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二年級清明節日記4篇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又過去了,這一天裡,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清明節日記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清明節日記 篇1
古人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我都會思念起已經離開這個世界的姥姥。
在我的印象中,姥姥病情非常嚴重,等姥姥病情好了以後,姥姥就包起了包子,並叫我去吃。
在我小時候,姥姥經常給我包包子講故事……直到現在我還想擁有原來那樣的溫暖,可是這只是幻想,不可能實現了。
姥姥雖然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但她對我的愛一直在我的心上。我永遠愛姥姥。
二年級清明節日記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轉眼,春天來了,清明節也悄悄地來了。春雨似乎知道了什麼,不再歡快,不再浠淅瀝瀝,變得纏纏綿綿,變得斷斷續續。她聲音成為了一種連綿悲傷奠歌,成為人們心中點點思念,成為一種安撫人心心靈之聲。
人們伴著雨聲來到了公墓,來到著安放靈魂天堂。人們緩緩地走進公墓,腳步不再輕快,變得沉重。車輛也慢慢地行駛,不時發出輕輕喇叭聲,那聲音不再響亮,變得柔與。這些聲音交錯在一起,成為一種沉重又柔與嘆息,成為一種衝擊人們心靈呼聲,成為一種對死者安慰之聲。
人們手中鮮花,被雨水滋潤著,變得更加嬌嫩,也變得羞答答,如同一位來祭奠少女。每朵鮮花都在流淚,那晶瑩淚珠,一滴又一滴地從臉頰上淌下來,滴在人們手上,滴在公墓地上。每個公墓旁都躺著一捧鮮花,到處都是白黃,星星點點,彷彿星星也來到公墓,為靈魂帶來祝福,也給公墓帶來生機。淡淡色彩伴著淚水成為一種香氣迷人哀歌,成為一種永久記憶之聲。
墓前站滿了祭奠人們,有臉上淌著淚水,眼角溼溼,嘴邊傳出一種低低抽噫聲。有默默地站在一旁,燒著紙錢,嘴角抽動著,有則拿出水果與酒菜祭奠,讓親人安息。人們思念化成了一種沉默哀調,成為一種愛延伸之聲。
雨聲、車鳴聲、花語聲、祭奠聲交織在一起,匯成了清明之聲。
二年級清明節日記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國人民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敬意與懷念。我們也不例外。
今天,我跟著外公也來到老家拜祭太外公。手上拿著紙錢、鞭炮、香以及一些拜祭東西來到太外公墳前,首先我點燃了三支香插在太外公墳上,接著我們就燒開紙錢來了,這是什麼味道啊!我不由自主咳嗽起來,沒辦法拜祭列祖列宗嘛!再忍一會吧!到了最後,我們掛上了兩盞幡,放了一掛鞭炮便回到了在鄉下親人家中。到了吃飯時候,桌子上多出了一副碗筷,問過他們後才知道在今天吃飯時候要先“請”先人吃,然後自己才能動筷。這樣便顯出後生晚輩對前人尊敬與懷念。
吃完飯我們就依依不捨得離開了。在回家路上我給外公說出了我疑問:“為什麼以前清明節都不放假,而今年卻定為法定節日?”外公微微一笑說:“唉!由於現在一些年輕人崇洋媚外,只知道什麼聖誕節,愚人節,失去了我們自己文化節日。由此下去,可能以後子孫後代都不知道什麼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了!為了讓我們文化長久下去,國家把他們也定為法定節日,所以才會放假。孫子,你長大後千萬不能因為一些外界因素而忘記了我們自己節日啊!”聽完外公話後,我感覺到我們這一代任重而道遠,長大以後絕不能讓我們傳統文化喪失,絕對不能!
二年級清明節日記 篇4
今天是清明節,按照習俗,我和爸爸回到了鄉下。早上很早我們就出發了,那裡陽光明媚,樹木茂盛,當然雜草也是很多的,山路很滑,用了好大力氣我們到達了目的地,首先我們開始拔草,然後是砍竹子,我還看到草從地裡有很多的螞蟻,一切準備好了,我們開始給祖先燒紙錢,燒的時候我們拿著砍來的竹子支撐著,讓火力更大一些,然後我們大家一起祭拜了祖先,最後我們高興的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