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心理學與生活讀書筆記

心理學與生活讀書筆記3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學與生活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心理學與生活讀書筆記1

心理學對於我來說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它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彷彿讀懂了它,便能讀懂人心一般。但是生活中我卻很少有機會接觸心理學相關的知識,碰巧這次看到了這本書,就好好讀了一番。

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裡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以及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資料。它能讓一個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人,有潛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看了這本書,我發現原來生活真的到處都有心理學。

書本的第十二章講的是動機,動機是一個概括性的術語,是對所有引起、支配和維持生理和心理活動的過程的概括。這個詞語來源於拉丁語,意思是“趨向於”。所有的生物有機體都會趨向於某些刺激而遠離某些刺激,這是由它們的喜好和厭惡覺得的。動機理論不僅解釋了每個物種包括人類的一般性的“運動”模式,而且也解釋了每個物種中各個個體的喜好和行為。我們透過考慮用動機去解釋和預測物種和個體行為的不同方式來對動機進行分析。

心理學家之所以採用動機這一概念,有幾個基本目的,結合書中作者的詳細講解,我認為這些目的闡述了動機概念的作用從而讓人們意識到動機的重要性,也讓更多的人去研究探索動機。基本目的有以下三點:1、把生物學和行為聯絡起來。作為-一個生物有機體,人的體內有複雜的內部機制來調節身體的機能從而幫助自己生存。有機體的行為不是憑空偶然發生的,導致其出現,是有特定原因的,可能是生理方面的,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因此,當有機體特別是人類出現某些不尋常的行為時,.不能只發表觀點而不去探索解釋,瞭解其緣由。另一方面,將人的行為與生物學聯絡起來,有助於將人真正視為自然的一-部分,正視人的七情六慾,科學而人性化的解釋人的行為,有助於突破傳統舊道德的束縛,探索人道主義的新內涵。2、解釋行為多樣性。當情境恆定(如相同的能力、技能、經驗和機會)時,心理學家就會用動機這一-概念來解釋人們操作的差異。有了一系列合理科學的解釋後,會幫助行為人本身瞭解自己,不至於一直處於迷惘恐懼的狀態,也能讓人們更加寬容的對待同類,對待自然。多樣化的世界才是發展的永恆動力,也是未來世界的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3、從公開的行動來推斷內心的狀態。人們總是用可能發生的原因來解釋某種行為為什麼如此發生,這種規則同樣適用於自己的行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有很多微妙的資訊都是透過細小的行為來傳遞的,比如眼神、微笑、小動作等等。如果能很好的“察言觀色”並及時對其作出反應,這將讓人際關係更加和諧。在精神疾病的治療中,醫生也非常需要很好的掌握這-技巧,同理,在案件偵查、商業談判等活動中,這種“讀心術”有很大的價值。

透過以上幾點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心理學與生活千絲萬縷的關係,心理學研究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是心理學不斷髮展的動力之源。書中作者對於心理各個方面知識的闡述十分詳細而生動。這本書就像是心理學世界的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的知識給你,但是,它給了你全貌,給了你路徑。要了解心理學,這本書足夠了,要想要深入,這本書也告訴你該如何尋找道路。而且它從生活入手,深入淺出的與心理學知識聯絡起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心理學的魅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但又從沒注意過的生活瑣事,能幫忙你逐漸產生對心理學的濃厚興趣,學心理學的都該讀一讀這本書。它教會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類的心理現象以及由此決定的行為方式,我覺得這是最大的裨益。

心理學與生活讀書筆記2

這學期的《心理學與生活》由南開大學副教授管健主講。課程總共有5講:第一講《發現自我之旅》,第二講《A型人格》,第三章《吸引力的秘密》,第四章《非言語溝通》,第五章《告別壓力山大》。第一講的《發現自我之旅》分五個方面來講,分別是:自我概念,文化與自我,自尊與社會比較,自我實現預言,自我服務偏差.自我概念是個體所擁有的有關自己的整體資訊;費孝通的差序格局表明最核心的部分是自己;在第三節的自尊與社會比較中,我們知道,不同的人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會對我們的自尊產生影響。而自我實現的預言是指關於某些未來行為或事件的預測對行為互動改變很大,以至於產生預期的結果。在第五節自我服務偏差中講到很多人都有盲目樂觀的行為。

第二講,A型人格。A型人格的人包括:(1)喜歡過分爭先和有雄心壯志者。(2)有過高的工作要求,經常不滿足現有的工作成就。(3)情緒易波動。(4)有闖勁,表現為好鬥、敏捷和強烈的進取心。(5)過分爭強好勝。(6)經常匆匆忙忙。(7)習慣艱苦緊張的工作,即使休息也難以鬆弛下來。(8)不耐煩,情緒急躁。(9)常常同時進行多種思維與動作,言語動作的節奏快者。而B型人格卻與之相反,B型人格的人時間觀念不強,做事更願意授權委託他人,去允許多元化的存在方式。A型人格的正面特質:A型人格的人工作特別努力,他們有很強的工作動機,成就動機,他們比其他人要更多地沉浸在工作當

