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有趣的圖案課後反思

有趣的圖案課後反思

記得剛踏上幼教生涯的那個時候,總感覺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最主要的是準備好課前的教學工作,把教案設計好並把教學活動上出色。但後來漸漸的發現,其實並不簡單。最主要的是研究課程,及時給予課後反思,多發現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我們的教學水平才能有一個新的提高。

這個學期,幼兒園各年級組開展了“跨班跟進式教學研討”活動,主要是為了提升教師的執教能力,提高常態教學的質量。本次一課二研我執教的是《有趣的圖案》一個科學類的數學活動,主要讓幼兒理解“對稱”的含義。這個教學活動教師並不採用直接講授的教學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這四個環節進行教學,來引導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第一研的過程中,課前我對教案做了認真修改,但在課堂上不免會碰到一些列的問題。如在讓孩子們找一找三角形、花朵、蝴蝶這三張圖片左右兩邊的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從方向上去觀察,無奈之下,我也就只能提醒著他們“三角形的角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不過,這樣說也不是很清晰,因為兩個三角形從我們的視覺上看上去基本一致,幼兒不能完全理解。後來在第二研上,為了突出方向性,就畫了箭頭、字母方向明顯的圖案,這樣,就能讓幼兒看得更清楚。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透過各位老師的研討及商量,對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進一步解決。

透過大家的各種意見及我的認真修改,我又把教案進行了一次大幅度的整理。在第二研的設計活動中,我採取了“由易到難”的過程,在設計教案中,剛開始從認識簡單圖形,讓幼兒透過“折一折“的方法,來了解對稱的圖形,接著是“找一找”的環節,即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讓幼兒在認識簡單圖形對稱的基礎上,來找一找對稱的有趣圖案。大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一些錯誤,因此,我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了相關問題並及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最後是一個“做一做”的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鞏固“對稱”的理解,從而更多的發現物體的對稱性,由於第一研幼兒操作下來,對於飛機的.圖案,幼兒材料書上畫得飛機跟現實生活中的飛機有所差異,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對稱圖案,必須透過實際去聯絡,幼兒很難理解,後來,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就把對稱的飛機形象地畫出來,當做例題講解,但在幼兒操作時仍沒有良好的效果,孩子們一直認為飛機是不對稱圖形,這些不免對我的教學帶來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還有一些地方不足的地方:如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又由於自己本身對數學瞭解的不夠透徹,教學活動準備前,沒有認真去研究一些細微的地方和複雜的圖案,同樣也給教學帶來了困難,還有就是有些地方出現一筆帶過的現象,而造成了幼兒的不易理解。

“一課二研”對於新教師而言,的確具有極大的意義。對於課前的準備,教師的回應能力都需要認真的準備。雖然有些地方還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不免會感到很開心。原來,同樣是一堂課,但在活動後的效果真的不一樣,每一次都會發現不同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老師們又一起商量、討論、研究,最後,再進行一次全新的修改,不但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最主要受益的是孩子們,使孩子們能更好、更快地接收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