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普知識

讀後感寫作技巧

讀後感寫作技巧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寫作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後感寫作技巧1

讀後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文體之一,也是初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但從以往讀後感訓練的情況來看,效果並不盡人意。其實,寫好讀後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訣”,則更容易生效。

一、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二、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三、聯–聯絡實際,縱橫拓展。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絡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絡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絡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絡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

四、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總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當然要寫好讀後感,關鍵還要讀透材料,抓準感點。怎樣讀透材料?一般說,如果是記敘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種品質,最有價值的語言行動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如果是議論文,就要把握中心論點;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領會其深刻的寓意。當然,讀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選擇最值得發表,感受最深,見解新穎獨到,最有針對性和現實感的感受來寫,一篇讀後感只能容納一個感點,其他感點無論多麼好,都要忍痛割愛。明智之舉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並圍繞一個感點,聯絡實際,談深談透

讀後感寫作技巧2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 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

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絡實際。

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絡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絡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讀後感寫作技巧3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本書,抓住書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內容,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見解。題目自擬。

你最喜歡什麼書?是卡通漫畫,還是偵探小說?是校園文學,還是科幻故事?既然是自己最喜歡的書,請你說說喜歡的理由。

看了這本書,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麼?

你會從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內容說起。有些書的故事特別驚險或有趣。比如,看了《名偵探柯南》,你會說柯南被壞人變成一個小娃娃的那一段,因為你讀時感覺特別驚險、刺激;讀了《西遊記》,你會從長著青面獠牙的妖怪要吃唐僧時說起,因為你讀到那感到特別恐怖。有些書裡主人公的遭遇特別感人。比如,看了童話《醜小鴨》,你就想講醜小鴨在成為白天鵝之前的悽慘經歷;你特別崇拜魯濱遜,喜歡講他在孤島上惡劣環境中的生活。有些書的語言讀起來既有趣又淺顯。比如,你特別喜愛張天翼的《大林和小林》裡幽默風趣的語言。有些書的封面、封底、內頁裝幀格外精美……

在說這些印象深刻的內容時,你也不妨說說你當時的感受和想法。比如,在讀《西遊記》那段嚇人場面時,你當時一定很害怕,恨不得鑽進被窩藏起來,或者會死死地關緊門,防止妖怪進來;你在讀《醜小鴨》時,一邊看,一邊哭,這故事讓你想起了自己的相似遭遇;看《大林和小林》時,你會深深同情大林兄弟倆,它讓你想到爺爺講起他那個年代的生活……

讀後感寫什麼?很簡單。把你剛才講的書中印象最深刻的內容,以及你讀時的感受和想法,寫下來就可以了。如果你還能聯絡自己的經歷和見聞,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那就更棒了。

另外,有些同學寫讀後感時,怕讀者沒看過書,讀不懂,常常大段地抄寫原書內容,這個沒有必要。你只需要簡單介紹一些書裡的內容就可以了。

讀後感寫作技巧4

小學生寫讀後感的一般模式:交代+介紹+感受+疑惑。

具體來說,如下:

首先,簡單交代在什麼時間,你讀了什麼書,或什麼文章,讀的怎麼樣。

其次,概括介紹書或文章的主要內容、簡介作者及作品。

再次,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書、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感人之處談體會。

最後,提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疑惑。

另外,小學生寫讀後感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讀後感,既有讀有感,讀是基礎,感是結果,感從讀中來,

讀得透徹,感得才深。讀時一定要認真,弄懂作品的主要內容,理解

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邊讀邊做讀書筆記,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錄下來。

第二,寫讀後感重點是寫感而不寫讀,

因此,在寫讀後感時重點應放在感上。有的學生寫讀後感時,大量的筆墨在介紹書或文章的情節、場景,凡是自己認為有意思的段落都寫下來,到最後才寥寥幾筆寫感受,有的甚至僅剩一句讀了這本書或文章我深受教育。

