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精選10篇)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 篇1

宋賀彩科長和王麗老師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兩節課各有特色,下面就這兩節課談談自己的體會。 宋科長的課,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無可挑剔,對學生的啟發、點撥恰到好處,與學生的交流親切自然,駕馭課堂的能力讓人佩服。 這節課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調動了學生的知識積累,使學生學的輕鬆、愉快,同時感悟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這節課以“商不變的性質”複習引入,透過一組填空題充分複習了“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倍數,商不變。”再根據分數與除法德關係,引導學生把除法算式改寫成分數的形式,從而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練習題的設計也是由淺入深,尤其是分數大小的比較中,“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怎樣比較大小”時,讓學生自己討論尋求解決的辦法,體現了自主學習。王麗老師的《分數的基本性質》一節課,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與新理念,給我的感受也很深刻。 首先這節課的引入設計得很好,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透過孫悟空給猴子們分甘蔗,大猴子分得每根甘蔗的1/2,小猴子分得每根甘蔗的2/4,勞猴子分得每根甘蔗的3/6,小猴子說分得不公平,由此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這樣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學生自己透過合作學習探討得出:

1/2=2/4=3/6之後又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分數之間的變化規律,從而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並強調了“同時”、“相同的數”、“0除外”等關鍵處。 練習題的設計也是形式多樣,尤其是“小遊戲”,老師說分母,學生說分子或老師說分子,學生說分母;“連續寫出多個相等的分數”等都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調動了學生的多向思維,效果也不錯。

聽了李老師的一節“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數學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節課教者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猜想與驗證,歸納再驗證,鞏固與應用,拓展與延伸。如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猴媽媽分餅”的故事中進行猜測,其實這三個分數的大小相等。讓學生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驗證,得出規律後並沒有滿足,而是繼續利用“性質”的應用再次檢驗結果的正確性。透過學生不斷猜想,不斷驗證,再猜想,驗證,學生的興趣比較高,他們希望能向別人證明自己的猜想,這猜想一旦被別人認可,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大增。教者大膽利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

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我認為這是本節課一大亮點。

但是,我感覺本課教學中,驗證得還不夠透徹,部分同學還有疑慮。如果能讓每位學生在自己準備的紙上畫一畫、折一折、或剪一剪,透過動手操作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沈老師的課,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無可挑剔,對學生的啟發、點撥恰到好處,與學生的交流親切自然,駕馭課堂的能力讓人佩服。儘管是一堂舊教材的課,但在沈老師設計的課堂中,卻讓人欣喜的發現新的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為舊教材與新理念的有機結合作了一個很好的典範作用。下面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體會。

1.教材簡析《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的內容之一,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起著承前啟後、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著內在的聯絡,也是後面進一步學習分數的計算、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種規律性知識,

分數的分子分母變了,分數的大小會變嗎?分數的分子分母如何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呢?學生在這種“變”與“不變”中發現規律。

2、教材處理

(1)堅持以本為本的原則,把教材中的陳述性教學為猜想與驗證性發現。

(2)把總結式教學為學生自我發現、自我總結的探究性學習。

(3)以教師的主導地位轉化為學生為主體的學生探究性學習。

3、教學過程這節課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調動了學生的知識積累,使學生學的輕鬆、愉快,同時感悟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這節課以“商不變的性質”複習引入,透過一組練習題充分複習了“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倍數,商不變。”

在新授過程中,沈老師沒有單一地把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直接出示給學生,而是把一種靜態的數學知識變為一種讓學生在一種大問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使學生在一種動態的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體驗發現真理的曲折和快樂,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體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整個課堂創設了一種“猜想——驗證——反思”的教學模式,以“猜想”

貫穿全課,引導學生遷移舊知、大膽猜想——實驗操作、驗證猜想——質疑討論、完善猜想等,把這一系列探究過程放大,把“過程性目標”凸顯出來。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得快樂,而且每個學生的個性也充分得到了發展,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沈老師設計的練習題的也是由淺入深,形式多樣。既複習了新知識,並讓學生在練習中有所提升,組織學生自己討論尋求解決的辦法,體現了自主學習。

