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淺析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策略

淺析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策略

1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現狀分析

學生生源的特殊性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主要從事的是專科層次的教育、學歷文憑考試和自學考試輔導班,入學“門檻”普遍較低,再加上公辦高校的不斷擴招,使得高職院校生源來源縮減。從生源構成看,主要集中在普通高中畢業生、中專生、職高生和技校生、部分社會青年中。我國高職院校在辦學水平上處於我國教育體系中的第四個層次,即第四批高職高專院校教育,所以處於招生的第四個批次,這就意味著在所有參加志願填報的學生中,高職院校只是考生的第四選擇。

基本上都是在前面三批高校的錄取工作結束以後,剩下的沒有被錄取的學生才會考慮調劑高職院校。這樣高職院校就只能在綜合素質相對弱的考生中錄取,生源質量就打了折扣。學生心理素質普遍不高高職學生基本是因為考得不理想而來到高職,落差非常大,失望悲觀情緒滋生而影響他們健康發展,缺乏自信心和上進心,意志力不堅定,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對自己的情緒不能正確把握,對學習及和學習有關的事情都不關心,與同學因為一點兒小事而起衝突、鬧矛盾的事是常有的。

入校後加上實際上存在的就業難等問題,部分學生產生“我是高職生,我比別人差”的自卑心理,較普遍地存在一種“學歷低、能力差、就業難”的認知偏差,對自己的優勢不自信,對前途充滿悲觀情緒,在心理上沒有一個穩定的信念支撐,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部分學生還表現為與人交往出現困難,畢業工作更是不適應環境。職業意識淡漠問及高職學生對未來如何看待,80%多的學生對未來的職業道路、職業目標、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沒有意識,對職業發展根本沒人思考過,很多高職學生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沒有自己的職業發展計劃。

而且,他們基本都是眼高手低,不滿足做最基礎的工作,都希望能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但很少有人著眼於現實,從自身出發,實實在在地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自卑和自負同時影響著他們。職業道德低下良好的職業道德是一個職業人應該必備的。但是現在的高職學生把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樂於奉獻、守時守紀嗤之以鼻,不以為然,現實中具有趨利性。高職學生由於知識上的欠缺、學歷上的限制,社會認同感低,就業壓力和困難對他們來說是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反映在思想上就是趨利性,追求最直接的現實利益。

職業理想盲目現在高職院校學生對將來工作的要求基本上是隻要工資高,其他無所謂,職業理想根本談不上。他們並不知道職業理想對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知道職業理想是建立在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之上。他們似乎對未來漠不關心,實際上是覺得很無能為力,認為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上,自己是高職學生,選擇餘地太小,只能被別人選擇,而不能選擇別人。他們認為自己是高職生就沒有多大的發展平臺,而忽略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2影響高職學生職素養形成的原因

從學生自身來講高職院校學生普遍素質較低,直接削弱了職業素養的提升。高職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人刻意去培養自己的職業素養,沒有人認真聽職業生涯教師的課程要求,得過且過,等到畢業找工作時很難適應單位對員工的要求。從高職院校來講高職院校向來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認為學生只要有過硬的職業技能就可以找到好的工作,用人單位就會歡迎,而對職業素養的教育基本沒有涉及,或是不夠重視,因此,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一直不高。加之很多高職院校成立時間較短,沒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和文化特色,很難形成深厚的行業特色,沒有深厚的人文環境,只是認為“技能在手,走遍天下”。

1)職業性的體現不突出。明確的職業定向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同於其他普通高校學生的地方。他們從選擇專業開始,就大致確定了以後的就業方向和工作崗位。同時這也使得他們的接觸面相對狹窄,需要具有職業性的校園文化來幫助他們不斷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性的認識。打造具有職業特色的校園文化可以使學生有強烈的職業認同感,對自己的專業具有深入認同之後才會有專業自信、專業自尊,才能更好地接受職業知識、技能教育,才能在這種氛圍中形成嚴守紀律、謹慎仔細等良好品質,才能為他們日後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這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該具有的特點。

