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服務業發展信用分析論文

服務業發展信用分析論文

服務業發展信用分析論文

  服務業發展信用分析

  一、國外信用服務業發展現狀

  徵信系統是信用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包括從事企業和個人資信調查的徵信公司和進行資信評級的資信評級公司,徵信產品主要是信用報告和信用評級。

  (一)徵信體系分為公共徵信與私人徵信兩種模式

  公共徵信與私營徵信是以經營徵信業務的主體來劃分的兩種徵信經營管理模式。公共徵信是指由政府出資建立的信用資訊系統。主要特點包括:一是覆蓋面較廣;二是由中央銀行或金融監管部門作為系統的管理者;三是實際運作大多為非營利性;四是信用資訊主要來源於金融機構,服務物件也主要限於金融機構。公共徵信模式以歐洲大陸多數國家為代表,在一些國家只有公共徵信,而沒有私營徵信。西歐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主要是為了防範金融信貸領域的違約風險,西歐國家的中央銀行在社會信用體系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社會信用體系採用以中央銀行建立公共信貸登記系統為主體的政府主導型模式。公共徵信由於資料庫高度集中,有利於保護金融系統的資訊保安,也能在較大程度上保護個人隱私;資料庫覆蓋面較廣,既能為金融機構信貸決策提供服務,也能為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提供服務。

  歐洲徵信系統是由私營徵信局和公共信用資訊登記系統組成的。私營徵信局一般從事個人徵信業務,公共信用資訊登記系統屬於中央銀行管理,主要收集銀行信貸資訊。但具體到每個國家徵信機構設定又有所不同。例如,英國的徵信機構是私人部門所有,德國和義大利既有國有的公共徵信系統又有民營徵信系統。由於這兩個系統之間存在一定的業務競爭關係,歐洲徵信體制採取了一些制度調節機制,貸款資訊彙報起點等。此外,歐洲徵信模式最初是由政府推動的,公私徵信系統都離不開中央銀行的金融信用資訊,造成歐洲徵信系統呈現了另一特點,即企業徵信與個人徵信制度結合緊密。美國徵信業的主要特點是以市場為主導。徵信機構基本都是市場運作的企業。

  (二)企業與個人信用資料來源與保護適用不同規則

  個人信用記錄涵蓋內容廣泛。在美國,每個企業、居民都有一個社會保障號碼(SocialSecu—rityNumber),其中包括姓名、出生日期、電話和住址等個人資訊。個人信用檔案一般包括兩方面:一是借款人向銀行申請借款時提交的貸款申請表,包括貸款歷史、居住、收入、婚姻等方面的資訊;二是信用管理的專門機構提供的與借款人信用歷史有關的資料,包括未償還的債務、信用卡透支情況,在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記錄等,而且都有各自的評分標準。透過對消費者住房情況、居住年限、職務、工作時間、銀行開戶情況、信用透支賬戶數目、信用額度利用率等指標對消費者進行評分。不良信用記錄會儲存5-10年,有不良記錄的人將很難再取得工商註冊、銀行貸款和信用卡服務。在英國,個人資信評估有三方面指標:穩定性(是否擁有住房、工作時間長短);態度(知識和技能,是否願意留在收入穩定的工作崗位)和安全性(個人預算、個人資產負債情況)。

  企業信用記錄來源於企業內外部。在國外,對企業的資信調查通常採用實地考察、查閱信用報告和財務報表等形式。企業資信調查公司的資料資訊來源渠道主要有:公開的電話號碼簿、政府免費提供的工商、法院訴訟資訊、上市公司資訊、客戶企業主動提供的資訊以及網際網路資訊。目前,企業徵信機構可以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世界200個國家和地區有限責任企業的資信調查。

  由於信用記錄儲存時間長,影響面廣,一旦發生不良的信用紀錄,對個人的工作生活,對企業的經營都會產生消極影響,所以,發達國家的個人和企業都十分重視信用紀錄。出於保護個人隱私的目的,對於消費者個人信用資料的傳播,法律制定了限制條款。一般情況下,美國三大信用局主要透過以下渠道免費獲取消費者的資訊:一是銀行、信用卡公司、公用事業部門、零售商提供的消費者付款記錄的最新資訊;二是僱主提供的消費者職業或崗位變化情況;三是政府公開的政務資訊。在美國,信用局收集消費者個人信用資訊不需要經過被記錄者同意,大多數授信機構也會將消費者的不良記錄主動提供給信用局,使失信消費者的信用記錄增加負面資訊。美國法律對於取得企業資信調查報告沒有任何限制,有商業合同、委託書等檔案,就可以購買其他公司的信用報告。在英國,企業財務報表資料都是公開的,根據《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必須在本財政年度結束後的10個月內公開,以方便社會各界對該企業的信用和償債能力進行確認。

