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家長會後的教育反思隨筆

家長會後的教育反思隨筆

家長會後的教育反思隨筆1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家長會後,我想了很多。不管是學生,還是作為學生家長的我們,都要學會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更開闊自己的視野。

學生們現在所做的、所學的、所玩的也是我們曾經所歷過的,我們都似曾相識更能體會,更確切的說現在的學生,他們的學生時代還不及我們學生時代更快樂,他們往返於學校和各種補習班之間奔跑,拼的是分數和特長,淹沒了孩子們的童真。中國的孩子最苦,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學不完知識上不完的特長班;中國的家長最累,除了工作就是每天圍著孩子們團團轉。往往重視了智商,忽略了情商。馬林、林曉、陳好都是他們父母的驕傲,也許他們都能明白知識能改變命運,唯有艱苦勤奮的學習才能出人頭地,事實也確實如此他們成功了,憑著傲人的高分都進了自己理想的學校,但是生活也跟他們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都淪為了階下囚。我也在反思,智商和情商哪個更重要?孩子如果具備高智商高情商,那是最好;如果兩者選其一的話,我想我更注重情商高。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出類拔萃,都說沒文化很可怕,我覺得有文化沒素質的人更可怕。老師的幾點說法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管教”學校老師更多的是書本上教育,家長和社會才是孩子心裡素質上的管理和疏導重要指引人。家長總在抱怨孩子怎麼不能坐下來靜靜地看書呢?我也是這樣認為的。老師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作為家長你自己都不能做好的事情為什麼又要孩子做好呢?”家長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學習的模版,家長只能從自身找出問題才能解決孩子一些不良的習慣。

不是每一次付出都能有回報的,孩子也是如此。無意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諺語“上帝為每一隻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所以我們更應該看中的是每一次付出的過程而不必太去在意每一次付出後的結果。

家長會後的教育反思隨筆2

作為一名家長,深感自己有許多的不足,作為媽媽我也深感愧疚。作為家長,我們平時關注更多的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夠不夠、生沒生病等生活細節問題,其實在育兒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聽了三位老師的講解,我感覺到,孩子的教育應從點滴開始,小到一個動作掛小毛巾、撿地上的紙片、跟老師問好,大到學會跟別的小朋友一塊兒玩、同大人簡單的交流,能夠傾聽等,都是需要我們日積月累地去引導和重複示範才會取得成效,並強化為孩子們的一種行為習慣。這一點,我深感自知不如,我性子急,遇事不夠冷靜,一旦孩子做事磨蹭我就不耐煩了,就幫孩子做了,其實這都是不對的。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後,馬上叫醒孩子,讓他洗臉刷牙,孩子還有些犯困,做事磨蹭,為了趕時間,就為孩子一一代勞,每次都因孩子要自己做,而我要強求為他做弄得不高興。現在想想,自己真的做的不好。

另外,人無完人,任何孩子都會有這樣或那樣不足,但是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能因此大動肝火,甚至暴跳如雷,畢竟他們還是孩子,我們需要作的就是耐心勸說、身體力行、鼓勵模仿、適時誇獎。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而不是罵出來的。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天天有一段時間,每天都不願到幼兒園,後來我將此事反映給了尹老師,就當天說完後,老師就對天天進行了耐心地教育,也找出了天天為什麼不願到幼兒園的原因,第二天就高高興興地到幼兒園了,以後也沒有說過不想去幼兒園的話。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聽到老師的誇獎、老師的懇定。老師的一個微笑、老師的一句安慰話、老師的一個手勢,對小小的孩子來說,那是無與倫比的,摔倒了對他說天天真堅強,他會含淚爬起,強做小男子漢。當然,“賞識”要適度、適時、適量,一味的誇獎,也會讓孩子們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同時一味的批評也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