2)重物質文化建設,輕精神文化建設。從構成上看,校園文化一般主要包括物質層面的校園物質文化、精神層面的校園精神文化兩大方面。很多高職院校由於對校園文化的認識缺乏全面性,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層次不明確,存在重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輕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重校園文化的管理功能、輕校園文化的引導功能,把校園文化建設侷限在學生的管理和控制上。有的高職院校熱衷於面子工程,甚至不惜舉債大興土木,試圖透過硬體上的建設來彰顯辦學實力,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上過分偏重物質建設,缺少能夠感染人、觸動人、吸引人的校園精神文化,學校沒有自己獨特的、可以推廣的精神文化。作為高職院校,只看重自己的樓堂館舍建設,不鑽研如何滿足師生需要,凝聚師生共鳴的精神文化,是不能走得長遠的。

3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策略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和創業思想

1)職業理想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大學生的職業理想應建立在社會現實基礎上,與社會現實完全脫節的職業理想只能是空想。目前我國一方面大城市和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但是競爭激烈;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和中小城鎮、邊遠地區急需人才。這是目前高職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只有正確定位自己的職業取向,將自己的職業理想與現實需求結合,將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結合,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應用專長和自我價值實現相融合。一般學生在進行就業選擇中,過於專注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對個人專長和自我價值的發揮,導致實際工作中挫敗感增加,不能得到認可,造成個人和企業的雙重不良影響。

3)張揚個性與遵守共性相協調。學生在進行擇業、創業和就業之前,應該明確自己的`專長和特點,結合自身的需求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不能盲目攀比而錯失良機,影響未來發展。

引導學生對待和處理就業壓力,注重心理干預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敗觀,實現良好的自我調節。古人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其亂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不可避免地遭受各種挫折,正確面對這些挫折並進行自我調節是關鍵。學生要擺正心理狀態,汲取教訓,不斷提升自我。

2)增強學生的自信,注重對學生競爭和風險意識的培養。可採用多種形式,如召開班級會議、舉行招聘會、模擬面試場景、進行演講比賽等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指引學生正確面對心理障礙,以此增強自信心。

最佳化校園環境,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校園文化是高校的顯著特徵,也是各大院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有力載體。形成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對於高職院校來說,可以規範師生行為,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對於維護校園穩定、推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職業院校特色的校園文化。

1)深化開展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校風是一個學校傳承發展的靈魂,是所有師生的文化品位、精神積澱和共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具特色並與時俱進的一種精神力量和行為準則。校園環境的最佳化必需以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內容,其能夠推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還能創造良好的教學、科研和學習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學術價值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2)充分重視活動的導向作用。實現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組織學生活動,首先要在主觀上予以充分認識,並不斷豐富其形式,從而實現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目的。通常的學生活動包括知識競賽、體育競賽、社會調研、社團活動等。學校和各班級應該以這些活動形式為重點,設定一定的主體、制訂詳細的實施計劃,並結合學生的心理反應狀態,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和生活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生職業素養教育。

3)增強文化設施和大眾傳媒的教育影響。校園文化設施對於學生的影響作用廣泛,其涉及圖書館、校園活動中心、學院文化展覽館、歷史文物陳列館等;同時大眾傳媒因傳播範圍廣、資訊傳載量大、影響深刻,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過程中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突出職業和行業特色文化,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高職院校的職業性和行業性是其育人的重要特點。

在校園文化建設突出職業特色和行業特色上,本文特意選取楊凌職業技術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先進例子——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典型進行分析。

1)培養目標明確,彰顯專業特色。如交測學院對測量專業有這樣的描寫:“測天測地測人生;繪山回水繪英才。”這寫出了測量人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特徵性訴求,作為對每一位學生的普遍性訓導,彰顯出測量特點,讓每一位學生明確自己“測量人”的角色。

2)校園形態彰顯行業特點。在校園環境的佈置上,力求突出農林水行業特點,以我國河道、水利人物命名校園內的道路,如黃河道、長江道、儀祉路、右任路等,並在學校明顯的地方有李儀祉的雕像;廣場上的浮雕有後稷、李冰、詹天佑、于右任、楊虎城、魯班等。透過道路、廣場的命名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觸未來的職業知識,接受思想的薰陶。

3)素養培育體現農林水人才需求。農林水就業是在相對比較艱苦的地方工作。學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定期向學生推薦專業方面的勵志教育講座,開展讀書知識競賽活動,開展技能比武。加強學生職業素養不僅有利於學生自身發展,更有利於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不僅是職業院校自身的要求,也是我國今後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主要方向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作者:趙周娟

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