  (三)信用評估機構針對機構與個人定位不同

  美國目前從事信用服務的企業主要分為消費者信用評估機構和機構信用評估機構兩大類。

  美國的個人信用調查及資料的蒐集工作既可以由銀行進行,也可以由專門的資信調查機構來做。後者是美國信用調查的主要形式。在美國的資信調查機構是信用局或叫消費信用報告機構,都是專業化的公司。信用局是向需求者提供消費者個人信用調查報告的供應商。信用局的基本工作是收集消費者個人的信用記錄,合法地製作消費者個人信用調查報告,並向法律規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償傳播信用報告。信用局按其經營的區域和規模可分為地方性信用局(也稱信用事務所)和全國性信用局。其中全國性消費信用局主要有三個,即美國投資者控股的全聯公司(TransU-nion)、艾貴發公司(Equifax)和英國投資者控股的益百利公司(Ex—perian)。這三大消費者信用局對消費者個人信用資訊進行收集、加工、評分並銷售的信用報告,其資訊資料庫幾乎涵蓋美國所有成年人,每個人的信用關係平均有8-12個,每份個人信用資料兩三天更新一次。這三家機構的運作方式和服務領域有所不同。其中,益百利公司專門向具有一定規模和聲望的客戶提供徵信服務,其資訊來源主要由與其簽訂協議的各個會員(即客戶)提供,每個會員一般每月將與自己打交道的消費者的各種資訊提供給益百利公司;全聯公司的業務主要是建立有關消費者信用狀況的資訊網路。全聯公司與其擁有的信用事務所和簽署協議的地方性信用事務所一起組成覆蓋全美的消費者信用資訊網路。艾貴發公司與上述兩個公司具有不同的特點,該公司是以專項調查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服務。當客戶要求瞭解某一消費者的信用狀況時,該公司將派專人辦理。地方性信用局主要為合夥制或個人所有,其服務物件為本地區的各類客戶,包括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零售商、各種服務提供者以及其他需要了解消費者信用的企業和機構。目前,美國的地方性信用局有1000多家。負責對個人信用資料進行蒐集、加工整理、量化分析和售後服務,這些地方信用機構絕大多數都隸屬於三大徵信局,其資料系統覆蓋全美,有1。7億人的信用記錄。隨著個人信用徵信業務的發展,各地方性信用局又成立了自己的行業組織——聯合信用事務所(AssociatedCreditBureaus)。聯合信用事務所的主要業務是為其成員相互交換不同地區消費者的信用資料提供服務,並且制定信用報告的標準。

  對國家、企業和機構等進行信用評估的機構可分為兩類:一是資本市場上的信用評估機構,即對國家、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債券及上市大企業的信用進行評級的公司;二是對中小企業資信進行評級的機構。目前美國從事資本市場信用評級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即穆迪、標準普爾和菲奇公司。這三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用評級公司,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顯示,世界上所有參加信用評級的銀行和公司中,穆迪的業務涵蓋了80%的銀行和78%的公司,標準普爾涵蓋37%的銀行和66%的公司。菲奇公司則涵蓋27%的銀行和8%的公司。鄧白氏集團公司已發展成為美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徵信機構,它也是目前美國唯一的中小企業評級公司,在美國市場占主導地位。

  此外,除了專門的信用評估機構,銀行和金融機構也會對企業和個人客戶進行內部評級。成功案例有美國的花旗銀行、大通摩根銀行、美國銀行、美林證券、高盛投資銀行等。大企業中較為成功的有IBM、福特汽車公司、通用電氣、AT&T等。

  日本最早的企業徵信公司為商業興信所,成立於1892年,有會員31家,年調查件數為1200件,主要面向銀行提供資信調查。在日本,消費者信用評估有銀行的“全國銀行個人信用資訊中心”系統,郵購系統的“CIC”以及消費金融系統的“全國信用資訊聯合會”三家機構。信用資訊機構的資訊主要是透過會員提供,要求會員提供客戶的借款情況、賬戶和信用卡的使用等情況。對借款情況要特別註明貸款的執行、還款情況、是否提前還款、拖欠債務、呆賬、倒閉等,如遇情況發生變化時要及時更改。這三家資訊機構實行資訊共享,相互交流資訊。信用局每年要出具5億份信用報告,這對於信用支付起到了快速、簡化和安全保障的作用。目前,日本徵信市場已發展到相當規模,徵信行業呈現出集中壟斷性,帝國資料銀行和東京商工兩家佔據了60—70%的市場份額。