在韓天薦上幼兒園的這段期間,我發現他確實懂事多了。懂得幫媽媽洗碗、拖地,雖然弄得滿身是水,甚至還打了盤子,但我還是發自內心的高興,兒子真的懂事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形象誇張的肢體動作,能很好的帶動幼兒學習模仿的`興趣,這種方法用於天天身上特別有效,因為每次只要學了幼兒歌曲,都會給我連比劃帶唱,而且記憶深刻,不易忘記。也減少了他的學習負擔,培養了他愉快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的效率。因為孩子自身的動作語言最能直接反映兒歌中豐富多變的動作。這種教學方法希望老師們繼續發揚。

作為本幼兒園的家長,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各位老師的亮點,各位老師的愛心與耐心。體會到了孩子對幼兒園的留戀和喜歡。每每開玩笑換幼兒園時,兒子都會說我喜歡我們老師,喜歡某某好朋友。以此看得出老師只要付出了愛,每個幼小的心靈都會感受到的。老師的愛得到了孩子的肯定,我作為家長在此謝謝各位老師,謝謝你們給予孩子們的無私愛。作為媽媽最瞭解自己的孩子,天天現在最大的缺點就是膽小,不敢見生人,還希望各位老師給予鼓勵、引導,讓孩子成為大方活潑的陽光小男孩兒。

這次的家長會,讓我感觸很深,希望以後能多開這樣的家長會,以便我們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茁壯成長。

家長會後的教育反思隨筆3

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出生後,首先接觸並受其影響的就是家庭環境。在孩子的發展歷程中,家庭環境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我們每個人的心理品質都或多或少的烙著家庭的印記。一個和睦、溫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滿朝氣、積極向上的家庭,可能鑄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則極有可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不可彌補的創傷。因此,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也對孩子的父母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首先,要求父母應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去感染孩子;其次,要求父母對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須嚴格要求,決不能失信於孩子;此外還要求父母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不能過於順從溺愛,也不能過於嚴厲甚至專制,要有民主的作風。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驕橫、煩燥、抑鬱的心理,造成心理壓力過大,甚至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正如所有家長一樣,教育孩子同樣也是我所面臨的第一大問題。由於平時工作比較忙,對教育孩子沒有比較成功的經驗,更沒有比較先進、成熟的理念,只是透過潛移默化、言傳身教來教育孩子。首先要注重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道德情操、言談舉止、衣著打扮等都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印跡,有些甚至是永遠無法改變的。所以家長無論孩子是做事做人,還是言談舉止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要注意透過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培養一些好的習慣。其次要重視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需要學習和用心,現在大部分家長都意識到了將來孩了在社會上將面臨激烈的競爭,所以對孩子的學習都抓得很緊,這樣往往忽視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再次要注重與孩子的交流溝通,與孩子交朋友,做到平等對待。溝通是家長與孩子聯絡的橋樑和紐帶。不一定要談大道理,講大道理有時反而會讓孩子對你產生隔閡,以致無法溝通。讓孩子喜歡自己、貼近自己,這是溝通的第一要素。我的孩子與其他所有的孩子一樣都有天生貪玩的毛病,我呢經常會陪他一起玩,一起瘋。無論是玩什麼遊戲,在玩的過程當中尋找機會達到教育和培養的目的。不講大道理,讓他親身體會一些人生哲理。

幾點建議: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裝置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家長會後的教育反思隨筆4

我每個學期都非常期待家長會的到來,因為那是我的一次自我清理和反省課。這次我也不例外,帶著問題來,收穫滿滿回。

已經入園三個學期的糊糊已經對愛如是的規則瞭如指掌,熟悉到他已經會把規則當工具來應對我們甚至是控制我們。比如:“這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做決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嚴重的時候讓整個家瀰漫著規則大戰。看完家長們的情景演練和林園長的補充,頓時明白,規則背後需要無限愛的包圍,畢竟,我們在家裡反覆演練什麼,孩子就習得什麼,家就是愛的演練場,不是規則的戰場。

另外讓我觸動很大的一個演練就是“如何處理愛如是寶貝和非愛如是寶貝之間的衝突?”在外玩耍遇到這種情況,總是礙於面子就替代孩子處理了。於是,只要他遇到衝突就來找媽媽。更加明智的方法是協助孩子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舉動。如此反覆練習,他也就習得了如何面對世界的能力。