中而且還有很強的時間管理能力。負面特質:A型人格的人的抑鬱感會更強,他們的內控性比較低,愉悅的體驗較少,較多的情緒的壓力,較低的幸福感,較低的幸福滿意度,較低的健康的滿意程度,較弱的家庭歸屬感,較低的生活滿意度。最後,A型行為的人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改善:克服完美主義的克服暴怒,多做一些藝術的活動,多一些鑑賞的'活動,更多地去交一些朋友,能夠去享受到生活當中的一些樂趣,另外還有一種方式,是運動。

第三講,吸引力的秘密。《吸引力的秘密》這一講包括:接近性,相似性,互補性,關係中的回報以及外貌吸引力。接近性的特質體現在易得性與交往性;相似性則指出相似的他人會認同我們的信念和傾向,相似性有助於順暢地互動;而互補性則指人們之間因為可以在角色或需求上以相互揚長補短和互相滿足而形成人際吸引。

第四講,非言語溝通。資訊傳遞包括語言、姿勢與語音。主要講了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何為“非言語溝通”、二是面部表情能否表達資訊、三是身體姿勢可否傳達意圖、四是人際距離能傳達什麼資訊、五是情境文化怎樣影響溝通。

第五講,告別亞歷山大。《告別亞歷山大》講了壓力的本質,壓力的反應,壓力階段模型,壓力的來源,壓力的管理與應對這五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壓力也叫應激,使機體在對生存環境中多種不利因素進行適應的過程中,由於適應和應付能力之間不平衡而導致的身心緊張狀態及其反應。壓力通常來源於生活變故,像分居、被監禁、親密家庭成員死亡、受傷或生病、結婚、被解僱等。最後,要管理應對壓力,就要改變壓力來源,髮長應對技巧,平衡生活方式,發展合力思維。

心理學與生活讀書筆記3

引子:

之前看了很多心理學相關的書,最近決定稍微深入一些,從看一些教科書開始。第一本書的名字叫做《心理學與生活》,作者是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教材被斯坦福大學採用多年。

說到這個,其實教科書比小說什麼的好懂,因為它的邏輯很清晰,很多概念也會反覆強調,你就很容易讀進去,好的教科書比老師能教給你更多的東西。

我推薦大家有空可以多看一些英文的教科書,既能學英語,又能瞭解一些專業知識。

心理學的定義: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和行為背後的心理過程的科學。

這裡其實有幾個挺有意思的概念:

行為(Behavior):在這本書裡面,行為被定義成為了適應環境而採取的行動。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從適應環境的角度來思考行為。但從這個角度一想的話很多東西就很合理了,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想,人類之所以會是群居社會性的動物,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透過群居合作來適應環境從而維持生存。我們努力學習、賺錢、健身,某種意義上講都是為了適應社會。

科學(Science):心理學也是很嚴謹的一個學科,形成一個結論之前,心理學家首先透過觀察,形成一個假設,然後進行實驗收集資料,再進一步透過嚴謹客觀地推理,最終得到一個結論。這當中有很多資料抽樣、統計分析、假設檢驗等等內容。

當你看一篇文章,不管是雞湯文也好,還是看理論研究也好,如果能多一些邏輯思考,少一些先入為主,或許就能更清晰地看到事實的全貌,在做決策的時候也會更加明智。所以平時對於各種觀點,都要保持一種客觀的態度去分析。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心理實驗有:斯坦福大學的監獄實驗

心理學的目標:

描述發生的事情,解釋背後的原因,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並做出相應的干預和控制。

舉個例子:你看到一個人在抽菸,他為什麼抽菸?明天他還會抽菸嗎?你要怎麼樣能幫他戒菸?

再舉個例子:你看到一個人學習能力很強,他是如何做到的?怎樣能變成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

所以其實心理學的問題跟我們的生活還是非常相關的。

心理學重要的兩個流派:

結構主義:心理內容的構成,主要研究思維的成分,例如我們可以把大腦分成如下三個部分:自我、本我、超我。

功能主義:每一個生理心理表現/行為,它的功能和作用。功能主義問的問題是,每個心理現象,它是為了實現什麼功能?比如有的人遇到精神上的打擊之後會失憶,某些理論認為是為了自我保護,避免直接面對劇烈的心理打擊。

現代心理學的七種觀點流派和例子:

·生理:吃巧克力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感到愉快

·心理動力:弗洛伊德,內心的種種力量衝突

·進化:例如人類對社交的需要,最初是為了透過聚叢集居從而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

·認知: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的認知當中並不一樣,知行合一

·行為主義: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條件反射)。

·人本主義: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需求層次論、自我實現)

·文化:東西方文化的強勢/弱勢

從這七個角度來思考,其實每個人的心理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總以為自己擁有自由意志,但排除本能、生理、文化、認知等等因素的影響,你真的確定你所做的選擇是你發自內心想做的選擇嗎?還是說其實你只是一個提線木偶,在適當的環境條件和刺激下就會做出特定的反應?這也值得我們去思考。

總結:

心理學是研究人行為和行為背後的心理過程的科學。

心理學有結構主義和功能主義兩個流派。

現代心理學有七種不同的思維角度:生理、心理動力(心理分析)、進化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行為主義、人本主義、文化心理學。

一點感想:

之前總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看了書之後才發現,其實自己的想法很片面也很狹隘。看到別的思路才發覺自己想的也並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