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行業

s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s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s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在教學S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如下反思: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

課改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缺少成功的經驗、樣板。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面對共同的處境,老師們應該群策群力,加強課改經驗的交流。例如: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援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家長不理解,常常反應“孩子回家怎麼不做作業了?”“這樣的教學,孩子能學到啥?”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援,是課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三是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我在語文教學中不僅努力抓住教育契機,我還特別重視為學生創設教育情景,使學生在教育情景中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獲得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在學習《九色鹿》時,讓學生明白做人要守信用,不能背信棄義,不要忘恩負義,要知恩圖報。如《陽臺上的小鳥》一課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從中體會小鳥受傷的可憐以及小女孩的善良,從而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當然,在教學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它們有些是教材中出現的,有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因為我們地處農村條件所限……在教學中我也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課改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已逐漸成為領導和教師的共識。多技能和廣泛的知識面成為了課改後一名優秀教師的評價標準。未來的教師,都將會與教育科研聯絡起來。面對課改帶來的機遇,我為一名中青年教師,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感受到了新的挑戰。

課改恰如一陣春風,帶來新的希望。我們沐浴著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s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自己試一試》

《自己試一試》是小學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記敘文,文章講的是一個科學家向孩子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一個盛滿水的魚缸裡放進一顆石子兒,魚缸裡的水馬上漫出來了,如果放進去一條小金魚,水就不會漫出來,為什麼?其他同學對這個答案深信不疑,回答的答案鬧出了笑話。一個叫伊倫娜的孩子覺得科學家的話不對,在媽媽的提醒下自己做了試驗,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明白了科學家的用意。文章旨在讓孩子們透過讀課文明白: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是正確的,凡事要動腦動手,親自試一試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這篇課文,我在教學時採用理解重點句子來突破中心的方法,很順利地完成 了教學任務。這篇文章中出現了兩個很重要的反問句。第一句是媽媽的話:“你既然想不明白,為什麼不去試一試呢?”我採用重複讀,聯絡上下文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讀,並出示句子“我們不該好好學習嗎?”讓學生理解這類句子實際上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孩子們很順利地理解了媽媽的話的意思:想不明白的問題要自己去試一試。第二句是科學家最後說的一句話:孩子,為什麼你會認為科學家的話全都是正確的呢?由於有了上一句理解的基礎,這句話很快就被孩子們解決了:科學家的話不全都是正確的。孩子們把這兩句話都寫在練習本上,這就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為了更深一層地理解,我鼓勵孩子們把這兩句話的意思多讀幾遍,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說說有什麼感悟?課堂上頓時炸開了鍋,孩子們都津津有味地講述自己的生活故事。

這節課重點難點部分用的時間並不多,但孩子們理解課文的深度相當可觀。語文課堂的知識點太多,我們不可能一一都能詳細地講給孩子。在實用的課堂上,我們更提倡抓住一兩個方面講細、講深,讓孩子們在在學習中有所悟,思想有所洗滌,能力有所提高。

s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秋天》

新教育提倡要構築有效課堂,那麼,如何構築呢?很多老師心裡還是一片迷茫。我認為,第一要素就是在上課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這一課,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們什麼?有了這一明確的目標,上課的時候就能思路清晰,遊刃有餘。

這是一篇讚頌美麗的秋天景象的散文,課文按不同地點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動人、生機勃勃的秋景圖,使人陶醉,令人嚮往。課文重點描寫了秋天的豐收景象以及人們歡快的心情,深切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在本課的教學之前,我先佈置學生請爸爸、媽媽帶領自己去觀察秋天,採摘代表秋天變化的實物。這樣,整合成全新的語文大課堂,變單純文字的語文學習為綜合性課文學習。

我的教學過程是:激趣匯入,啟用課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賞析美句,感悟秋情——理解結構,提煉中心——背誦段落,再現秋景——拓展延伸,昇華中心——作業練筆,留心觀察。

我認為我這樣預設課堂有很多好處,一是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二是有讀有練,理論用於實踐。三是打破按段落順序一講到底的常規,採用變式教學,有新意,同時也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了理解難度,深入淺出。

從教學效果看,一開始用“秋姑娘又來到了人間,大地發生了什麼變化?”這個問題總領全文,讓學生展開思考。學生反應很積極,討論熱烈,尋找的答案也很準確。接著我利用圖片幫助學生感悟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從而更進一步同作者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仿寫比喻句和擬人句只是一個小練筆,但從學生回答情況來看,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用比喻句和擬人句來描繪秋景,這為課後作業的練筆做了準備。我講解文章的結構,一是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二是向學生滲透佈局謀篇的意識。特別是第一次接觸中心句,學生也能夠找出來,可見學生非常的聰明。也許有人認為這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不適宜。但我認為,本來課堂教學時有很多知識並不是學生一接觸就能懂的,我提前讓他們接觸,只是提前薰陶他們,並沒有要求他們一定掌握。經過一次次的薰陶,他們就會越來越明白。我們沒有必要因為他們小就閉口不提.學生能夠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對於理解秋天的變化和課後描繪秋天的變化都有好處。最後一環節,學生講述自己發現的秋天來到時,周圍景物的變化,以及我展示的秋景,也都是訓練學生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回家進行寫短文的練習時避免閉門造車,出現知識性的錯誤。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讓學生學會了讀書方法。現在很多孩子讀書時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讀過一遍之後,沒有在腦海中留下什麼印象,因此,讀過之後,沒有什麼收穫。在教《秋天》一課時,我教給了學生批註式讀書的方法。比如,在學習第二段比喻句時,我讓學生把比喻句畫上波浪線,並在旁邊標明“比喻,把稻子比作金子”。在擬人句的下面也畫上波浪線,在旁邊標明“擬人,吐和笑是人的動作”。在中心句的下面畫波浪線,在旁邊標明“中心句”。這樣邊讀邊畫邊批註,文章的脈絡和重點,很快就顯示出來,有助於對文字的理解。讓孩子們用這樣的方法讀書,不但積累了詞彙,還學會了寫作方法,真是一舉多得。

《秋天》一課,語言十分優美,特別適合訓練學生的朗讀。因此教這篇課文時,我注重了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採取的形式是:第一遍我來範讀,第二遍我領讀,第三遍讓孩子們自由練讀,第四遍是集體讀,然後是指名讀,最後是分男女生、分小組賽讀。在每次讀的時候,我都會及時點評和糾正,個別讀得不到位的地方,我就一遍遍示範。經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經過一遍遍糾正和示範,一節課下來,孩子們都能聲情並茂地朗讀了,朗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我還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很多老師總是埋怨孩子們不會寫作文,很多孩子也是一提到作文就發怵。其實只要我們用心藉助文字來訓練,日積月累下去,孩子們的寫作能力何愁不能提高?這一課的教學我雖然沒有在課堂上練習寫短文,但我的教學設計為學生課後寫作降低了難度,學生寫作起來也會輕鬆許多。

短短的一篇課文,在融洽的、充滿激情和樂趣的氛圍中結束了,孩子們在愉悅中掌握了知識,學會了方法,我想,這樣的課堂是實效的,是我所欣慰的,是孩子們喜歡的,也是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