  (四)建立信用資料登記系統推動企業利用信用資料

  國外的應收賬款登記系統發展較早。在英國,企業簽訂合同前,有權瞭解借款人曾諮詢過的信貸諮詢機構的名稱和地址,提交書面申請並支付1英鎊的費用後可以要求信貸諮詢機構提供有關檔案的副本,而且在必要的情況下有權採取措施,補充或更正檔案的副本。1901年,美國國際金融、信用及商業協會(FCIB)針對國際貿易提供信用資訊交換,屬於非營利性的組織。

  香港也有商業信貸資料庫,商業信貸資料庫專門收集中小企業(年營業額不超過5000萬港元)的信貸資料,如中小企業獲得貸款機構提供的信貸安排的宗數、有關的信貸額度及拖欠還款的資料,並讓認可機構查閱。有關公司的資產或公司持有人的個人財富等資料不屬於收集範圍。貸款機構只會在批出、檢討或續批中小企業信貸時才可使用上述資料。截至2008年9月底,資料庫已擁有3萬多個賬戶,已有約72%的中小企業客戶同意貸款機構將其相關資料錄入資料庫。資料庫內資料的儲存、交換及運作由鄧白氏(香港)委任的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所負責,由金管局監管。資料除了可提供給貸款機構作信貸決策參考外,中小企業客戶也可取得自己的信貸資料以作查證及核實。商業信貸資料庫的成立對香港銀行業界、中小企業及香港整體經濟發展都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對銀行來說,可以提高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減少銀行呆壞賬撥備,同時也可摒棄過去偏重抵押、質押品的信貸模式,讓銀行可以更靈活、有效地提供貸款。對中小企業來說,可強化企業與銀行的議息能力,避免優質企業支付高息以補貼不良企業壞賬的情況,提高優質企業融資能力。

  (五)商賬追收機構依法追收到期債務

  在發達國家,威脅客戶信用是僅次於法律訴訟的追賬武器。對一個企業來說,如果有追賬行為發生,就意味著其失信行為將被記錄到信用公司的信用資料庫內,全世界的信用機構、企業和個人都可以方便查詢。這種方式最大限度地壓縮了欠賬企業的發展空間。

  商賬追收行業是為債權方提供應收賬款回收服務,追收的手段主要是電話催收、依法交涉、威脅客戶信用、法律訴訟等。商賬追收服務機構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對被追回賬款的提成,而且一般不追回欠款決不收費。只要委託專業追賬公司追賬,被追回的賬款會先收到追賬公司的賬戶上,然後再由追賬公司將賬款轉給其委託人。

  收費標準一般是按照逾期賬款的賬齡收取不同比例的費用。對於海外追賬,從事商賬追收的信用機構通常會預收300至500美元委託費,目的是為委託人墊付國際通訊、證據郵寄和應收賬款診斷費用。如果追賬成功,委託費將從收費提成中扣除。

  在美國,成立商賬追收公司需要向政府註冊部門交納抵押金。據美國收賬者協會統計,美國共有6000多家追賬公司,每年接手數百萬件追賬請求,受託追討的海外欠款最高達上百億美元。其中,ABC公司是美國最具威望的國際商業信用風險管理及國際商賬追收服務機構。下設專業從事國際商賬追收服務的美國追帳局(AmericaBureauofCollec—tions)和專業從事商業信用稽核、貿易風險評估和企業應收賬整體管理服務的AmegaGroup。其全球的商賬追收服務始於1960年,業務擴充套件到全球140多個國家。企業可以透過資料庫查詢來了解買家公司是否曾被ABC記錄過債務方面的負面資訊,這種查詢迅速、簡便,相比專門的資信調查費用低廉,對貿易額比較小或暫時不需要進行詳細背景資訊調查的企業來說,是一種最基本和迅捷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隻有註冊付費會員企業才能查詢,付費會員企業可享有每年免費查詢50次的優惠。

  在德國也有專業的商賬追收公司,據德國收賬者協會統計,2005年德國收賬公司一共接手了100多萬件追賬業務,總金額達到幾十億歐元。另外,德國政府建立了海外企業信用預警機制,每年都會發布一份海外企業的“信用黑名單”,以此來提醒外貿企業。對於貨款已經被拖欠的企業,德國政府會提供援助。

  國際著名信用保險公司裕利安宜、安卓和科法斯也都有商賬追收的業務。當所承保的損失事件發生時,裕利安宜主要透過集團的國際網路,根據不同國家、貿易行業和遲付原因,採取最適當的商賬追收措施。

  二、我國信用服務業促進政策體系設計

  參考國際測算標準,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后,國家將進入信用經濟時代。2008年,中國人均GDP超過了3000美元,這標誌著中國已經進入信用經濟時代。我國應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發展和完善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點的信用服務業促進體系。

