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精選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每至此時,人們自然想起賽龍舟、吃粽子,也更會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是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習俗。

小的時候,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正值花開四溢的時間,每每端午節的前天,我們都會去各家採摘花朵,端午節當天,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能用放滿花瓣的香水洗臉,尤其是女孩子,覺得那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想象著自己成為一名花仙子,那真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端午節,還有一件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吃到大大的透明的鵝蛋,一般只有端午節才可以吃到的哦!

慢慢長大,才知道端午節的真正含義,在學校裡學會了《離騷》,也知道了屈原。屈原的家國情懷是端午節的靈魂,而他“行澤吟畔”、“上下求索”的高尚愛國主義情操,則穿越了浩蕩的歷史長河,凝聚了千年的歲月滄桑,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圖譜和群體共識。

長大離開家之後,我才知道,端午,不僅是一個時間節點,更是一個符號。因為端午,家庭親人間的純樸情感被激發,渴望團圓;因為端午,外地兒女的真摯呼喚被釋放,期待見面。此時此刻,端午是一種象徵,是五千年民族文化沉澱在每個華夏兒女血液裡的不變的因子,是十三億中國人共同精神世界裡永恆的記憶與牽絆。有了它,親人就會緊緊相連,依依相守。我們吃著飄香粽子的同時,更喚起了對端午歷史文化的記憶,追溯先哲們的偉岸精神,激發和培育自己的家國情懷。

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2

每當農曆5月5日便是端午節,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端午節中自然少不了粽子。由於不會包粽子的緣故,我只能從超市購買,不過那味道棒極了,將蒸好了的粽子放在盤子上,慢慢解開繩子,再慢慢地將粽葉一層一層地拿掉,一股有些清香味的粽葉剛好把它的香氣與粽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話不多說,開吃。

我用筷子輕輕夾下粽子上的一角放入嘴裡細細品味,它稠而不膩,我吃的是香腸餡的,彷彿每一粒糯米都成功地與香腸合成一體,入口即化,口感獨特。如果喜歡吃甜的,還可以放些糖,帶了糖的粽子也十分美味,它能讓你的每一個味覺細胞都充滿活力。

我的端午節第二大愛好是戴五彩繩。媽媽總是會在端午節前一天給我買好繩子,等到端午節那天,親手為我係上五彩繩。繩子們都五顏六色,紅色偏多,因為紅色有喜氣洋洋的意思,所以中國人比較喜歡紅色。每當到了端午節,我總是會與鄰居家的孩子們互相交換繩子,因為我們認為這樣可以讓好運從每個人身上走一遍。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就是我眼中的端午節。

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3

端午節是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即叫端午節,又叫龍舟節,五月節和浴蘭節等等。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因為國家滅亡了,抱憾自沉汨羅江。人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便往江裡扔粽子和雞蛋。

還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在東漢時期,曹娥的父親在舜江中溺亡,數日不見屍首,14歲的曹俄便投入江中尋找父親,五日後,曹娥和父親的遺體同時浮出,人們感念她的孝心,每到端午都會紀念她。

我們家的端午節是這樣的過,奶奶會買一些艾葉掛在門上,是為了辟邪,還會包一些粽子。

粽子分兩大類:北派的粽子有餡兒有:大棗、豆沙和葡萄乾兒。而南派的粽子卻與眾不同,他們的粽子餡兒有:肉餡兒和香腸餡兒。我生活在北方,還是喜歡北派的吃法。

南方地區過端午節還會賽龍舟,一是為了看誰滑的快,二是為了驅散江魚。

端午節時,大人們也會用雄黃酒在小兒的額頭上畫王字,一是藉著雄黃以驅毒,二是藉著猛虎以鎮邪。

今年的端午節,我還和奶奶一起包粽子了呢!首先,把粽子葉卷好,再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在放一些蜜棗和葡萄乾,最後用繩子把粽子寄上,就成了一個可愛的小粽子了!開始,我包的很難看,但是後來,我包的比奶奶的都好看了。

過端午節即是紀念屈原,又可以學會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是太開心了。

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4

你知道今年的6月8日是什麼節日嗎?對,是端午節。吃粽子是端午節傳統習俗。你會包粽子嗎不會吧,那麼就和我一樣去拜師學藝吧!嘿,告訴你,我的師傅是我的舅媽。你找到了嗎

離端午節還有10天,我們家就已經提前準備了。這不,“叮咚——”門鈴想了,我知道,是我大舅媽來了。我趕緊衝出房間把門開啟,哇!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原來,舅媽從鄉下給我們帶來了準備好的、新鮮碧綠的粽葉。

媽媽端來了泡好的鹹肉和糯米,我們開始忙碌起來。舅媽嫻熟地包著粽子,一個又一個,看得我眼花繚亂,趕忙央求舅媽教我。舅媽看我一副成心想學的樣子,就一步一步地手把手地教我。

一開始,先把2片粽葉重疊在一起,從葉根圈成圓錐狀,窩在手裡,用湯匙裝兩勺米放進圈好的粽葉裡,再放一塊鹹肉,在鹹肉上面平鋪兩勺米後,壓緊,將剩餘的粽葉沿米處折蓋下去,在折蓋處把兩邊的角摺好後,粽葉沿著粽身包了一圈,然後用草繩紮緊。(注意,一定要捆緊,否則煮好的粽子水滋滋,一點都不好吃喲。)一個粽子就這樣包好了。

由於我的手有點小,總是包不好,但是我不甘心,一遍一遍地練習,加上舅媽在一旁不停地鼓勵我,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自己終於包好了一隻粽子,心裡別提有多高興。舅媽包粽子的速度真的.很快,一會兒就包好了。我們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高壓鍋里加足水,用大火燒煮滾後,用中火煮1小時後,鍋裡就飄出淡淡的清香,然後再用小火燜半小時。這時整個房間裡都瀰漫著粽葉的香味和鹹肉的香味,饞得我口水直流,迫不急待地想掀開鍋蓋嘗一嘗。可大舅媽卻說,“不行,要讓粽子再多燜會兒,否則粽子會不熟的。”

哇,想不到,要吃到粽子,還有這麼多講究呢!

在這粽葉飄香的季節,我們當然不會忘記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所以端午節那天,我會來到通榆河畔,把我親手包的粽子放進紙船上飄向汩羅江……

雖然我明白通榆河和汩羅江不相通,但我們的心意是息息相通的——那就是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5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麼呢?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

最後,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裡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裡,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

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為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

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為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裡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了!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裡,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粽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我知道了屈原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呀!