今天聽了花老師《分數的性質》,不落俗套,與學生真誠對話,和諧互動,聽後令人回味無窮。花老師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數學語言表述準確。她透過引導觀察→尋找規律,發現規律,我覺得這是一堂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從中我得到了一些鮮活的經驗和有益的啟示。具體概括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本堂課中,教師透過創設老和尚分餅的教學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急於想知道三個和尚分得的餅是否一樣多,促使學生動腦想,達到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目的。讓學生感知

分子不同,分母不同而大小卻相同這一現象從而學生在思想上真正作好了探究新知的準備。

二、自主、合作探究。

在教學中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注重問題的探索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知識。教師就這樣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貫穿於故事情節中,使學生隨著情節的推進一步步探究知識的生成過程,學得趣味盎然,意猶未盡。《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這樣的課堂是和諧的、具有生命力的課堂。

三、及時練習,發展能力。

在練習設計方面,教師儘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鬆學生的心情,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裡學習知識,同時也應注重練習的層次性、趣味性與開放性。喜歡遊戲是兒童的天性。“興趣”對學習效果起決定性作用,競賽活動更能充分調動起孩子們的每一個神經細胞。

在課堂中設計了在一分鐘之內寫與相等的分數競賽,強烈地刺激學生想一決高下的心理,從而更有效

地掌握了知識。學生在形式多樣的練習中發展了能力。

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主動探求知識,發展思維。能為學生提供充分自主探求的空間,把探索、發現知識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力圖讓學生在開放、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參與學習。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 篇2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馮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五年級數學下冊關於“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課程。

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1、從整體看本課程,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主線,巧妙引入——呈現問題——假設猜想——推理論證——總結結果——解決問題,這樣將一節課串起了,做到了嚴謹落實,具有啟發性和方向導向性,給學生以明確的學習指導和方法拓展,也為以後自主學習做好了鋪墊。

2、新舊知識的銜接處理巧妙,從開始計算因此除法和分數的關係,再複習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根據兩者的聯絡,讓學生非常巧妙的猜測分數的基本性質,同時也讓學生能夠很快的記住。

3、問題引導有趣,細節處理到位,從開始的悟空分西瓜引出問題,有力的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和培養了收集資訊的能力。接著從一個除法算式中得出商不變的規律,著重強調了0除外的原因,在由商不變規律猜想出來的分數基本性質中,也引出了0除外,同樣給學生明確的解釋,加深學生的印象和對細節的關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方法多樣化,為什麼分數的大小不變呢?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證實,包括計算和動手操作,在小組合作中感受分數大小不變的原因,並且對為什麼用紙張表示出的幾個分數相等,做到了準確的講解。

5、問題引出課題,又用課堂知識做了解決,最後證實了分西瓜的結論。而且在練習設計中做到了層層推進,由易到難,變化多樣性,從乘法延伸到加法。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在用正方形紙張摺疊出三個分數時,教師已經在上呈現出了圖形,學生會受到上的圖摺疊,思維受到了限制,可能不會再去想其他的方法。

2、課堂的結尾由於時間的緊的緣故,教師對於後面兩個較難的題做出答案後,沒有及時給出方法總結,可以說一說這種題型的做題方法,讓學生能夠較快的練習。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 篇3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在學習分數意義的基礎上,聯絡學生已學的商不變性質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進行教學的,是約分和通分的基礎。

1、新課的引入新穎。

一上課,先透過猜謎,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滲透同時變化的現象。新課的教學紮實,重視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透過學生一系列的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使學生深刻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環環緊扣的提問以及引導學生逐步展開的充分的討論,幫助學生一步步得出結論。