受什麼教育了?連他自己都說不清。可是讀也不能一點都不寫,必要的情節敘述還是要寫的,你為何有感而發?必須交代清楚,這樣文章才有理有據,即:讀和感要有機結合。

第三,寫讀後感一定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寫,

書或文章當中的某一個情節或某一句話觸動了你的心靈,你才有感而發。

而這個情節或一句話正是你學習、生活中引以自豪或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離開了自己的生活實際何談感受?你的感受只有放在你的生活實際當中,才有說服力。

第四,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由於個人的閱歷,水平以及掌握知識的程度存在差異,所以不可能句句理解,處處共鳴,

有疑惑是正常的,敢於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未必不是好事。

這一點有則提出,無則可免。

讀後感寫作技巧5

關於讀後感類的文章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寫。

第一,作者的有關情況的介紹,包括姓名籍貫、出生(逝世)年月、代表作品、後人的評價,主要政治學術觀點及其貢獻和影響。

第二,概括出作品的梗概。即閱讀本書後,用最簡練的語言將其大意介紹出來,向別人介紹這一本書寫的是什麼內容,也可以對其思想價值進行極概括的交待,讓人明白這本書或好在哪裡。

寫梗概的目的是讓人看了它基本能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價值所在。寫梗概時要注意以下幾點:梗概不同於縮寫,也不同於中心思想應該比縮寫更為簡略,比中心思想更詳實。寫梗概要尊重原文,不能改變原文的意思,具體要求可以概括為:中心不變,順序不變,人稱不變,語言精練,保留主幹。

第三,寫作讀後感,這是主要內容。在寫作過程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1、什麼是讀後感。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它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等等。

2、寫作讀後感的一般步驟

(1)在讀完有關作品後,先確定自己所要抒發的“感”點,然後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地對作品的相關內容進行引述,為下文的展開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對所引用的內容進行分析、評述和充分地挖掘,引出自己所要抒發的感想和體會,亮出觀點。

(2)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或巧妙設喻、或正反對比,對自己的“感”點進行分析、論證,證明其正確性和合理性,為讀者所接受和認同,使自己的觀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

(3)注意聯絡實際,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聯絡原閱讀材料,用原材料中的內容證明自己的觀點;二是聯絡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生活實際,還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談出你的“所感所想”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4)最後照應開頭,再次用原閱讀內容中的'情節或語言對文章進行“點綴”,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併發出號召或者倡議。

3、讀後感寫作時應注意的問題

讀後感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也不同於思想評論,更不同於作品評論(書評)。讀後感是“借題發揮”,是在讀後的基礎上闡發的感想,必須從作品的某一方面受到感觸、得到啟示,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展開的議論。這種議論是由作品引出,但重點不在作品之中而在作品之外。所以寫作時必須。在具體寫作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處理好“讀”和“感”的關係,做到“讀”“感”結合。“讀”是基礎,“感”是延伸(結果),“感”從“讀”中來。所以首先要讀懂原作,理清文章思路,正確理解原作內容,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只有讀懂原作,才能真有所“感”。萬不可在對原作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隨便發表感想。

(2)處理好“思”和“感”的關係,做到由“思”到“感”。“思”,即認真分析、深入思考。“思”是“感”的醞釀過程,是“感”的深化手段,有了“思”,才有可能使“感”既緊扣原作,又能聯絡現實,做到觀點明確、深刻感人。所以,寫讀後感除了“讀”以外,一定要作思考,即從原文中的人和事聯絡到自己所歷所見的、與書中相近相似或者相反相對的人和事,闡明自已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已的感想抒發出來,並使之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只有“思”得深入,才能“感”得深刻,不至於天馬行空、任意發揮。

(3)“感”要凸顯重點,切忌面面俱到。讀後感(或讀書隨筆)的重點應落在“感”上。“感”必須寫得集中。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它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要“感”得太多、太雜。這就要求我們對自己諸多的感想和體會加以分析提煉,從中選擇確有話可說的一點(或者幾點)來寫,儘量避免東扯西拉、泛泛而談、中心散亂的弊病。

