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我的高考作文

有關我的高考作文

近年來,高考語文作文越來越傾向於讓考生“自選文體”,這一要求對於考生來說,賦予了其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寫作起來更能得心應手才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文體不清、問題混亂等現象層出不窮;不少學生在平時寫作中也出現了很多文體不明的現象。特別是考試時,考生一見到題目,就會爭分奪秒地寫起來,根本不考慮寫作的要求,當意識到時,時間已不允許從頭再來,悔之晚矣。這裡對文體的忽視佔到很大的比重。即使注意到“要求”,也有在寫作中偏離文體的現象,以至於結果寫下的是一篇篇被戲稱為“雜文”的文章。筆者認為文體很是問題,故在此作一窺探,以與方家商榷。

一、根據作文的要求文體寫作

最近幾年的高考寫作多半沒有文體上的要求,擔心束縛了考生的思維,呈現給考生的是一個開放的環境。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省市在文體上要求考生選擇其一,這一點要引起注意。那麼這裡是不是考生選擇的餘地就不大了呢?或者說平時的文體的有意識練習就白搭了呢?回答是:不會。相反,這樣要求並沒有限制考生的'選擇,因為這些省市多是要求在“議論文”或“記敘文”中任選一種,而在平時的練習中,考生也常是選擇這兩種文體來寫作,所以,擔心是多餘的。

至於一些考生提出的能不能寫作散文或小說之類的問題。筆者以為:可以寫,但是要慎重。即使平時常寫這類文體的文章,也要注意文體的要求。比如,寫散文要知道散文也是有議論性的、敘事性的、抒情性的和描寫性的之分,所以寫出來的散文也是有議論文和記敘文之分的。小說更好理解了,因為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的,所以傾向於記敘性的,可以歸為記敘文,這樣寫作就會文體分明瞭。如2014年高考湖南卷和江西卷作文明確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考生面對這個題目,只能在記敘文或議論文中選擇文體了進行寫作。

二、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寫作

考生在複習迎考時,常常和平時一樣:怕寫作。一旦有寫作“任務”,也是能拖則拖,不能“違命”,便隨意寫夠800字繁衍了事,很少有意識地、積極主動地寫作,把寫作當成生活學習中的樂趣的少之又少。以上現象暴露出考生的寫作意識或者說寫作動機不足。其實,在為了獲取高分的作文中,也有文體意識缺失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強調要求訓練學生擅長的文體寫作,收到一定的效果。其實這是一種趨利避害的策略、揚長避短的做法,很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在實踐中,多數學生會傾向於選擇議論文作為文體,可是,結果卻寫來寫去不知什麼是議論文,寫出的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文體的文章,只能自己戲稱為“雜文”――文體不清的“四不像”文章。其實,在語文領域有雜文一說,那是議論性的文體。

基於以上原因,筆者建議考生在平時練習中就要權衡比較自己的寫作文體,以確定一個適合自己的文體,多多練習,以達到熟練的程度,最終創作出優秀的文章。選擇文體的標準,除了自己的愛好和寫作經驗外,還可以借鑑他人的經驗和範例。比如同學之間,參加過高考的師姐師哥的優秀作品,甚至是大家的名作,都可以作為參考。可以是橫向的或縱向的比較之後的深入思考,也可以是局外人的冷靜分析。

三、揣摩題目適合的文體寫作

作文題目在文體上有時是有一定的傾向性的,就是說,有的作文題目適合寫記敘文,而有的適合寫議論文。這時,就要仔細揣摩,細心推敲,結合自己的平日積累,確定哪一種文體更適合這個題目,更適合自己寫出高質量的文章。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日常的多加訓練,“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道理即在這裡。如2014年高考安徽卷的作文題,材料中列舉了表演藝術家和劇作家就演員改動劇本臺詞一事的不同觀點,這就是所謂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自己換位思考或者旁觀思考也都有理。但是,這樣的作文是需要考生給出一個明確立意和觀點的,這樣的材料更適合寫議論性的文章。可以從不同立場發表自己的看法。而選擇記敘性的文體,容易犯“套作”的嫌疑。

以上是筆者的淺陋之見,在此還要提醒考生以上三點都注意到了,在寫作中就要始終貫徹,避免寫作過程中變了樣,結果800字是夠了,可是文體是個問題了。所以在寫作中和寫作後還要檢驗一番,看是不是能讓人辨識出寫出的文章是何種文體的文章,自己要首先能辨識出來。所以文體的基本知識要爛熟於心,還要常練習實踐。比如,記敘文講究順序,可以是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者邏輯順序,必須要做出選擇;記敘文“六要素”基本不能缺失。再如議論文必須由論點、論據和論證組成;論點要明確,可以有分論點;論據要求典型、豐富;論證要充分,方法可以多樣等等。這些基本的知識要牢記,選擇一種問題後,腦海中應該能立刻回想出來,在不違背的前提下寫作就不會文體不清了;缺少了這些中的一個方面,就很易造成文體不分。

總之,在筆者看來,沒有文體要求的作文題目選擇餘地雖然大,但需要考生的慧眼識別,合理巧妙選擇文體;有特定文體要求的寫作,也不能掉以輕心,避免疏忽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