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環境調查報告
當不太瞭解,又想弄清某一情況或事件時,我們就需要好好地展開調查,調查結束以後,還需要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社會環境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近幾年來分別在各大省市,建立省級生態區,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活環境。因此我對周邊的環境進行了調查,發現近幾年的環境有所改善。但我們依舊要不斷的去保護環境,種植樹木。
問題與分析
經調查,垃圾主要分佈在路、農田、村莊和水溝相對集中的地方,約佔45%.在城鄉交會的道路旁邊,垃圾也相對較多,約佔32%.在村裡的大路邊,有15%的垃圾。在農田中,有2%的垃圾。在小巷和其他地方的垃圾約佔6%.由垃圾的.分佈來看,在人活動越頻繁的地方,垃圾的量也越多,垃圾堆積主要是人為產生的和任意丟棄造成的。從中反映了人們的環保意識並不高,責任心也不強。
居民幾乎家家都有樹,有的院子竟然全被大樹遮著,而有的院子只是沾到一點樹陰。總體來講,全村樹木覆蓋率約在40%-50%.我覺得村裡人都有在院子裡栽樹的習慣,樹木為村民帶來了很多好處,且美化了自己的家園。表明村民希望生活在一個好的環境裡。這樣有利於環保工作的進行。
建議與結論
1、農民對於環境問題缺乏瞭解,不能認識透徹,對於集體的生活環境,缺乏責任感和主人公意識。所以要加強宣傳力度,開展教育會議,改變村民原本不負責的的觀念。
2、作為新世紀的青年要走在時代的前列,要積極的配合環保工作,做好自己家人的思想工作,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號召大家共建美好家園。
3、在村委會成立環衛小組,定期對村裡的環境進行整治美化。在中小學成立志願者,鼓勵中小學生保護環境。
4、對於城市的個別企業提出警告,要求其停止對村裡環境的破壞,並對已造成的不良後果要求賠償。對於不聽警告者進行勸導教育,若仍任意妄為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