2、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力求讓學生主動探索,逐步獲取。

在學生大膽猜想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揭示猜想內容,並對學生的猜想提出質疑,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在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驗證性質時,透過創設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自行選擇用以探究的學習材料和參與研究的學習夥伴,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思維特性,在具有較為寬泛的時空的自主探索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猜想結論的正確性,突現出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的特性。整個教學過程以“猜想——驗證——完善”為主線,每一步教學,都強調學生自主參與,透過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透過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3、讓學生在分層練習中鞏固深化。

在練習的設計上,力求緊扣重點,做到新穎、多樣、層次分明,有坡度。第1、2題是基本練習,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並全面瞭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第3題是在第1、2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第4題透過遊戲,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不僅能照顧到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而且有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課堂練習形式多樣,有層次,有梯度,目的性、針對性較強,達到了鞏固知識、培養技能、激發興趣、發展思維的目的。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 篇4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問題情境是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樑,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環境。一個充滿疑問和好奇的問題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本節課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了一個充滿趣味的“阿凡提的故事”情境,當學生們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時,教師設問:“阿凡提為什麼哈哈大笑?”“阿凡提對四兄弟講了哪些話,四兄弟就停止了爭吵呢?”由此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展開操作、觀察、思考、交流、驗證、探索,歸納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樣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精神愉悅,迸發出強烈的求知慾,享受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

2、自主探究,經歷過程。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的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絡。”本課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探究空間和充足的探究時間,學生在“分數的分子與分母不一樣,為什麼大小都相等呢?阿凡提對四兄弟講了哪些話,四兄弟就停止了爭吵呢?”等問題的引領下,進行觀察比較、獨立思考、推理交流、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經歷了分數基本性質的探究過程,自主探索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了得到培養。

3、指導學法,感悟方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著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引導學生體驗、領悟,從“學會”走向“會學”。本節課中,學生經歷觀察比較、猜測驗證、推理交流、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探索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了“比較”、“猜想”、“歸納”、“變與不變”等數學思想方法。總結階段再次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重點提煉探究知識的方法和策略。這樣,學生不僅學到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還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 篇5

數學知識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抽象性。我們的教學就應善於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幫助學生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從而較好地全面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開課以《三個兒子分田地》這一生動、有趣的故事匯入,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誘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接著讓學生猜測:這個過路人給三個兒子說了些什麼?(他們會停止爭吵呢?)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對新知識的探究。把抽象的分數基本性質具體化了。然後,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同一個單位“1”分別表示三個分數1/3、2/6、3/9,並將表示的份數分別塗上喜歡的顏色,觀察塗顏色的部分,你有什麼新發現?(學生不難發現:塗顏色的部分一樣大,也就是三個分數相等。)接著,引導學生從分數的意義入手,對三個分數,從不同方位進行觀察,從乘、除以兩方面分析,使學生從變中看到不變,在怎樣的變化中得出不變,從而將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具體的知識條理化,歸納得出規律,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然後,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讓學生舉例。

再回到開課的故事,學生自然而然就知道了。當學生總結出規律後再提出為什麼這裡的“相同數”不能為零。使學生全面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教學中注重了關注學生的多種思維方式,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解決問題的過程,體現了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課程理念;也體現了對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 篇6

1、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基礎出發進行教學。透過商不變的規律、除法與分數的關係的複習,幫忙學生意識到商不變規律與新知識的學習具有定的聯絡,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2、用故事情景引入,增強解決問題的現實性。採用學生自己親自觀察、操作,再分析怎樣做的方式,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

3、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透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

運用情景引入和猜測的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研究;透過觀察、比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來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作用,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了成功體驗。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 篇7

一課是本冊教材第六單元的一個內容。這部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計算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大小不變規律我覺得非常的重要。