(4)“感”要真實獨到,要具有超越性。讀後感中的“感”不是矯揉造作地拼湊所謂的“感受”。一是要避免公式化的寫作,即上半篇介紹文章內容,下半篇對照自己聯絡實際來個自我批評,最後再來寫上幾句空洞的保證。二是要避免用大量的篇幅複述或引用原作原句,而忽視了對“感想”的抒發,將讀後感寫成了“內容介紹”。三是要有獨到的見解,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有價值的原作的核心挖掘、闡述出來。四是要具有超越性,即所謂源於文字、超越文字,甚至超越自我。

(5)“感”的表現手法要自然。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後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藉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絡實際、擺事實。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後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6)“感”的表現形式要規範。讀後感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聯絡實際來闡發所感的,即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對原作內容和價值的理解與把握,使原作的觀點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即根據自已的研究和理解闡明較難理解的原作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價值,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後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另外,讀後感最好不要直接以“×××讀後感”、“讀×××有感”等形式命題,應根據自己所感的主題來命題,為了點明文章體裁,可加以“×××讀後感”、“讀×××有感”等副標題。

讀後感寫作技巧6

1、述讀——引

講述:在通常情況下,要圍繞感點,引述材料。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簡述原文相關內容。寫這部分內容就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注意點:

1、在述讀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簡,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籍、文章的具體內容。

2、對於原文的述讀,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

3、篇幅較長的,只能夠是簡述與感點有直接關係的部分,而與感點無關緊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愛了。

4、“述讀”材料要精簡、準確、有針對性,這是讀後感成功的第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5、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了一半。這一部分如果拖沓冗長或者與主題不相符,就會讓人反感。

2、感點——議

議,就是緊承前一段“述讀”所引述的材料,針對材料進行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也就是中心論點。

注意點:感點的提出,要有與之相關的所讀材料。如果沒有述讀的這部分材料,感點就是無源之水,流而不遠;感點也只能是空發議論,泛泛而談。所以,不管述讀在感點之前,還是在感點之後,首先要有述讀的存在,其後才能有感點的成立。

3、發感——聯

“發感”就是對“感點”——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這一部分是讀後感的主體部分,是對感點的闡述,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感點的正確性,或正面論、反面證證明感點的合理性。

注意點:

1、所擺的事實、所講的道理都要圍繞感點來展開,而不能遊離於感點之外。也就是你選的例子和所講的道理和感點要有共鳴,不能另立一個論點。否則,就會不知所云,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有一些孩子在聯絡實際的時候,所選的題材和感點貌似相似,仔細一對比,表達的思想不一樣,這樣就讓讀者看不明白你在說什麼了,切忌。

2、發感還要聯絡實際,深入論證。聯絡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絡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絡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有時候還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

3、聯絡實際,要有針對性,必須緊扣感點,而不能泛泛而談,不能脫離感點隨意聯想,不著邊際。

4結感——結

結感就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

注意點:

1、不管怎樣結尾,都要與前面的幾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不能是橫空出世,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表決心式的結尾也行,但是容易落入俗套,有虎頭蛇尾的感覺。

2、要結得自然,順理成章收束全篇。或發人深思,或氣勢磅礴,或首尾呼應,暗合標題,都不失精彩。

讀後感寫作技巧7

讀後感屬於議論文的範疇,但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

一般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典型,論證嚴密;而讀後感最突出的特點是“讀”和“感”的緊密結合。“讀”,指讀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觀點;“感”,是指讀後有何感受。“讀”是“感”的基礎,“感”是“讀”的昇華。就所讀作品而言,“讀”是“即”—對所讀內容和感發點作必要的交代;“感”是“離”—根據感發點進行聯想,談感受。“感”是“讀”互相作用,不可脫節。

