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歷史人物的故事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5篇)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

趣聞一:

朱起鳳,浙江海寧人,光緒末年曾在書院任教。一次,朱起鳳批閱學生策論試卷時,發現試卷中有人用了“首施兩端”一詞,他以為是學生的筆誤,隨即在一旁改作“首鼠兩端”。結果考試結果出來後,“書院大譁”,有人甚至寫信譏諷朱起鳳。原來學生並未寫錯,“首施兩端”是有出處的,例如在《後漢書》裡不但赫然寫著“首施兩端”一詞,而且註明“首施即首鼠也”。

這件事發生以後,朱起鳳深感自己讀書粗略,知識面窄。從此他刻苦攻讀,認真研討,把古籍中所見到的“首施”、“首鼠”這類音義相關的詞,隨加摘抄,分類匯聚。透過苦心琢磨,細緻比較,歷時三十年,易稿十多遍,終於編成了洋洋三百多萬字,在我國語言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辭通》。一些著名的學者,諸如章太炎、劉大白、胡適、錢玄同、林語堂等紛紛為此書作序,大加推薦。

朱起鳳不文過飾非,對旁人甚至自己學生的批評,能正確對待,變壓力為動力。這樣的教學態度和治學精神,值得學習。

趣聞二:

沈從文第一次從軍解甲後,為了生計不得不離開鳳凰城,來到芷江謀求出路。當然,沈家龐大的親屬圈不會讓這位昔日的少爺窮途末路的,他的由縣長任上下來的五舅很快又幹上了警察所的所長,16歲的沈從文已經在軍隊裡鍛鍊得有點兒“混得開”了,自然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被舅舅招到身邊工作。一個外鄉來的毛頭小子,竟然在警察所裡幹得風生水起。後來警察所兼管稅務後,沈從文負責收“屠宰稅”。想想,一個嘴角還沒長鬚的小子,每天端著賬本,在芷江城裡走動,多威風。那些屠戶們個個見了敬三分。因為沈家當日的影響力,在湘西地界上,沈從文要混口飯吃,並且吃好,顯然不是問題。再到後來,城裡多個顯赫人家相繼看中了他,要把他攏為快婿,甚至要他隨意挑選,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偏偏這個時候,沈家少爺的青春期到了,他不想那樣幹。原因是,他已經迷上了一個女孩子。但是,這注定了是一場騙局——因為一個姓馬的私生子的“牽線”,理由是“我姐姐想約你去家裡玩”,沈從文去了,並且上了心。也許就是“愛情”的萌動,他勇敢地拒絕了各路賢達的提親,他心裡只有那個姐姐。可是,他自己也糊塗了,那個姓馬的小子開始親近他,並且老向他借錢,最後,把沈從文身上保管的母親賣地的錢弄丟了一千多元。實際上,那是沈從文的青春期反應而已,他被姓馬的小子以“姐姐”的名義騙了,“姐姐”根本不知道有這回事!

事情的真相是——因為情迷心竅,沈從文落進了那個小馬的圈套。如果僅此而已,那也是一個笑話而已,偏偏沈從文當真了,他覺得無臉見人,那一千元錢對敗落的沈家來說,是筆大數目了,沈從文覺得對不起母親,所以他悄悄地離開了芷江,開始了下一步的漂流。

因為沈從文是個大人物,所以這麼個青春期的小事件也變得非同尋常。事實上,這一走,就走出了一個百年難遇的沈從文來了。

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齊白石老人享譽畫壇起,市面上冒其名的畫品越來越多。一些購畫者不時拿著他的畫上門求其鑑別或加寫題記。後來他乾脆宣告“予之畫從借山館鐵柵門所出者無偽作”。其夫人胡寶珠也會作畫,為了避“夫人捉刀”之嫌,他忍痛割愛讓胡寶珠不再作畫。

胡寶珠18歲嫁到齊家,齊白石作畫時她便站在旁邊理紙磨墨,耳濡目染受到藝術的薰陶,也不時習作。她天資聰穎,畫藝日增。一次,齊白石看到畫桌上一幅《群鵝圖》,竟以為是自己所作,揮筆署款“三存印富翁齊璜作於故都”,並連鈐三印。過了一天再仔細品味才發覺是夫人的臨摹之作,於是題跋更正:“此小幅乃寶姬所臨”。後來,寶珠又作了一幅《群蝦圖》,拿與丈夫品評。白石老人欣賞之餘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者夫人有此成就,構圖著色無不酷似自己的親筆;憂者恐人散佈流言蜚語說齊白石作畫有夫人代筆,連借山館出來的畫也不可靠了。

