行。我面前的路還是很漫長的,需要不斷的努力和奮鬥才能真正地走好。
我堅信透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所獲得的實踐的努力和奮鬥才能真正地走好。我堅信透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經驗對我終身受益,在我畢業後的實際工作中將不斷的得到驗證,經驗對我終身受益,在我畢業後的實際工作中將不斷的得到驗證,我會不斷的理解和體會實習中所學到的知識,理解和體會實習中所學到的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把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斷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來,充分展示自我的個人價值和人生價值值和人生價值。和實踐經驗不斷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來,充分展示自我的個人價值和人生價值。為實現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總體來說,我覺得這次在設計研究院的實習還算是比較滿意的。首先,總體來說,我覺得這次在設計研究院的實習還算是比較滿意的。首先,這次實習達到了我設定給自己的最低要求:次實習達到了我設定給自己的最低要求:初步瞭解到設計院的架構設定和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設計人員的日常工作開展情況,以及認識到一些從事設計工流程、工作環境,設計人員的日常工作開展情況,作的結構師、設計師等等。其次,我還提高自己對電腦製圖軟體的應用水平,作的結構師、設計師等等。其次,我還提高自己對電腦製圖軟體的應用水平,並學到了一些以前從來沒有學過的製圖軟體。除此之外,並學到了一些以前從來沒有學過的製圖軟體。除此之外,在多次的修整製圖的過程當中,讓我加深了對設計的認識。不過令我覺得不滿意的地方還有很多:過程當中,讓我加深了對設計的認識。不過令我覺得不滿意的地方還有很多:在日常的交流中不夠主動積極,引致在工作時產生困難;在日常的交流中不夠主動積極,引致在工作時產生困難;此外,自己的電腦軟體操作水平有限,再進行工作的過程中往往遇到相當大的難度…相信我能夠件操作水平有限,再進行工作的過程中往往遇到相當大的難度……相信我能夠充分吸取這次實習的經驗和教訓,在日後的工作中能夠完善自我,充分吸取這次實習的經驗和教訓,在日後的工作中能夠完善自我,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成為能夠對社會做出貢獻的年青人。
建築類的實習報告 篇3
作為建築學專業的學生,這個暑假選擇了在建築設計公司實習。一者是想了解建築設計的過程;再者是想接觸一些在學校裡不曾接觸過的內容。並且藉此明確自己在學校學習的目的,為以後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做準備。 這個暑假的8月18日至9月30日,我在上海品林國際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進行了為期六週的實習。
在實習之前,想象著所內的工作一定和平時在學校學習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一直覺得學校裡的建築設計課程畢竟對我們的思維沒有很大的束縛,儘可能地讓我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設計所內的工作是為客戶設計的工作,必然要考慮客戶的要求,所以所內的建築設計工作想當然地也會更現實,更追求實在的功能和效益。所以在我的印象中,設計公司的工作和學校的學習是完全不同的。於是帶著好奇,忐忑的心情,懷著重新學習的目的進入了公司
然而進入公司後才知道真實的設計工作並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樣的,也並不是和學校裡的教學毫無聯絡的。在這裡,也會找到學校裡的那份熟悉,這才發現自己也並不完全是建築設計的門外漢。雖然對於我來說,三年來學到的方法相對於這裡來說,只是一些入門知識,但是這也意味著我已經接觸了建築設計,接下來的將是不斷的深入,不斷地瞭解,不斷的熟悉,掌握,以至最後的駕馭。這個過程是我必須要面臨的,同時因為我知道它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也知道它的艱鉅性,所以我必須對此作好充足的準備,而且要明確自己的方向,而實習無疑是最直接的瞭解過程,明確方向的最好方法。這也是實習剛開始後深化了的目的。