  (一)培育信用交易市場需求

  國外信用服務業的發展得益於政府為信用產品應用創造的巨大市場需求,利用多種手段引導更多的交易者參加信用評級或利用評級結果,使市場對信用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例如,許多公司要依靠評級機構所作的信用等級來確立在金融市場上作為借款人或擔保人的可信度,許多消費者要依靠自己的信用等級獲得消費信貸。目前中國信用產品的市場需求十分有限。除了對發行企業債券有評級要求外,我國使用信用產品的領域很小。因此,政府要透過法規和政策來積極引導企業對信用服務的需求。一方面以政府立法、行業組織行規來引導全社會對信用產品的需求,增強各類社會主體的信用意識,使信用產品的運用成為經濟社會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政府有關機構在辦理工商註冊、行政審批、資質認定、質量監督等事項中,要按規定查詢企業信用報告。另一方面鼓勵信用服務機構開發適銷對路的信用產品。

  (二)完善信用服務行業管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角色是規則的提供者和監管方。由於信用活動的廣泛性和複雜性,決定了信用立法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信用法律體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美國和歐洲信用法律建設的程序中,都是先在市場流通和金融領域制訂一些級別較低的信用規章,然後在執行過程中不斷修改,最終成為比較完善的法律,融入國家信用體系法律框架。鑑於我國的信用發展現狀及信用需求的迫切需要,可以根據商業信用交易的特點與需求,先行制訂和頒佈程式法律級別較低的信用管理規章,如《信用資訊公開條例》、《企業信用資訊管理辦法》、《建立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指導意見》、《不良信用資訊披露辦法》和《商賬追收試點管理辦法》等,以解決當前市場流通領域信用管理法律空白的緊迫之需,為下一步建立更高層次的信用法規提供經驗、奠定基礎。

  在信用體系發展的初期,需要政府的推動和規範;而在信用體系發展的後期,則應主要依靠行業自律。正如“證監會”、“保監會”是國家用來監督和保證銀行業和保險業健康發展一樣,信用服務行業也需要建立相關的監督執法機構。目前國家對信用服務行業並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應根據商業信用交易發展的特點,分別設立銀行信用管理部門和非銀行信用管理部門,並對各自的管理職能進行明確分工。在市場、法制環境相對成熟後,應考慮由行業協會發揮自律作用,強化會員的守信和維權意識,引導徵信企業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制訂各行業的信用發展規劃,創造條件建立行業信用資訊資料庫,並開展行業內的聯合徵信活動;提出有關的立法建議;建立行業內的失信懲戒機制,合法地對嚴重失信者予以懲罰,改善行業內的信用秩序。

  (三)推動現有徵信系統開放

  各國經驗表明,在一個國家內有兩家或以上的信用局,會透過競爭降低信用報告的成本,提高信用報告的質量,同時會提供更多符合使用者需要的資訊增值產品。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三級徵信體系,但是由於信用資料一般僅限於徵信部門內部使用,信用資料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徵信體系條塊分割,資訊資料交換困難。借鑑美國徵信資料的開放式管理,建議我國對於徵信資料管理機構在體制上改為事業單位或企業,在資料徵集和使用方面,應鼓勵其市場化運作,促進其資料庫開放、共享和使用。支援民營徵信企業,建立市場化的私營信用徵信系統,促進信用資訊整合和共享,穩步推進我國徵信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開展商賬追收的企業很多,但是透過合法手段追收,並取得較好追收效果的較少。要依法規範組建行業性、區域性和權威性的商賬追收機構和保理機構,改變過去遊擊式、地下式的做法。此外,還要鼓勵應收賬款保理業務的發展。保理公司透過一系列管理措施監控賬款,對銷售的貨物和客戶實時監控,保證貨物和銷售程式的安全。在賬款過期後,要按照程式不斷施加壓力,保障賬款按時回收。一旦賬款逾期,立刻分階段加緊追收。

  (四)探索交易資料交換系統

  “一個信譽卓著的人的承諾,可以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這句在西方耳熟能詳的話體現了信用本身的價值所在。物質資本、人力資本、信用資本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三大主要資本。商業信用強調當事人履行信用承諾的能力,它同資金、品牌、技術、管理、資訊等要素一樣,是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企業間的信用資料交換系統,可以把企業的信用資源變為可以利用的經濟資源。

  借鑑國外徵信行業發展的基本經驗,建議依託行業商協會及專業信用服務機構,按行業(分割槽域)建立會員制的信用資訊交換系統。實行政府推動,第三方機構組織實施,建立示範專案,予以政策扶持,模式成熟後市場化運營。透過建立以應收賬款登記為核心的信用資訊交換共享機制,把企業之間賒銷賒購的信用交易記錄登記到該系統,為企業和保險機構確定客戶信用額度,開展信用交易提供資訊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