寶珠作畫原為消遣,她知道丈夫的心事後,從此擱下了畫筆。

趣聞三:

三國時,呂岱位高權重,名聲顯赫。他的朋友徐厚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評他的缺點。呂岱不僅沒有責怪徐厚,反而更加尊重、親近徐厚。

我們不得不欽佩呂岱不畏別人批評的態度,如小草般虛心接受的生活態度,造就了一代名將。

梅蘭芳在演出京劇《殺惜》時,突然聽到有位老人說“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裝更衣就用專車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還望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

老人說:“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臺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我們不得不欽佩梅蘭芳的謙恭,就是這種如小草般可視平凡人為師的生活態度,造就了一代京劇大師。生活中,我們都想如大樹般活著,早已忘卻了小草的存在。可事實上,擁有穿山裂石之力的,往往都是這些謙遜的小草。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2

提起我最欣賞的歷史人物,我就想起了小時候讀的《三國演義》中的一位人物,他就是蜀漢開國皇帝劉備。

劉備,是那關羽、張飛重情重義的兄弟;是那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愛才的皇帝;是能和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機智的皇叔。他知人善任,因此諸葛亮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遭遇失敗不放棄,所以才會成為皇帝。

劉備愛民如子。有一年,他治理的小縣城發生了旱災,他非常著急,制定了很多方案來治理,旱災才得以解決。

他還志向遠大,旱災一過他就辭了官。與關羽、張飛結為異性兄弟,外出闖蕩。後來參加了鎮壓黃巾之亂,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劉備既虛心又真誠。劉備曾三次拜訪諸葛亮,第三次還專門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離草堂還有一里地時,他便下馬步行。得知諸葛亮在睡覺時,關羽輕描淡寫地說:“也許是他徒有虛名,故意裝睡。”張飛氣沖沖地說:“哼,乾脆將他用繩子綁出來。”而劉備則在草塘臺階前跪下,直到諸葛亮自然醒來,他才快步走進草堂與諸葛亮相見。

有一次翻課本時,我發現“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千古名句竟然是劉備臨死前對劉禪的教導,仔細想想也並不奇怪,這不僅是他對劉禪的教誨,更是他一生的座右銘啊。

無論是在《三國演義》中,還是在其他史書中,劉備都是我最喜歡的人。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3

我國曆史風雲人物數不勝數,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人就是屈原,他是中國偉大的詩人之一。在戰國時期,稱雄的秦朝要攻打六國,那時楚國大詩人屈原正當青年,為楚王的左徒官極力以各種辦法來抵抗,後來被秦王用離間計迫害流放,在流放期間仍舊關心祖國關心人民憧憬著楚國的強大抵抗秦國,後來楚國被秦國白起攻滅,屈原在國破家亡的情況下,屈原視死如歸,迫切擺脫困境,最後投江而亡。

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為了紀念屈原,後來成為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如今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為吃粽子,賽龍舟。是相傳當時人們架著船,把好的東西投到江裡,為了不讓魚蝦去咬屈原。

最讓我感動的是屈原的精神,他的經歷很受人感動,屈原視死如歸,為了真理,為了理想,以死明志,這種精神是熱愛祖國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堅持真理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寧死不屈的精神。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不苟且偷安、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汙,屈原故事是悲慘的,但“屈原精神”永遠是偉大的。當前正值二十一世紀初,中華民族迎來了騰飛復興的重要時期。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程序中,“屈原精神”是一面不朽的旗幟。高舉“屈原精神”這面旗幟,我們要好好學習,熱愛祖國,煥發每個人愛國報國的熱忱,煥發每個人剛正不阿的正氣,煥發每個人求索創新的壯志。道路雖然坎坷但正像屈原寫的那樣: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只要中國人民目標明確,意志堅定,步調一致,不懈奮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定能實現的。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4