在公司內看到建築設計工作者們每天的工作,幾乎每天每時每刻都是和圖紙打交道,每項設計從剛開始的規劃到後來的細心佈置,都是由圖紙語言來表達的,包括與甲方的交流,都是以圖紙為基礎,可以說,圖紙是一項設計由始至終的依託,是設計方案的表達,是建築師思想的現實存在形式。這與學校里老師說過的"圖紙才是建築師設計方案的最好表達"是相吻合的。不過不同的是,對於我,至少是現在的我來說,重點還是在練習基礎,也就是說現在我的圖紙是在個人手工方式下完成的,雖然說這考驗了我們設計,繪畫各方面的才能,但是畢竟只靠個人能力,還是限制了圖紙的更好表現,而所內的設計,不管是初步設想,還是最終方案,不管是施工圖,還是表現圖,都是在計算機上完成的,這也意味著在完成了基礎課程後,我還必須學習掌握計算機繪圖,這才是不可或缺的設計技能。
一個月以來,我用到了幾乎所有我在學生生涯中學習過的電腦軟體作為開展工作的工具,甚至一些我還沒有學過和接觸過的電腦軟體。作為一名學生,能夠操作使用電腦軟體就已經達到學習目標;而作為一名設計人員,能夠快速熟練地運用和操作各種電腦軟體才能夠滿足工作上的要求。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我只是學過一些基本的AutoCAD的使用操作方法,而在規劃設計院的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幾乎每天都要與這個軟體打交道除此之外,我還遇上了一個完全陌生的電腦軟體。記得在第一天的實習中,我的一個任務就是利用這個電腦軟體分析日照,對於從來沒有使用過這個軟體的我來說,這簡直就是一次高難度挑戰。不過沒辦法,我只能硬著頭皮,透過自己的理解、摸索以及不厭其煩地請教同事,用了一天半才馬虎勉強地完成了別人需要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工作。在完成首個任務的同時,也令我認清了一個嚴峻的事實,就是對電腦軟體的不熟練甚至不熟悉成為了制約我開展工作的瓶頸,而且不僅僅是電腦軟體使用的熟練程度,將決定著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對電腦軟體的學習和再學習,成了我的新任務。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透過不斷的幫助同事們修改圖幅,強化了我對AutoCAD的使用熟練程度,大大增加了畫圖的效率
在實習中,看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務,大家分工明確,努力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同時又合作著爭取最終的工作目標。雖然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還不能參與到真正的工作中,但是作為旁觀者,學習者,也可以學習到具體設計任務的計劃步驟,感受到時而緊張,時而舒緩的工作節奏。而且透過學習,也瞭解了現實建築設計中的很多規範條例,當然還有許多規範之外的現實因素,對此,也領悟到建築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現實的存在,它並不只是一個思維的過程,更是一個需要付諸實踐的工程,這些也把我從純理論的教學模式中拉向了更為現實的建築。也因此我認識到學校給了我們足夠的空間想象我們理想中的房子,但是我們並不能只侷限於此,首先必須明白自己學習的目的,對於我,知道自己不想只做一個建築的空想家,評論者,所以在放任自己的思維後,還是要回到生活中,努力讓自己想象中的房子成為現實。
實習中,也看到設計者儘自己所能地讓建築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但同時,決定建築發展方向的不僅只有設計者,還有建築的最終消費者———甲方。方案在不同階段都必須經歷和甲方的交流修改後才能繼續前進。理所當然,作為建築師,設計是方法,而為人們創造舒適的工作,生活空間才是目的。在實習中,我也認識到只有熱愛生活的建築師才能創造出舒適,理想的空間。所以,技能固然重要,但是一顆熱愛生活,珍惜生活的心更是可貴。
在這次實習中,雖然還無法參與到真正的設計中去,但是六週實習中的所見所聞同樣也是值得珍惜的收穫,也正是因為這些所見所聞,才有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這些所思所想也就是實習中最大的收益,是實踐計劃的目的所及。
現在我還在學校學習,而學習的根本任務也就是為以後的工作作準備,實習是工作的前奏,是連線學校和社會的橋樑,實習中與社會的點滴接觸對於學生來說,可能就是現有的社會經驗的全部,在我覺得,實習是對自身專業知識的完善,是對社會工作的熱身。所以實習中所瞭解的專業知識,我將帶入以後的學習中;實習中所接觸的現實社會,我將保留到畢業後的工作中。正如累積一磚一瓦,築就宏偉建築;不論學習,工作,生活中,拮取點滴智慧,也能匯成無限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