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教》讀後感範文
人的成長過程是自我完善,自我探究的過程,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必須不斷探索與練習,才能讓自己擁有寧靜的生命力,讓孩子在言行之中受到影響。在教育的過程中,如何聯結孩子的渴望,成了我心中一門重要的功課。想要完成這樣的功課,身兼教師與父母的教育者兩種角色應該要先聯結自我的渴望:能體驗自己的價值、能接納自己犯錯、能感受自身的意義、能自由地選擇併為自己負責,就更能愛自己與愛孩子了。
在看了李崇建老師《心教》一書,我頗有感觸。書中即直面了當下的教育問題,又系統地提出瞭解決的方法,有愛、有智慧、有時效。提別是讀到這篇《孩子的優秀是暗示出來的》。這篇中提到了德威克做的一次實驗,在實驗中,被稱讚“很努力”的孩子的成績平均分上升30%,而被稱讚“很聰明”“好棒!”“好厲害”的孩子反而平均分下降了20%。這讓我聯想到了,本學期我們的教研主題《如何豐富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語言》。老師豐富而準確的評價語言可以很好的給孩子以暗示,給他們指明方向。使學生不放棄,不迷茫,也不盲目的自大。在“資優生”遭遇挫敗之後,他們的應對更加重要。因材施教,使學生身心全面的發展。
最後借用書評的幾句話,這本書呈現了薩提亞實用心理學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和影響力,喚起孩子的正向好奇、自我覺察、情緒轉化,進而達到欣賞自己、愛上學習的效果,釋放出孩子內在的生命力。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幫助你有效地解決孩子的問題,同時也能獲得自身的療愈、成長,提高愛和教養的質量。我相信這就是做為一名老師和媽媽的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