我讀過很多好書。在書中,我結識了為祖國做出貢獻的科學家,為保衛祖國獻出生命的革命英雄,還有很多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他們惟妙惟肖、各俱特色。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諸葛亮了。

諸葛亮,字孔明。他深謀遠慮,足智多謀,一生打了許多勝仗,指揮了很多以智取勝的戰役,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草船借箭。

那時,孫權和劉備聯盟,周瑜很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要加害他,就想出一條計策,讓他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識破了周瑜的計策,將計就計,對周瑜說:這是重要軍事,十天太慢,我保證三天完成。如果不能完成,就任憑周瑜處治。

原來,諸葛亮會觀天象,算準了第三天有大霧,於是他向魯肅借了六十艘小船和許多稻草。魯肅雖然是周瑜的人,但是敬佩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就把小船和稻草借給了魯肅。

諸葛亮上了船,帶領600多名士兵,駛向曹營。曹操看到這麼多船,不知有多少人,慌忙讓人放箭。不一會,霧散了,箭也有十萬多隻了。

諸葛亮回到營裡,周瑜又驚又氣,對諸葛亮的嫉妒“更上一層樓”。這件事,也體現了諸葛亮的智慧和謀略。

還有“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三氣周瑜”等引人入勝的故事,都表現了諸葛亮的人格魅力。他不僅吸引著我,也吸引著許多人。

我對諸葛亮佩服的五體投地,連做夢都想有他的才能。如果真是這樣,那該多好啊。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5

說到歷史人物關羽關雲長,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

他生來就傲慢,是天下諸侯如同草芥。一次,他征戰時,被暗箭所傷,回去一看,竟然有劇毒!於是請來了名醫華佗,當時他正在下棋。華佗讓關羽綁在柱子上,並用布矇住眼睛,因為這是刮骨療傷,怕關羽疼的受不了,害怕這麼“殘忍”的療法。誰知關羽卻把這當做小菜一碟,還要求邊下棋邊療傷,華佗當場被驚呆了-------它還沒見過這麼不怕疼的將軍呢!療傷開始了,關羽見對方遲遲不肯落子,就催促一聲,誰知,他的手伸進棋子盤裡,劇烈地抖動著,剛拿起來一點兒,就馬上又掉到了裡面,他也在為關羽擔心呢!治療時,關羽自己根本沒有表現出一點兒疼痛感,治療完,華佗剛說這幾天這隻手臂不能劇烈活動,關羽就使勁甩動手臂,還說又能征戰了,又把華佗嚇了個半死。這位不怕疼的將軍常常被提起,每說一次,我都被感動一次。

關羽最重情重義。一次他立了軍令狀要捉拿曹操。關羽浩浩蕩蕩的隊伍終於跟曹操帶領的幾十名殘兵弱將碰面了,但是,狡猾的曹操勾起了關羽欠他的情分,關羽雖報答過一次,但還不夠呢。由於關羽最重義氣,也不想欠曹操什麼,於是,他放走了曹操,但是自己卻要承擔著被殺的罪名,他當時是怎麼想的啊!

他的俠情豪膽,重情重義,令我驚歎,令我感動,我想問,天下有哪一個人能像關羽這樣?無論曹操對關羽怎麼關心,關羽也不追隨他,他忠於職守,在我心中,永遠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將軍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6

提起荀彧,大家並不陌生。荀彧,字文若,他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首席謀臣,傑出的戰略家。

荀彧年少時便很有才名,被稱為“王佐之才”。輔佐曹操之時,他的很多戰略和戰術,得到了曹操的讚賞。如“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攜天子以令諸侯”。他治國如蕭何,謀略如張良。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也”。

他忠心輔佐曹操,在他心裡,曹操是漢丞相,輔佐曹操便是為大漢盡忠。然而,曹操在群臣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有群臣進諫賜曹操為王,加九錫以彰功德,冕十旒,乘金車,駕六馬,出入用天子鑾儀。此時荀彧便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說,高祖皇帝在創大漢時便定下律法,異性不可稱王。

然而,袞袞諸公,碌碌漢臣,卻都堅持要獻帝進曹操為王。此時,他心灰意冷地離開朝堂。昔日他忠心輔佐曹操承天道,伸大義,以為曹操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他現在明白了一切。

