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大學生的墳》讀後感

《大學生的墳》讀後感

《大學生的墳》這本書的作者是劉興奇,該書於2011年9月1日華夏出版社出版,責任編輯是賈洪寶、霍本科 ;作者是現任長沙軟實力教育企業總裁,華中科技大學碩士,曾就職於中聯重科、新東方等企業。2007年起在全國高校舉辦目標解析講座和軟實力演講1000多場,被稱為中國目標解析第一人,首次提出“個人軟實力”的教育概念;2010年創辦中國第一家針對個人的軟實力教育企業。 《大學生的墳》自2011年出版以來,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尤其在大學生中引起巨大轟動。作者用他的思想和行為正在積極地影響著一代大學生,他在《大學生的墳》裡說道:因為我不是比爾蓋茨,沒有他那種天賦和技術專長;我也不是李開復,沒有他那比較好的起點和生存環境,作為和現在大學生從出身到生存環境都差不多的我,無疑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和參考價值。同時,作為一個生在80年代、長在90年代、創業在00年代的我,與現在的大學生更加沒有太大的代溝,因為確實我們都處在這麼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我們都面對著共同的問題,有著相同的感受。

有很多人問作者為什麼要創辦軟實力教育,他說:“幾乎大學生走過的彎路,我都走過:迷茫、貧困、失戀、自卑、內向、膽小、人際關係不好、表達能力不強、身邊環境墮落、選錯專業、考錯研究生、去錯公司??但經過我種種破繭成蝶、鳳凰涅槃式的努力,我還是走過來了。但是我發現,還有很多人在迷茫著我當年的迷茫,貧困著我當年的貧困,自卑著我當年的自卑,痛苦著我當年的痛苦。於是我想伸手拉拉後來的人,所以我創辦了軟實力教育。”所以作者覺得用他的.經驗和智慧,可以幫助這一部分人,為此作者將其所有的經驗和智慧彙集成目標學和軟實力,然後凝結成書;而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早日將軟實力普及全國,

惠及全中國人。

該書主要是寫給那些上進但可能有點迷茫或者其他問題的人看的,是寫給那些一直在為改變命運而奮鬥的人看的;本書圍繞令大學生們糾結、苦惱、困擾的貧困、性格、愛情、迷茫、考研、四六級、職業規劃等問題,提出應對方法和改變策略,以幽默、激情、犀利的語言,揭開這些思想、精神、信念之“墳”,希望幫助學子成功走出困境,化繭成蝶,徹底根除大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迷茫和頹廢兩大毒瘤,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創造自己的美好未來。

讀過大學的人都知道,尤其對於是正當大學生的我們更感同身受,迷茫和頹廢在大學氾濫成災,在大學裡常常見到整天無所事事,幹什麼事都覺得無意義提不起精神的人,這一些人缺乏動力、沒有目標、安於現狀,這便是作者最擔憂的

大學生風氣,因此在其著作《大學生的墳》裡的每一篇文章都飽含思想和觀點,用他極富批判性的思維和犀利的語言,剖析了現代大學生迷茫頹廢的本質並給予了恰當的指導。

很多大學生都說他們也想有動力,但是就是提不起精神,做事沒有耐心,做不到堅持不懈,而《大學生的墳》裡面的話,使我震撼與銘記:“那些缺乏動力的人,真應該去跟你父母生活一段時間,和分母生活不是你在家裡讓他們來伺候你,而是和他們一起勞作,看看他們的工作環境,看看他們的工作條件,看看他們怎麼流血流汗,看看他們怎麼忍受別人的白眼。”“...這些場景總讓我覺得他們生活的真不容易,我父母雖然沒有賣白菜,但我也會經常想起他們那些艱難的生活場面,這時我都會充滿動力。” “很多人之所以一直都沒有幸福感,是因為他們沒有感恩的心” 。如果能夠體諒父母的艱辛,時刻有一顆回報父母的感恩的心,前進的動力還怕沒有嗎!《大學生的墳》裡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落、每晚一句話都飽含了其思想和觀點,都能夠促使每位讀者深思與感悟,裡面的每一句話在我看過後都希望能夠記著,時刻的想起,想起裡面每一句震撼我心的句子,時刻拿來鞭策與激勵自己要奮進,要懂得知足感恩,,要切合實際地好好理順自己的想法,不可迷茫、頹廢與墮落。

對於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對於是“平二代”的我們,在大學裡是沒有資格頹廢與墮落的。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貧富差距拉大、特權階層增多等問題日益嚴重,“平二代”的社會資源越來越少,財富和社會資源已

經迅速聚集到少部分人手裡,“平二代”已經沒有了未來發展的任何優勢,“平二代”將真正淪為無產階級。與此同時的是,“平二代”的上升通道堵塞,“讀大學”一直是底層人士實現向上流動和改變自身命運的一種方式,但是近年來“平二代”憑藉教育翻身的機率變小,不僅表現在進入一線高校的通道變窄,而且表現在高校教育質量的下滑,因為大學教育質量的下滑,一方面幾百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業招不到人才;這些可能都是“平二代”的我們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或者還沒有清醒地知道的,因而劉興奇的這本《大學生的墳》給現代的“平二代”們給予揭示與警鐘,讓我們認清自己,認清這個社會甚至這個世界,讓我們清醒地知道自己,我們沒有頹廢墮落的資格;

該書不是枯燥地說教,更不是一般的成功勵志。作者劉興奇用他極富批判性的思維和犀利的語言,剖析了現代大學生迷茫頹廢的本質並給予了恰當的指導。正如華夏出版社評論:他的作品會促進當代教育者們進行深刻思考,並將對當代大學學風建設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