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課堂教學實錄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課堂教學實錄

師:哪位同學說說蘇軾?

生:蘇軾是宋代詞人。

生:蘇軾是八大家。

師:應該說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說說。

生:蘇洵、蘇轍……

生(插話):歐陽修、王安石……

生(插話):韓愈、柳宗元、曾鞏。

師:他們是什麼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學。

師:當然是文學方面,他們應該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師:他們誰是唐代,誰是宋代?

生: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師:回答不錯。

師:《念奴嬌·赤壁懷古》,看看“念奴嬌”和“赤壁懷古”,哪個是題目?

生:“赤壁懷古”是題目。。

師:題目和詞牌,哪個與內容相關?

生:題目與內容相關。

師:看看註釋,這首詩是蘇軾在什麼境況下寫的?

生:這首詞是蘇軾貶官為黃州(現在湖北省黃岡縣)團練副使時遊赤壁時所作。

師:也就是說,是蘇軾在人生的得意還是在失意時所作?

生:失意時。

師:請一個同學把全詞讀一下。

(一生讀)

師:讀的非常流暢。可是有個字讀錯了。

生:“羽扇綸巾”的“綸(guān)”,他讀成lún了。

師:另外,我提點意見,還應該讀出點氣勢。(示範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師:(故意說)這一句的意思是――滾滾的長江水一直向東流去,大浪淘洗盡了千百年來江水中的風流人物。

生:不對吧?

師:怎麼不對?

生:“浪”應該是比喻吧?

師:比喻什麼?

生:比喻時光。

師:對了。這裡不能把浪解釋為江水中大浪,應該是時光。你還知道用水比喻時光的'句子嗎?比如孔子曾經說過的,“子在川上曰……

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師:蘇軾劈頭一句,非常有氣勢。江,直接用一個“大”字來修飾,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

這句,很少有人能夠比,能夠寫得出來。蘇軾只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想起這句“大江東去”。

如此的氣勢、如此的磅礴,讓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寫黃河的,―――

生:“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師:二者是一樣的,都是大氣磅礴的。蘇軾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說,他們不是凡人。他們都是“仙”。

生:李白叫詩仙。

師:李白或者叫謫仙,天上下凡的。蘇軾叫坡仙。只有仙人才能寫出如此超凡脫俗、鳥瞰大地.。

這兩句似乎很熟悉,(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學生響起了掌聲。)

生:是《三國演義》的插曲。

師:是片頭曲。這段歌詞就在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大家看看,這兩句,跟蘇軾這兩句幾乎完全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大江東去”,“浪花淘盡英雄”就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樣不一樣?

生:一樣!

師:一樣呀,好,那麼,咱們就用《三國演義》的這兩句來代替、來改寫蘇軾這兩句吧,看看行不行。把“風流人物”換成“英雄人物”,大學覺得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師:你說說,為什麼可以,道理是什麼?

生:“風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傑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師: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見。

生:同意!

師:我不同意!我覺得,如果“風流人物”就等同於“英雄人物”,那麼,蘇軾何必不乾脆用作“英雄人物”呢。

生:可能出於音律考慮吧!

師:讀一讀,“英雄”和“風流”,分別是幾聲?

生:都是一聲和二聲。

師:音律上一樣,蘇軾就是不用“英雄”!一定有原因。

生:“風流人物”與“英雄人物”就是不一樣.!

師:反正就是不一樣。(生笑)

(在蘇軾的心中“風流人物”就是不同於“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同,我提醒接著往下看)

師:“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裡已經把前三個小句子具體化了,怎麼具體化的?分別看看。

生:“大江”具體化為“故壘”,

生:“千古”這裡具像化為“三國”,

生:“風流人物”這裡具像化為“周郎”。

師:如果說,前面是大場景、遠景,而這裡就是……

生:是小場景、近景了,如同鏡頭拉近了。

師:“故壘”是“舊戰場”,“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時的那個赤壁了。那個“赤壁”在哪裡?

生:在湖北蒲圻。

師:那麼,也就是說,蘇軾遊覽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蘇軾還懷想什麼古人呀,這不有點做偽嗎?不對,實際上,蘇軾是知道他所遊覽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個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師: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生:不能,“周郎”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

師:“郎”字,顯得特別年輕瀟灑。大家再想想,人名與地名相提並論,即“周郎赤壁”,有什麼特別意義嗎?赤壁在赤壁之戰之前聞名嗎?不聞名。

生: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

師:反過來說呢?

生: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

師:非常好。那麼,“赤壁”是一種什麼景觀呢?接下來就進行具體描寫了。我們一起來讀、背。

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