兩人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分道揚鑣。曹操對荀彧失去了信心,可以說,荀彧在曹操心裡沒有利用價值了。

荀彧錯把自己的一生的希望寄託在曹操身上,從曹操一無所有開始輔佐,曹操對他推心置腹,他對曹操竭忠盡智。可曹操畢竟是君,他畢竟是臣。他從希望走向失望再到徹底的絕望,他心中的悲哀又有誰知道呢?一代名臣從此便落幕了!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7

《三國演義》這部書是我國古代經典作品之一。我非常喜歡它,因此我不厭其煩地讀了一遍又一遍。這部書塑造了許多的著名人物,有曹操、劉備、張飛、關羽……,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蜀國軍師——諸葛亮。諸葛亮風度儒雅,知識淵博,神機妙算,忠心耿耿,為了蜀國的興旺發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真讓人敬佩!諸葛亮是一代軍事家。他善解人意,知道司馬懿處事多疑,就使空城計使魏兵不戰自退;他曉天文,知道羌兵出征會有大雪,就乘大雪做了埋伏讓羌兵大敗;他懂地理,幾乎讓曹操命喪華容道;他識人才,推薦龐統、姜維、馬超等人,為蜀國立下了豐功偉績。諸葛亮還是一個發明家。他設計的諸葛弩,一次能連發十支箭;他造的木牛流馬,運糧方便,切不用餵食,節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為出征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諸葛亮是忠貞誠信的代表。他衷心輔佐阿斗,日理萬機,不辭勞苦;為完成統一大業,直至生命最後一刻!可以說,如果沒有諸葛亮,也許就不會有蜀國。

諸葛亮,讓蜀國一度兵多糧足,國力強大,即便在自己臨死前,還用一招妙計嚇退司馬懿的進攻;諸葛亮,為了蜀國,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呀!我喜歡諸葛亮!喜歡他的才華橫溢,喜歡他的忠心耿耿,喜歡他的不懈奮鬥。這個偉大的歷史人物使我非常感動。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8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在中國五千年來的歷史中出現過無數的英雄豪傑,但我唯獨最敬佩的人是常勝將軍:趙雲趙雲(公元159——239)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常山趙子龍)三國時期著名將領。

趙雲原屬幽州軍閥公孫瓚併為劉備主騎兵,後追隨劉備。小時候我讀過《三國演義》,作者把趙雲描繪的是一位智勇雙全文武雙全武藝高超忠心與劉備的以為英雄。後被人們所讚頌。我敬佩趙雲首先是應為他武功好,在百萬大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在我心目中趙雲是惟一一個能於呂布戰鬥的人,那是的人常說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人們都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而我卻認為趙雲並不輸於他,無論是智還是恿。

趙雲左手持一杆銀槍,被趙雲是的風駛電掣出神入化,右手持一把削鐵如泥的青紅寶劍,被他用的神出鬼沒,無論是什麼樣的將領見到趙雲都會聞風喪膽、狼狽而逃,否則就會死於槍下。長坂坡劉備兵敗時,蜀漢人民大舉南遷避難,當時劉備妻妾甘、糜二夫人與後主阿斗在人陣中走散,趙子龍單相匹馬深入曹操大軍中尋找,發現三人身現敵營時,不顧一切衝入重圍,救出甘夫人與阿斗,糜夫人則因為傷重,不願拖累大家而投井自盡。

這次事蹟就是廣受後世人歌頌的「長阪坡救主」。趙雲從百萬大軍中殺敵無數,這是何等的霸氣呀!!趙雲以為廣為人知的英雄,我永遠敬佩他!!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9

莊子,一個戰國時期的奇人,人們不瞭解他,甚至於他的生卒年都沒有記載。而莊子的思想,卻影響了中華幾千年,莊子的思想源自老子,而又發展了其思想。老子思想的核心就是“道”了。“道”即有形又無形,“道”生萬物,“道”便是一切的開始,也是一切的終結。

莊子的資料少的可憐,而我們所研究莊子也只能透過《史記》中僅有的史料和一本《莊子》。提起《莊子》,古今學者無不嘆異,有人說過莊子的文章“一等戰國文字,為習氣之所使,縱橫跌宕,奇氣逼人。”魯迅先生也說:“其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同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據記載莊子名周,宋人。與孟子同處一個時代,只可惜兩人不曾相識,不然將會產生多麼激烈的火花。我是喜愛莊子的,為了他那一種恣肆的逍遙,或許是我太缺少的東西吧!物質文明的世界給我太多的壓抑。