本節課,我認為探索分數大小不變的規律是難點,運用這個規律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是重點。那麼在課堂中如何來體現這兩方面,首先我以故事匯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老和尚給三個小和尚分餅的故事,結果看似不公,實則相同,讓學生做裁判評一評,這樣,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必然提高,等學生理解並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學生就明白了。這樣,不僅使教學結構更加完整,前後呼應,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理解和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整堂課我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課堂氣氛非常的活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十分濃厚。在鞏固提高環節,我課前就設計好了題型變化的練習題。注意到了練習題難度的層次性,這樣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總體來說,本節課突出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歸納和理解,學生能較好地理解性質中的關鍵詞“同時”、“相同的數”和“0除外”,對分子分母的變化特點能抓住關鍵,發現變化的規律。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 篇8

五年級下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分數的意義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透過觀察,合作探究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為以後學習約分和通分打基礎,在教學中我注重“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的結合,“創設情境與創新精神”的結合,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地要求獲取新知識的情感,再透過拓展外延,從具體事例中抽象出事物的內在規律,這一環節重點在掌握了學生的認識規律基礎上,強調知識的來源,讓學生自己挖掘規律,掌握數學知識產生的內在規律,激發起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透過小組的合作以及教師的引導,發現規律,總結規律,促進了學生相互幫助,相互啟迪,相互促進,發揮了討論交流的作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透過有目的的基本練習、鞏固練習、綜合練習,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新知的理解,強化了學生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技能技巧。

1.教學的預設與應變

這節課用“猜想——驗證——反思”的方式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在大問題背景下的一種研究性學習,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挑戰,而且對老師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因為學生有了更大的思考空間,學習方式是開放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多元的,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提高教學的預設能力。同時,學生探究的過程曲曲折折,不同的學生會遇到不同的磕磕碰碰,暴露出不同的問題,甚至許多問題教師都難以預料,這些又對教師臨場應變、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以人為本,根據學生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譬如,這節課“提出猜想”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確定了研究的方向。可是如前所述,如果有些學生用類比的方法提不出猜想,怎麼辦?教師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啟發學生。相反,如果學生非常活躍,出現的猜想很多,無法在一節課中一一驗證,怎麼辦?教師可先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猜想進行驗證,學會了方法後,再分組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猜想驗證,最後全班交流,提高了時效性。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做思維的先行者,不怕走彎路,不怕出問題,因為學生有了問題才更有探索的價值。如果教師善於抓住學生暴露的真實問題,恰當的組織交流和討論,將使之成為教學的最佳資源。

2.目標的全面與側重

也許,有教師會問:“如果學生花在探究的時間多了,練習的時間少了,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否達到?”是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是新課標提出的三位一體的目標,都很重要,教師必須努力實現三個目標的和諧統一,但具體到每節課還是可以根據內容的特別有所側重。譬如,本節課,我根據分數基本性質的規律性,側重於過程性目標的落實。因為我認為在這節課學生髮現探索的過程比知識本身更重要,更有利於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而且,學生透過探究獲得的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起來的,是學生自己經歷的、真正屬於他自己的知識,這遠比做大量習題理解得更深刻,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 篇9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的一個資料。這部資料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好處、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計算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大小不變規律我覺得十分的重要。

本節課,我認為探索分數大小不變的規律是難點,運用這個規律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是重點。那麼在課堂中如何來體現這兩方面,我想用故事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一)情境的創設。

上課的開始,我講了一個猴媽媽分大餅的故事,(同學們,你們聽故事嗎,那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愛吃猴媽媽做的大餅了。有一天,猴媽媽做了3只大小一樣的餅,他把第一隻餅平均切成了3塊,拿了一塊給第一隻猴子。第二隻猴子看見了說:“媽媽,我要2塊,我要2塊。”於是,猴媽媽把第2只餅平均切成6塊,拿了2塊給第二隻猴子。第三隻猴子更貪,說:“媽媽,我要3塊,我要3塊。”