“讀”和“感”的結合,一般採用兩種形式:一是邊述讀(交代所讀內容)邊發感;二是先述讀後發感。原則上講,先述讀後發感的形式比較好把握,適合初學寫讀後感的同學選用。

要寫好讀後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體知識外,還必須把握以下幾個寫作步驟:

一、研讀原文。

只有研讀好原文,才能對原文的內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寫好讀後感的基礎。

二、確立感發點。感發點是讀後感的中心論點,又是文章的“入手處”。

一篇文,一本書,一部影視片,一齣戲劇,內容有簡有繁,線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觀點有深有淺,寫讀後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麼,怎樣確立感發點呢?方法很簡單。我們研讀某篇作品後,必然會受到啟發,有所感悟,而我們受啟發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點(或幾點),就可以確立為“感發點”。例如: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感發點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點或最有價值的言論、行動。寫事為主的記敘文,感發點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義、所反映的某種問題或普遍性的規律。議論文的感發點,一般是所讀議論文的中心論點或分論點。其他文體感發點的確立的與此大同小異,不一一贅述。

三、述讀與發感。

述讀,指對所讀文章的出處、篇名、作者、感發點等方面的交代,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篇讀後感的由來,要發什麼感。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讓讀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發。發感,是在述讀和感發點的基礎上,展開聯想與引申,聯絡實際進行發揮,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聯想與引申的原則是,要圍繞感發點,要與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聯絡。對聯絡的內容和實際還要進行必要的分析、議論或抒情,這樣“感”才會深刻。這也是展開讀後感主體部分最主要的方法。

另外,在論證感發點的過程中,要注意把兩種論據緊密結合起來,一是所讀原文的材料,二是聯想和引申的材料。

四、讀後感的結尾

結尾可概括中心,總結全文,或提出問題,發表看法,發人深思。“文無定則”,內容決定形式,採用什麼形式結尾,要根據讀後感的型別而定。

寫讀後感常見的毛病

1、述讀原文多,無“感”或“感”少,喧賓奪主。有的同學寫讀後感,主體部分完全是複述原文的情節,或加進幾句不痛不癢的評述。這些都違反讀後的最基本要求。

2、評述原文多,無“感”而發,牽強附會。這類文章混淆了讀後感與文學評論的界限,把無關緊要的內容勉強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學最易犯的一個毛病。

3、空洞抽象,缺乏聯想,沒有引人入勝的新鮮想法。這類文章的主體部分往往展不開,主要是沒有打有思路。

4、蜻蜓點水,面面俱到,沒有重點。這類文章主要癥結是沒有把握原文的精神或主旨,沒有確立好感發點的要點。

以上只舉了最常見的四種毛病,在寫作實際中可能不止這些。

讀後感是一種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學們多讀,多想,多練,不斷總結寫作經驗,就一定會把讀後感寫好的。

讀後感寫作技巧8

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寫好讀後感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認真讀文章。

"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 不過在"感"之前還要先讓孩子知道是誰寫的文章,也就是作者是誰?其次再進入文章中,明白文章裡講述了什麼人,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都做了什麼事情?結果怎麼樣?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第二、敘述要簡明。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裡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內容,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但是它又不同於記敘文中敘述故事的要求,無須講述的那麼具體、生動,只需簡單扼要,只求能引出事理。孩子在最初寫讀後感時,常常犯這種弊端,總是引用原文,把簡述變成了複述。我想這主要是因為孩子還不能把握文章所要講述故事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不僅簡還要明。在父母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儘可能地告訴孩子,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這篇文章,他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事情!這樣,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第三、選準感觸點。

一篇文章或是故事,可以排列出許多感觸點,讀了整篇文章後,有何感想?受到了什麼啟示?可是在一篇讀後感裡最好只闡明一箇中心、一個要點。所以就要求孩子對這些眾多的感觸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認為感受最深、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得心應手的一個觀點,然後作為讀後感的中心,再加以論證便形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家長可以先讓孩子談一談他的想法,問他讀後有何感想,得到了什麼啟示?然後再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告訴孩子,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們應該怎麼做,可以相互探討、相互交流。