《莊子》一書中,那些另人驚歎的奇幻想像,那包容天地的奇“氣”,讓我們在讀的時候,不僅為它讚歎,神遊其中,不知那是真實的世界還是虛幻的世界。

而莊子的深刻的哲思也正包含在這些想像當中展翅千里、扶搖直上的鯤鵬和鬥於蝸之左右角的觸氏與蠻氏,這是莊子穿越時空界限,無古無今、無生無死的境界。

而正是這種思想造就了中國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價值取向,而也正是這種思想讓中國的歷史上多了幾個飄然物外的隱人名士。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0

中華歷史淵源流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長河流淌著無數英雄的鮮血,無無數名人偉客載入史冊,名垂千古。

五千年的上古文化中鮮為人知的就是哪一位位仁德兼備的君王。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雖不是什麼王公貴族的後裔,但他卻憑藉自己的智慧一統天下。這個人就是漢高祖——劉邦。劉邦原名劉三,及沛縣人,家中排行老三,先前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秦末漢初,嬴政失去民心,各地人們都揭竿而起,一心推翻秦王暴政。劉邦在妻子呂雉的勸說下,在沛縣起義,自號“漢”,一路攻向咸陽城。因為劉邦推行仁愛,所以一路上願意投降和追隨他的'人越來越多,天下大勢已經很明瞭了。可是還有一個十分厲害的角色,那就是號稱西楚霸王的項羽。項羽收下兵多將廣,個個以一當十,再說項羽,他二十歲便能舉起青銅鼎。論武功,恐怕無人能敵。項羽對咸陽城亦是虎視眈眈,劉邦可是遇上了勁敵。項羽在新豐鴻門擺下鴻門宴,欲置劉邦於死地,席中劉邦逃跑。劉邦又用計將項羽圍困。項羽隨厲害,但也寡不敵眾。最後,二人在鳥江畔決戰,項羽失敗,自刎於烏江畔,劉邦一統天下。劉邦之所以勝利,依靠了除了能力和智慧外,更重要的是兩個字“仁愛”,這也正是我們該學習的。

中華古人固然值得尊敬,不過,作為新世紀的我們,跟應該學習古人經驗,吸取古人教訓。說不定,哪一天,你的名字也會出現在歷史史冊中。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1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諸雄爭霸。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我最崇拜的人無論是在小說裡,還是在戲臺上扮演,都有過他的出現,他就是人人稱為“奸雄”的曹操。曹操多才多藝,對書法、音樂、圍棋都非常精通。他文武兼備,能這麼出類拔萃,還歸功於他孜孜不倦的學習,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其好學程度可見一斑。

曹操集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他的詩時而豪邁:“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時而散發著一絲絲的憂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時而流露出自己的雄心壯志:“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更是一個視“才”如命的人,在當時那個動盪不安的年月,他唯才不求,但凡有學之士前來投靠,他會放下架子,不計前嫌,委以重任。他也清醒地意識到,要找到“千里馬”,自己就必須做一個好“伯樂”。任人唯賢,歷史上又有幾位統領、帝王能做到?

我喜歡曹操,不僅因為他博學多才,更因為他珍視人才。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就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被人們歸為“奸雄”之列,實在不公。我們看人還是要多看看他的優點,至於其它,還是留給歷史去評說吧。曹操“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是很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學海無涯苦”,只有“苦作舟”,才能“更上一層樓”!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2

我最欣賞的歷史人物是晏子,名嬰,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為平仲,又稱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我之所以欣賞晏子,是因為他頭腦靈活,機智過人,善於勸諫。有一次,齊景公得到了一隻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的人專門負責養這隻鳥。可是幾天後,那隻鳥飛走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了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讓我宣佈燭鄒的罪狀,然後再殺了他。”晏子板著臉,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鳥,但你不留心讓鳥飛走了,這是第一條;國君為一隻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這是第三條。”說完,晏子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聽了晏子的話,文景公趕緊把它放了,走到晏子面前說,若不是你的開導,我就犯了大錯誤呀。