每個家庭生活都是一場愛的糾葛,像極了家長會剛開場小白老師帶領的“千千結”遊戲。我們彼此相愛,又迷失在愛的迷霧中,等回眸之時,你我已經相距甚遠。還好,我們都還在愛的包圍圈中,只要心手相連,總能開啟“愛的千千結”。

家長會上丹丹老師分享的部分,有一段話提醒了我,她說:“孫瑞雪老師曾說過,你去一個家裡看孩子寫真,可能看一個覺得很鮮活,但你看完10個之後呢,你會索然無味,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表情姿態都是一樣的。”而愛如是園裡孩子的日常寫真個個都是非常鮮活的,因為他們在園裡活出自己,展現的也是最本真的一面。

我馬上翻了翻我手機裡的糊糊的照片,想看看他在我們的小家環境下是否也是如此的本真,顯然不是。於是,我打開了錄音,一一對照自己是否都能做得像愛如是般把握著愛和自由的分寸,只提供孩子們成長所需要的環境和土壤。它是一所如何愛孩子的幼兒園,而非如何教孩子的幼兒園。而我也想成為一個愛孩子而非教孩子的家長。

感謝愛如是10年對“愛與自由”的堅守,以及對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不斷探索與實踐,才能讓我們這些“大孩子”帶著自己的孩子,重新養育自己,重新學習愛與被愛。再次感恩拜謝!

家長會後的教育反思隨筆5

古人云:“家有黃金用斗量,不如孩子本領強”。孩子是父母的寶貝,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所作為。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佔大多數。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往往寄予過高的期望,一次,我去拜訪一位好友,發現她在訓斥女兒,原來她花很高的代價送女兒上了一所知名的鋼琴班,在最近的比賽中只得到第四名,遠不如獲獎同學的風光無限,比照下來,頓感臉上無光。我說孩子怎麼也得了名次,在臺上順利演完了節目,獲得了掌聲。對家長的這種心情我們是能夠理解的,孩子能得第一自然可喜可賀,可第一隻有一個,不可能人人享有,況且學鋼琴並非是你和孩子的最終目標,你的目的是為了將鋼琴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一種鋪墊,為孩子將來成長提供便利,既如此,為什麼就不能從中少點排位意識,而從鋼琴本身獲得點什麼呢?

朋友不解的看著我。

“你看,孩子在彈琴過程中得到了艱苦的鍛鍊,撒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辛酸的眼淚,從中體會到了成功與失敗,同時在比賽中掌握了協作與美感,記憶力,應變力,觀察力,承受力鬥得到了提高,這些才是孩子的最大收穫呀!怎會以為一無所獲呢?”我認為送孩子參加各種興趣愛好,不能急功近利,關鍵是要從中鍛鍊孩子的意志,在於培養孩子的毅力與戰勝困難的勇氣,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淨化與昇華,其心理素質和其它綜合素質都得到磨練與提高,這些才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在擁有這些良好意志與品質面前,一個第一名又顯得多重要呢?我們作家長的,就應該儘量給孩子鼓勵和信心,並用心分析成敗的原因,讓孩子從中獲得比成功更多更有意義的東西。要意識到教育孩子學會競爭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孩子適應我們這個社會,使他們明白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和生命的真正價值。

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談一談怎樣幫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使其健康發展,與大家一起交流與共勉:

一、告訴孩子不要輕視自己

首先要告訴孩子怎樣做人,然後是怎樣做事。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有許多事情做得不好,家長要善於幫助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不要訓斥、怒罵,使其喪失自信心、自輕自賤。

二、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長處

父母應該是孩子最重要的朋友。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應當鼓勵孩子,並教會孩子應付困難。任何人都有長處和短處,知道自己有短處並不可怕,但知道自己有短處而不知道自己有長處卻對孩子極其不利。所以父母必須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長處,找出孩子的長處,以此培養、鼓勵、督促孩子向他的長處發展。

三、教育孩子學會適應社會

父母有責任教會孩子適應我們這個社會,使他們明白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和生命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