第四、要聯絡實際。

再動人的情感,再真實的體驗,脫離了現實生活就會飄若雲煙。"生活乃文章",一切皆源於生活。所以,要讓孩子從實際聯想,從現實生活出發,可以從學校裡、家裡、街道上、公園裡等場所的所見所聞入手,從生活的點滴入手,從小事入手,就更能讓孩子有事可說,有例可舉,有感而發了,這樣才能把感受寫真實。 家長在輔導孩子寫讀後感時,一定要告訴孩子: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讀後感寫作技巧9

首先,“讀”是“感”的基礎,要精讀原作,準確把握寫作意圖和思想內容,使“感”有堅實的基礎。

第二,“感”是核心,要真要實。它既不能離開原文空發議論,也不能對原文內容進行簡單重複,它是感受者與原文產生共鳴,帶來的認識上的飛躍與昇華,或是在原文啟迪下產生的新思考、新觀念,新視點,新的觀念。

總之,好的“感”或真,或實,或新,最忌膚淺、陳舊或無感而發。

第三,寫作技巧。一般來說,讀後感的文體,有其基本樣式(但不惟樣式):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篇名、作者、內容概要;為“感”做鋪墊,這一段不宜長,注意簡潔提煉。

2、闡明、抒發自己的感受,這一段應求真,求實。

3、聯絡實際或藉助聯想。聯絡實際要有針對性,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藉助聯想,貴在新奇、獨到、耐人尋味。

4、畫龍點睛,歸納小結。這段可以提出建議,闡明希望;可以自我激勵,自我警醒;也可以發人深思,隱喻哲理。

第四,多看一些有質量的讀後感;有感時要抓住,要勤於動筆,因為感覺易逝、易淡漠、易冷卻。

首先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其次要選擇材料。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絡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第三,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

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把書讀好,並從中有所感悟,是寫好讀後感的前提。

1、確定一個觀點。讀一本書可能有多方面的感受,因為有些書的內容很豐富,提供了多角度分析問題的可能性,但由於讀後感的篇幅都太長,只能確定一個觀點,你問的兩篇讀後感均如此。

2、介紹所讀書目的大致內容。這種概括的介紹是為了說明感想從何而來,是為發表感想張本。要明確提出你的感想是什麼,然後再進一步論述。

3、內容的擴充套件。論述時,不能只限於你所讀書本身的內容。

4、聯絡實際。“實際”的內容可以是社會現實,可以是個人感想;可以是反面教材,也可以是正面體會。

5、標題。讀後感的標題一般有正、副兩個。正標題寫明觀點,副標題寫讀的什麼書。

6、三要素。讀後感要具備議論文的三要素。

讀後感寫作技巧10

一、認識讀後感

讀完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電視劇以後,全篇文章或其中的一部分內容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你感動,而且也讓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聽到的、看到的、經歷過的事情。

二、怎樣選書目

選擇你感興趣的書籍,尤其是選能從中明白一個道理或學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選寫人、寫事的文章最好)

三、通常寫法:

(1) 引用法:引用歌謠、名言。

(2) 舉例子的方法:

可舉古代事例、近現代事例,可舉身邊聽說過的、自己經歷的事情,只要事例所表達的中心與文章的中心一致即可。

可舉正例和反例,正例的作用是讓中心更明確,證明這個道理是正確的,這種品質是值得學習的。

四、結構安排:

第一段:寫清讀書的時間、書名和總的感受。(我受益匪淺。 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用三五句話概括中心思想。(先寫主要內容再寫講明的道理或人物的品質)

第三段:舉由這一道理或品質想到的正面事例(古代、現代、身邊的事例自己的事例)

第四段:舉由這一道理或品質想到的反面事例(古代、現代、身邊、自己的事例)。

第五段:發出號召、倡議。

正反事例,不要同是古代或同是現代的,最好有層次感,比如舉雷鋒的為人民服務,再舉自己的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