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講話稿

清明節的講話稿

關於清明節的講話稿

在清明節的時候,我們知道怎麼樣準備一份節日主題的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關於清明節的講話稿,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清明節的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本週我們即將迎來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今年的清明節也是新假期制度實行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

清明既是節日也是節氣之一,這是唯一一個與二十四節氣重合的節日。每年4月5日前後,我國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10℃以上。這時我們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草木萌茂,改變冬季寒冷枯黃的景象。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有著密切的關係。

而清明節祭掃的起源,來源於中國傳統的土葬,由於土葬後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節時祭掃祖先的墓地。同時結合清明節時的氣候特點又可以進行踏青活動,放風箏等等,可以說是一個既肅穆又輕鬆的節日。

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清明節這類產生於農耕文化下的傳統節日逐漸失去了產生時的文化背景,在現在的年輕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其實,清明節在古時有眾多的傳說和活動。比如古時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節寒食節合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代後才移到清明。清明節時的活動也有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植樹、放風箏等。尤其是放風箏,傳統清明節時期,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的風箏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被稱為“神燈”。有些人還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

現代的清明節也頗有特色。2015關於清明節的演講稿。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掃墓踏青活動並且將一直持續到4月份。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不但我國有清明節,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類似於“清明節”的節日,例如日本的盂蘭盆節,機關企事業放假三天,讓遠離家鄉的人能夠回鄉祭祀。波蘭的“亡人節”更是全家出動,長者點燭,孩子敬獻,以教育後代不忘祖先。

今年的清明節放假,說明國家開始重視我國傳統節日了,不久前,清明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2008年開始我們不僅能在清明節享受到假期,新的假期制度更是加入了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在享受假期的同時,我們必須思考,傳統節日對於我們究竟意義何在?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特定的傳統文化,這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也是凝聚這個國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們不能將這些傳統節日侷限於一個狹小的範圍內,如端午節只是吃一個棕子、中秋節只是吃一個月餅等,如果那樣,就失去了這個節日的意義,失去了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失去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靈魂。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清明節,我們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提到傳統節日,不免讓人想起,近年來韓國竟然申報端午節為韓國節日,這不禁讓人憤慨。當然,如果韓國人企圖與文化傳承為敵,他們的文化未來必定會更加悲哀。但是,回過頭來,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節日我們又該如何對待的呢?假如我們自己也只是將清明節等同於清明節放假,那麼,恐怕《清明上河圖》這部千年佳作中所蘊含的,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獨特的文化氣質,只會黯然消逝。

清明,其實最開始只是一個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等農諺。再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漸漸的,人們就把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了,寒食節裡講究寒食、禁火、掃墓的習俗,也就成了為清明節的習俗。為了防止清明節裡寒食傷身,大家就透過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身體,因此,也就又有了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所以說,我們清明節中既有祭掃新墳,生死離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極富中國特色的節日。

那麼,今天的我們該如何對待清明節呢?我以為,透過把握幾個關鍵詞,可以找到適合我們學生進行紀念活動的意義和方式。

第一,尊重。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而在當日全球化大潮下,我們可能會更習慣西方時髦的聖誕節、情人節以及愚人節,卻忽視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節日只是有式無儀:端午節就是貨架上的粽子,七夕節就是玫瑰巧克力,中秋節就是禮盒月餅。曾經,那打月餅的快樂,重陽的祈福,元夕的浪漫悄然逝去。因此,我們更應在燈紅酒綠的背後體會節日的內涵,尊重傳統,保護傳統,銘記屬於我們的中國魂。

第二,感恩。西方有很多以感恩為主題的節日。比如,美國每年11月的感恩節,突尼西亞9月1日的全國掃墓日,法國11月1日的.萬靈節,而我們中國的感恩節就應是清明節。在當年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裡,中華大地上眾多英雄兒女不屈於外來侵略的壓迫,獻出了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熱血。即使把全世界的鮮花都撒到他們的墳墓上也遠遠不夠!在中國,從城市到農村,從內地到邊陲,都有清明掃墓的習俗,這就是我們對先祖、對先賢、對先烈的感恩和敬仰。

第三,孝敬。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孝敬父母,顯然,只是平時給他們買點東西是遠遠不夠的。不少老人並不愁吃愁穿,他們想要的也許只是一句輕聲的問候,一個電話。說父母子女之間沒有話題,那也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和父母聊聊最近的生活情況,最近遇到的一些大事小事。相信每個父母很願意聽到這些——因為,每個父母都很關心自己的孩子——他們願意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只要他們有,那怕是自己的生命。

第四,珍惜。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不僅是紀念感恩,緬懷故人,還有親近自然、珍惜生命的意味。清明時節,萬物萌動,人們懷著欣喜迎接春天的到來,走進充滿生命活力的季節。珍惜生命,歌頌青春,珍惜時間,充實自己,活得更健康、更快樂,這是紀念先人、感恩親人的最好方式。

願大家過一個有意思,更有意義的清明節!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