還有一次,景公在位時,連下了三天雪,還不放晴,景公披著用狐狸毛做的皮衣,坐在臺階上。晏子進宮謁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呀,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氣一點也不冷”,晏子回答說:“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大王不知道別人了。”景公聽了,立刻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飢餓寒冷的人。

他就是我最欣賞的歷史人物——晏子。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3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給世人留下的就是這個狂傲的身影,沒有人相信,一個醉步搖晃,滿口酒氣的人,會是盛唐時期集大成的“詩仙”;沒有人相信,一個口出狂言,肆無忌憚的人是世界文壇上的一朵奇葩。一身素衣,一罈佳釀,錦繡文章,就是你——李白。

雖說“行路難”,李白卻一直在走,堅定地走,樂觀地走。以平民之身受召,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鳳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遊”。李白一生路上的磨難太多太多,但他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塊寶玉,在僵硬的政治舞臺上磨來磨去,卻無半點磨損和玷汙。

李白“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對那些靠旁門左道而獲得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不願阿諛奉承,不屑與俗浮沉。

李白不畏挫折,蔑視權貴,是因為他心中一直有個東西在支撐著他,這就是理想——“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因此,李白從不迷茫,從不動搖,使他的整個人生完整。

像李白一樣蔑視人生的苦難,像李白一樣堅守心靈的淨土,像李白一樣執著自己的追求,我就一定能釋放人性,擁抱最美的人生。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4

于謙,明朝洪武三十一年生人,官至太子太保,同時身兼我的偶像。

于謙的仕途是一帆風順,四十餘歲就已經是三品的兵部侍郎了,如果他安心過日子,可能能混個尚書退休。可是天不如人願,很快,異族騎兵重振雄風,蒙古鐵騎衝進了關內,圍困了都城北京。這時,大部分官員主張學著宋朝,退到了南都南京,守住半壁江山,于謙卻堅持要守住北京,受到了皇帝的讚賞,被任命為北京最高軍事統帥。在於謙的率領下,蒙古鐵騎又被擊退,被迫回到漠北荒原。

後來,于謙被小人陷害,在刑場被處死。在牢裡,他的附屬們都驚慌失措,有的出錢買通權臣,有的那聲喊叫,請求面見皇上,有的跌坐在地上,失魂一般一動不動……可他卻是穩如泰山,不但不向小人屈服,還寫下了千古名篇《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最後,英勇就義。

于謙不但文武兼備,不屈不撓,而且還是個大清官。他死後有官員去他家抄家,卻只見滿屋破布,于謙的妻子兒女,僕人隨從全是布衣平民的樣子,身上破爛不堪。官員們不信于謙這樣的大人竟一貧如洗,便探頭探腦地四處張望,最後真讓他們找到了屋後有一個封得嚴實的木屋。官員們大喜過望,開啟門後,裡面竟是皇帝賞給於謙的華麗服裝,尚方寶劍和一些皇族送的古玩器物。官員們不禁慚愧不已,各自離開。

我心目中的于謙就是這樣一個人:智勇雙全,有膽有識,不畏權暴,清廉公正。你喜歡他嗎?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15

曹操命劉備伐袁術,劉備臨行時為由誰留守徐州拿不定主意。這時,張飛請求留守徐州。劉備卻說:你一是愛喝酒、耍威風、鞭打士兵,二是辦事草率不聽人勸。讓你留守,放心不下。

張飛願改過並再三請求,劉備答應張飛,並派陳登協助。一日,張飛請留守各將赴宴,說:我大哥臨走時不讓我喝酒,怕酒後誤事,今天請你們來一醉方休,從明天起全都戒酒,幫我守好城池。

說罷便輪番敬酒,當二次到曹豹面前勸酒時,遭曹豹拒絕。這時張飛已醉,命鞭打曹豹五十鞭。散席後,曹豹懷恨在心,便連夜派人送信給呂布,讓他今夜乘張飛大醉偷襲徐州。

呂布當夜領五百輕騎取得徐州。吶喊聲震醒張飛,知徐州已失,顧不得劉備的家眷,邊戰邊逃。後張飛見到劉備,悔恨萬分,欲抽劍自刎,被劉備死死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