於是,猴媽媽把第3只餅平均切成9塊,拿了3塊給第二隻猴子。同學們,你們明白哪知猴子分得多嗎?)透過分大餅這一故事目的是想創設了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在課堂實施中,我發現學生還是愛聽故事的,從這個故事中學生也能說出分到的餅的大小是一樣的。並能十分流利地說出了每個猴子分到每個餅的1/3,2/6,3/9。之後我提出疑問,既然你們剛才說到三隻猴子分到的餅一樣多,那就意味著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們還沒有學過分子和分母不一樣的分數的大小比較,你怎樣明白這3個分數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規律的探索的第一步。

(二)規律的探索。

在故事中學生得出這3個分數大小相同後,為了給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我對學生說你能夠根據老師材料來發現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後,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了,分數的大小不變。我追問:猴王把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子一部分後,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嗎?你能說出一組相等的分數嗎?這個追問我的目的是等一下讓學生觀察規律時,只有一組分數覺得太少了,所以那裡讓學生再說出一組分數,帶給更多的學習材料,以便學生更好的觀察。

又利用摺紙找到一組相等的分數。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獨立思考,同桌的合作交流以及全班學生的交流,並透過老師的板書,很清楚的觀察到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化的。然後利用上面的例子來驗證自己剛才發現的規律是正確。最後自己發現的規律和書上的規律進行比較,得出相同的數“零”要除外的,從而完善規律。最後讓學生說說這個規律中哪些字十分的重要,並仔細嚴讀,更加牢固地掌握這條規律。當學生已經理解並掌握這個規律後,嘗試讓學生去解決生活中一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化成分母相同而且大小不變的分數是為以後分數大小的比較做好準備。

(三)練習的設計

為了有效地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後期產生注意力分散,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在練習設計方面,儘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放鬆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在簡單愉快的氛圍裡學習知識,由於時間緊張,因此練習的設計與原先的有所區別,只讓學生填了4個很簡單的填空,第二個練習是我寫了一個分數1/3,比一比在最短的時間裡,看哪個同學寫的分數多,而且大小相等。在巡視的時候,我看到大部分學生是後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是前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2倍(因為課堂上的例子都是後一個分數與前一個分數都是2倍,3倍的關係),由於時間緊迫,也沒有好好的去利用這題進行擴充套件。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 篇10

1、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感知、理解、提升、歸納、概括方面,我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的表達、辨析、質疑的訓練,儘量不給學生的數學思維加上框框,讓學生展開思維,大膽思考,學生也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問題,如:這相同的數能不能包括小數,如果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上或除以一個小數,那所得的數還是不是分數呢?為什麼要零除外?大小不變能不能說成結果不變呢?等等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並重視引導學生採用舉例說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想這可能也是我這節課比較有收穫的一個環節了。能真正地體現自主開放,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2、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有兩處合作交流:一個是在驗證猜想時合作,由於對小組的要求比較複雜,所以我運用了多媒體優勢將小組合作要求打在螢幕上,這樣學生就有了合作的方向,並且能對合作的效果加以對照,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另一個是在發現規律時合作探究,交流溝通。這時由於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生基本上處於一種交流的狀態,不能說是合作了。有待今後對這個問題進一步努力。

3、有效地處理課堂生成資源當教師個人的設計意圖與學生的實際的實際不相符合,而學生表現出來的行為或語言又是有價值的,這時教師該怎麼處理,我認為這就是對課堂生成資源的把握問題了。另一個課堂生成點在其中有一個學生運用了商不變的性質來解釋了1/4=2/8=4/16的原因,我卻忘了將本節課的一個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的知識點遺漏了,那就是商不變的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什麼聯絡與區別?這是一個很具有探究交流價值的問題。可惜我在預設與生成的把握方面做得比較欠缺,暴露出的問題也正是今後必須要努力去學習的地方。

4、練習的設計為了有效地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後期產生注意力分散,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練習設計方面,儘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鬆學生的心情,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裡學習知識,本案例中設計了:

①有探究結束後的分辨是非,

②有新課中的嘗試性練習,

③有遊戲活動。較好地把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結合起來,學生學得輕鬆、愉悅。但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如何與練習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而是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